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冬,我从垄上走过

2016-05-14孙青松

关键词:乡野农耕故乡

孙青松

初冬,我从垄上走过,微寒的野风扑面而来。我又扑进了原野的怀抱。农田、农机、井房、河流、沟渠、村庄、石桥、坑塘、土路、林木、秸秆、荒草、野鸟、羊群、牧人……这些我熟悉的乡野元素,构成了简朴的乡村冬日图景,烘托出秋收冬藏的农业时令氛围。这片乡风浓郁的天地里,没有都市弥漫的商业气息,没有超市和购物中心讨价还价的嘈杂人语,没有高分贝的音响鼓噪。在开发商看来这里荒凉不宜居,没有开发的前景,没有升值的空间,而在我眼里这里是一处风清气正的归属身心之地;在生意人眼中这里没有值钱的东西,没有稀奇的物什,而在我心里这些土里土气的风物,清静的乡村慢生活……

初冬,我从垄上走过,视野多么开阔!没有城市楼群参差不齐的空间切割,我又看到了久违的地平线,看到了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朝阳和从地平线上缓缓沉没的落日。置身于壮观的日出和辉煌的落日交替的平原上,我胸怀坦荡,豪情万丈!身为乡村游子,踩踏着羊肠小道上软绵绵的干枯落叶和毛茸茸的没足黄草,呼吸着泥土的气息,俯视淳朴的大地,仰望纯净的天空,我有回归田园的感觉。这朴素的乡路上,没有人流、车流的汹涌裹挟,没有红、黄、绿信号灯的频繁指令,没有电子眼防不胜防的窥视与偷拍,没有交警胆战心惊的拦截盘查,我行我素从容不迫;这蜿蜒的土路旁,没有水泥森林的逼仄挤兑,没有商业广告的声浪嚷扰……

初冬,我从垄上走过,目光和心灵被乡风乡韵洗礼着。踯躅在这原生态的阡陌上,我又有了脚踏实地的体味。一块一块的炕地,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土色;一方一方的冬麦田,排列成精致的垅行。霜冻下依然葱绿的麦垄,诗意地彩绘出大地优雅的肌理,流淌着农耕文明的韵致。暖色的土壤上,长着青青麦苗儿,这是多么美妙的搭配,多么默契的组合,多么动人的景观啊!立于地头,我没完没了地徘徊;进入田间,我永不厌倦地浏览。每株麦苗,都让我爱抚有加;每垅麦行,都让我观赏不够;每方麦田,都让我陶醉不已。乡村是我的故乡,田同是我的追寻,冬麦是我的“秀儿”。多日未雨,天干路响,土地龟裂,冬麦干渴,下一场大雪该有多好!那些曾经被秋季青纱帐遮蔽着的坟茔,在当下空旷的平原上凸现。已作古的村民,就长眠在这馒头状的土坟里,他们的亡灵安详地坚守着这片积淀着农耕文明的田野。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葬于斯,也许是村民最推崇的生命轨迹。我对旷野里这些聚散有致的土坟,充满缅怀和敬意。农作物不绝,农耕不止,农业不休,农耕文明不息。

初冬,我从垄上走过,趁着黄昏我返回蜗居的城郭,活像一只投火的飞蛾。归途上,我没有荷把锄头在肩上,没有老牛同伴,也没有听见牧童歌声和短笛吹响,却仿佛听到张明敏那纯情的歌唱在乡野飘荡——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返程中,我没有看见天边飘过故乡的云,身边只吹过乡野的风,却感觉好像费翔那苍凉的唱腔在耳际回响——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我已厌倦漂泊。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痕……

(选自《华夏散文》2015年第11期)

亮点品味

文章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匠心独运开篇新,用“初冬,我从垄上走过”,开宗明义,总起全文,激发读者的兴趣,引起读者思考,有下笔引人之效;“微寒的野风扑面而来”,犹如初展之冬色,为全文设置了诗意的背景,令人一见钟情。二是紧扣现实巧开掘,文章没有停留于对垄上生活的回忆与赞美上,而是重点写垄上景色,通过这一景物形象,展示了那个时代农村质朴、纯真的生活,也赞颂了农村互助团结、和谐相处的美好品质,传达出作者对自己的故乡、黄土地以及农村温馨生活的感悟。这种择取重点的表现技法,很值得我们学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一方面增强了散文的含蓄美。含蓄,即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的空间。散文中描写的事物,已经不是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具有哲理性的意义。

猜你喜欢

乡野农耕故乡
春天的乡野
农耕感怀
农耕园里收获多
油菜花开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回到乡野的路上
故乡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