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姓氏文化

2016-05-14林子楠

关键词:高阳氏族姓氏

林子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与名,但并非人人都了解自己姓氏的渊源。“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春秋战国以前,“姓”与“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何为姓?《说文解字》“女部”云:“姓,人所生也。”《左传·隐公八年》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再看“姓”一字的构造,为“女”、“生”二字之合体,由女子受孕而诞生,即“姓”之本意。姓,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氏族公有的名称,因此古姓多与“女”字相关,中国上古八大姓氏:姬、姜、妫、姒、嬴、姞、妘、姚,都是女字旁。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群婚制,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诗经·大雅·生民》所记载的姜螈“履帝武敏歆”神奇受孕的神话便是“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原始表达。那么,古人以何为姓?最初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以氏族生活的地名为姓,如黄帝的姬姓源于其氏族居于姬水之滨,炎帝的姜姓则源于姜水;二是以氏族崇拜的图腾为姓,《百家姓》中的熊、马、牛、羊、龙、梅、花、林、水、石、风等姓与部落的图腾有着直接的联系。

宋代史学家刘恕在《通鉴·外纪》中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十分准确地点明了姓与氏的区别。氏是家族的分支,代表父系社会中各个独立出来的小家族,本来为同姓各部落的名称,后来则专指部落的首领。另一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所著《通志·氏族略》日:“五帝之前无帝号,有国者不称国,惟以名为氏,所谓无怀氏、葛天氏、伏羲氏、燧人氏者也。”此时,母系社会已过渡到父系社会。《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中的“高阳”即远古部落首领高阳氏颛顼。氏的另一重要的产生背景是西周的分封制。《说文》“氏部”云:“氏,巴蜀名山岸胁之旁著欲落堕者日氏。氏崩声闻数百里,象形。”“氏”造字义为从山体上崩落下的石头,有分裂之义。《左传·隐公八年》载“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胙,赐予之义。先秦时代,在嫡长子继承权为核心的封建宗法制度下,“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姓是大宗的族号,氏是由大宗分出去的支系小宗的族号。王室、诸侯的嫡长子有权继承父亲为王、为君;王室、国君的庶子,也称“别子”,无权继承,但有获得分封的权利。庶子通过“胙土命氏”的方式,建立起新的氏族。

姓和氏,是中华文明的两个阶段的产物,它们不同的来源导致了各自不同的功能。《通志·氏族略》日:“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由此可见,夏商周时期,“姓”最重要的社会作用是“别婚姻”,一般加在女性称谓中;“氏”则用以“明贵贱”,一般加在贵族男子的称谓中。“人所以有姓者何也?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周礼》将同姓之间的婚姻关系列入“九伐”之中,“内外乱,鸟兽行,则灭之”。姓代表早已解体的原始氏族,而且不再分化,数量有限;而氏则代表西周分封制下各个等级的贵族宗族,并因宗族的不断分封而不断增加。贵者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

如果说夏商周时期姓氏的分化是母系氏族制度让位于父系氏族制度的产物,那么春秋以后姓氏的合并则代表着氏族宗法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的必然趋势。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宗法制、分封制及贵族世袭制不再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与之密切相关的姓氏制度也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首先,同姓之间提供帮助、支援的观念已不牢固。晋文公重耳在流亡过程中,“过卫,卫文公不礼”“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卫、曹、郑三国皆晋的同姓,对晋公子却丝毫不加礼遇。但齐、秦、楚等异姓诸侯却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眼前现实利益与遥远宗法观念之间,各国诸侯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前者。此外,同姓不婚的禁忌被打破,“姓以别婚姻”的社会作用正逐渐消失。同时,“氏以明贵贱”的作用也在逐步消亡,“自立氏”这一现象出现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成为大量无氏庶人与奴隶取得“氏”的重要途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推行郡县制和新的户籍制度,更是打破了姓氏之间的界限。《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先前“男称氏”“女称姓”的区别也不复存在,姓氏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

随着姓氏合一的出现,男女皆称姓与名,“姓”“氏”二者可以通称,仅用以标明血缘,区别婚姻,但这并不意味着姓氏已不再承担标志身份和社会等级的功能。从屈原于《离骚》开篇追溯吟咏自己高贵的先祖高阳氏,到司马迁于《太史公自序》首段对的司马氏追述,对远古姓氏的追溯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确立身份意识的首要途径。“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中国形成了传承千年的独特的家谱文化。即使如今,大量家谱于乱中毁坏,我们很难再辨认出自己的先祖,但我们不会因此丢失对祖先所出自氏族的念想,这种溯源早已超越了某一具体姓氏,而成为每一炎黄子孙对中华文化的共同追认。

猜你喜欢

高阳氏族姓氏
有趣的姓氏
猴官
蒙面枪神之战
秋雨
浅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启示
姓氏拆解
浅谈图腾崇拜
贵州彝文文献《土鲁窦吉》中“哎哺”浅析
《中国丛书综录》等所收氏族类丛书补辑三种
讨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