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间草编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2016-05-14孙凤临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9期
关键词:草编民间艺术包装设计

孙凤临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低碳与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今天人们对于包装的期待已不仅仅是美观,而是对于地域性、文化性、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草编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研究,发挥草编这一环保经济的传统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优势,更好的与包装设计结合,以不断应对现今时代对于包装设计的新要求。

关键词:草编;可持续发展;包装设计;民间艺术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52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9-0039-03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Folk Straw Art in Packaging Design

SUN Feng-lin(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en recognized by people, the concept of low carb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taken root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Today peoples expectations for packaging is not just beautiful, but for regional, 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art of straw, give play to advantages of straw of the environmental economy of traditional materials in packaging design, combined with better and packaging design, to continue to respond to the current era of the packaging design of the new requirements.

Key words :straw plaited artic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ckage design; folk art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引言

我国的草编是民间沿袭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流传至今,成为我国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瑰宝之一。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草编遗物发现于浙江河姆渡遗址中,有力地证明了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国的草编技艺就已经存在。据《礼记》记载,周代以莞(即蒲草)编织莞席已经很普遍,并且在天子的六种工匠中已有“草工”出现。到了秦汉时期草编制品已在民间广泛使用,隋唐时期草编工艺亦发达,特别是唐代织造业的兴起促进了草编技艺的发展。宋元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南北方的草编制品得以互通交流,相互借鉴。明清以来,草编技艺趋于成熟,种类与风格也基本定型。19世纪40年代起,我国的草编制品开始远销国外。2008年草编艺术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草编制品以其自然的材质、舒适的触感、环保的理念不断赢得人们更多的青睐。

据资料显示,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固态废弃物重量的三分之一,体积的二分之一,且大部分是由过度包装引起的,因此将生态环保理念引入包装设计中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草编材料本身的可再生性、缓冲性、防潮隔热性以及编织后可形成的独特肌理图案等特性,使其成为绿色环保理念下包装材料的合适选择。正如美国设计理论家、教育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说到的那样:“设计理应认真考虑有限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而服务。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及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创造一种适应社会变革过程的元素。”本文提出从绿色包装环保理念出发,充分利用草编的材料特性与文化内涵,结合商品的自身特点与文化属性,进行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包装设计。

二、草编材料特性与编织技法分析

(一)草编材料种类

草编的原材料资源丰富多样,且不同地区各具特色。著名的有浙江的金丝草编、湖南的龙须草编、广东的黄草编、河北山东河南的麦草编及台湾的草席等。适合于草编的用草,需节少,草茎光滑,质地柔细且柔韧,具备较强的拉力和耐折性。采割来的草料先要经过挑选,梳理整齐,进行初加工后,方可编制。

(二)草编材料的文化属性与心理特征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我们的社会被各种层出不穷的人造材料所充斥,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步调使得人们开始刻意逃避高科技下的低情感设计,回归自然成为了许多人的新追求。草编的手工艺痕迹满足了人们心理上对于自然材质的依赖和眷恋,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观念注重人与自然的相融相生,主张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草编正是契合了这一我国传统观念。我国传统草编讲求点、线、面的结合,利用不同的编织手法形成各式多变的肌理、图案、造型,极具艺术表现力。

