APP下载

私德教育

2018-05-14李正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7期
关键词:私德公德家风

李正才

[摘 要]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在我国长期的德育践行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公德的培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私德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在道德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公德的培育,同时也要意识到私德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公德与私德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我国德育事业的发展。

[关 键 词] 私德教育;公德;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9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德育上表现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需要同公德私德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提高私德的地位,增强公民的私德意识势在必行。

一、私德的重要性

(一)私德与公德的辩证关系

总的来说,“德”可以分成公德和私德。公德一般是指存在于社会群体中的道德,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们为了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私德是指存在于小于社会大众的小群体或个人中间的道德。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指个人品德、修养、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生活中处理爱情、婚姻、家庭问题、邻里关系的道德规范。私德通常以家庭美德为核心。从私德与公德的不同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私德属于小范围的、基础性的道德,公德属于私德的扩展和在社会中的延伸。在私德与公德的关系问题上,私德是公德的基础,是为公德服务的。从哲学的角度讲,私德与公德是一个矛盾体,二者互为前提,共同构成了我们所谓的“德”,因此,一个有德行的人不仅需要公德,更需要有私德打好根基。

(二)私德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性作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个私德不显的人,是很难将公德落实到位的。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私德的培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对私德的重视十分必要,只有人人遵守私德,社会公德才有更加牢固的基础。重视学生的私德建设,将私德与公德置于同等位置,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起着支撑作用,这样我国的立德树人任务才能完成,才能加快我国和谐社会和现代化的建成。

二、私德缺失的表现

(一)校园不文明现象

在当今的校园中,我们依然能够看见乱扔垃圾、浪费等不文明现象,这可以说是学生个人修养不够、私德缺失的典型体现。如,某校的一場运动会过后,当所有学生离场,只留下了遍地垃圾和饱受摧残的操场;垃圾桶旁边垃圾遍地,明明离垃圾桶只有一步之遥,可依然将垃圾扔在了垃圾桶外面;学校食堂里每餐总会看见有学生或多或少的浪费。另外,学生上完课后并没有把食品垃圾或纸巾带走,所以下课后你会发现原本整洁的教室变得狼藉不堪,严重污染了我们的学习环境。

(二)诚信缺失

私德缺失的另外一个表现为个人品德当中诚信的缺失,在学校中学生诚信缺失也不是一个罕见的问题。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考试作弊。我国虽已将考试作弊纳入宪法,但是考试作弊依然没有杜绝。(2)学术抄袭,抄袭论文、假想实验数据等对一些大学生来说是较熟悉的。

(三)缺乏家庭美德

我国向来是一个注重传统家庭伦理教育的国家,在我国的许多古籍文献中都有提到有关家庭美德的内容,如,在我国的古典著作《孝经》中提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在当今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平时从不关心问候父母,只有当生活费没了或是有事需要父母帮助时才会主动和父母说话;有的放假回到家从未想过帮父母做点家务。这些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可是从这些琐事中反映出一个问题,即学生家庭伦理道德的缺失。

三、私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错误施教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迫于来自学校、家长的压力,为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着重讲考试中会涉及的问题,一切为考试做准备,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并且在教学过程由于时间紧迫,一切与考试无关的科目都将让位于智育,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道德素质薄弱。而私德作为道德素质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地位得不到重视也就成为必然。

(二)家长对私德的忽视

黄宗羲说过:“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当代社会,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家长“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家长把孩子完全交由学校培养,认为学校是万能的。自计划生育以来,我国青年一代独生子女居多,然而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或是教育理念不完整,在父母不知教和不知怎么教的情况下,德育主要靠学校来实施,然而学校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另外,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有更好的工作和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孩子社会性的培养,相对来说家庭生活中的私德得不到重视。

(三)日渐增多灰色地带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以开始转向精神娱乐的需要,在市场的激励下,娱乐场所层出不穷,同时也衍生出许多的新鲜事物,如,网络主播、段子手等。然而这些新鲜事物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这就导致了学生在一些不健康的段子、小说、网络文化的熏陶下慢慢地形成了一些不合道德需要的行为和意识。私德本身是人精神自律的体现,反映自由意志的理性选择,在灰色地带的影响下,学生的私德与公德出现矛盾,与灰色地带流行的价值观相冲突,导致学生不能养成正确的私德观,影响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四、私德教育途径

(一)整合私德教育资源

在学校中存在着许多的德育资源,例如,学生志愿活动、团队组织活动、道德讲堂以及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可是由于各种活动之间并没有建立联系,彼此各自为政,对学生私德的培养效果有限,加上对私德的忽视,所以这些德育资源并没有对学生的私德起到养成作用。根据这种情况,学校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私德的重要作用,私德是公德的补充。对学校的道德教育资源加以整合,使德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注重培养学生公德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私德的培养。

(二)合理利用传统古训

中国的传统古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和利用传统古训对培养学生的私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微博、微信、QQ等大众传媒,宣传我国的传统古训,加大其在学校中的流传,并且举出一定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吸收,这对学生私德的培养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注重家风的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良好的家风是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家庭教育子女形成良好的私德的精神指导,可以说家风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块基石,是一种综合的塑造力量。家长的言传身教,不仅时时刻刻规范着孩子的言谈举止,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情感、态度、思想、情趣乃至心灵。久而久之,沁入灵魂深处,形成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风魂化“无形”,而力发“无穷”。因此,作为家长应当继承和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家风,发扬我国古代有关家风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建英,罗承选,胡耀忠.公德与私德概念的辨析与厘定[J].伦理学研究,2010(1):81-86.

[2]王媛媛,宋超.公德與私德,一个都不能少[J].人民论坛,2017(14):68-69.

[3]魏冬捷.私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补充[J].学习与探索,2017(2):32-36.

[4]侯思薇,于春梅.优秀传统文化对私德培养的路径探析:以家庭教育为例[J].理论观察,2016(6):93-94.

[5]王好.私德培养新路径探析[J].人民论坛,2016(11):214-216.

[6]初文杰.修“私德”养“公德”[J].人民论坛,2016(30):80-81.

[7]雷云.公德与私德概念的评析及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8):126-127.

[8]丁洁.从“私德”走向“公德”[J].湖北教育,2017(3):68-69.

[9]饶芬芳,周碧波.当代大学生私德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智富时代,2016(S2).

[10]佚名.立德树人应以私德培养为优先[J].福建教育,2017(26):6.

[11]陈敏.公德与私德关系刍议[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4):66-67.

[12]李文.蔡元培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性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

[13]廖雅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公民教育研究[D].南华大学,2013.

[14]沈林.家风是家庭教育的无形力量[J].中国教育学刊,2014(4):102-103.

猜你喜欢

私德公德家风
以私德的培育促公德的成长
雷云:基于四种类型公德行为的教育策略
太没公德
“公德”与“私德”
家风伴我成长
当好廉内助,树立好家风等
公德与私德的“先后”
公德与私德,一个都不能少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