(三)草编编织技法分析──以大名草编京剧脸谱系列为例

草编的编织方法大致包括挑压法、编辫法、缠绕法、绞编法、收边法、盘花法和编结法等,这些编织方法适用于一种或多种草的编织,具体编织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结合使用。我国多地都有极具地方特色的草编工艺,其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的大名草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大名县是河北省著名的小麦之乡,小麦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七成以上,这为大名草编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麦秸秆。麦秆通常有六节,能用以编织的却是麦穗以下,第一节以上的茎秆,二三节可做配料,其余部分不可用,将茎秆在水里浸泡二至三分钟,拿出后就可以编织了(图1)。由于麦秆单根不易做造型,所以要先掐辫儿,需五根麦秆起头,辫好后备用,草辫儿柔软坚韧,可以盘绕、拼合、缝串成很多造型。大名县有位名叫王群英的草编艺人,历经两年的时间,经过反复摸索实践,创作完成了草编京剧脸谱系列。她充分挖掘了草编材料的可能性,将京剧艺术与草编巧妙融合,具有很高的文化意义。仔细端详王群英的这一系列京剧脸谱会发现,不同部位均运用了不同形态的材料与编织技法,如髯口部分就是直接运用麦秆接串完成,脸部细微的皮肤部位则是将麦秆抢成丝,纤毫毕现的来表现皮肤的质感,眼部与鼻部等部位是运用了盘花法的设计,先将造型盘好,然后缝钉上去。看似简单的草编京剧脸谱实则要经过选、蒸、漂、染、绣、串、缠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创作完成,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兼具文化与审美多重含义的优秀现代草编艺术品。(图2)

三、草编在包装设计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

(一)云南的传统鸡蛋串包装

在云南传统十八怪里有一怪格外引人注目──第十怪之鸡蛋串着卖。因为云南地区多山,山路崎岖陡峭,因此交通运输中鸡蛋很容易破碎,加之云南地区盛产稻米,稻草资源丰富,所以勤劳智慧的当地居民发明了鸡蛋串包装。(图3)鸡蛋串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最实用、最环保的包装设计了,直到今天仍然在云南地区使用。鸡蛋串的制作方法是先将数根干草的一端栓在一起,这束草就成了放射的爪子状,在“手爪”中放进一个鸡蛋,用草横捆一道,相当于用数个“手指”把鸡蛋握紧,逐个捆扎包紧,直至成串,多为5或10个一串。稻草本身有一定的弹性和强度,并且干草还具有一定的吸湿、透气、防晒等特性,对鸡蛋也有很好的保鲜作用。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取于自然,用后又可归于自然,可谓是经济环保的包装材料。

(二)普洱茶的竹箬包装

茶叶非常容易吸收空气中的异味,如果存放不当很容易沾上其他物品的味道。普洱茶的储存本身需要干燥、通风、透气、避光、隔异味,正好竹箬能起到这些作用。而普洱茶的产地西双版纳等茶区自古就盛产竹箬,很久以前,当地的茶农就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竹箬包装生产出来的茶叶(图4)。明代学者、茶人许次纾,在《茶疏》中有记载:“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因为普洱茶后期发酵对于包装及储存环境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这种传统包装的制作工艺,有助于普洱茶在后期发酵时过滤杂味,以确保茶品清醇。而且长时间被竹箬包裹着的茶叶,在冲泡时还会散发出淡淡的竹香。有的人将打开后的普洱茶改用塑料袋包装储存,过段时间后便会产生异味,极大的影响了茶的品味。由此可见,传统的竹箬包装才是最适合普洱茶的。

(三)草编在油炸食品包装设计应用中的探索──以天津麻花包装为例

笔者调研了天津市场上的麻花包装,中低端价位多以塑料袋与纸盒为主,高端价位的主要以铁盒为主。包装材料多为不可再生材料,污染环境且成本较高。麻花的包装设计并没有很好的突出产品的文化属性,包装设计上没有与其他同类产品区分开来,包装设计同质化现象严重。麻花作为一种中国传统食品,承载着中国深厚的饮食文化,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化传统内涵。用花生油和豆油混合炸制的麻花含油量可达30%,运输贮存中要考虑油脂外溢以及引起的食物变质等一系列问题,且麻花对水和氧气都十分敏感,吸潮后会失去脆性,极大地影响口感。

麻花作为一种油炸食品本身脆性很大,运输过程中也很容易折断,如果直接接触阳光或灯光会加快腐败,所以包装透光性要低。麻花的这些特性都对包装材料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草编材料都是天然植物,不会产生化学异味影响食品安全,植物本身也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解决油脂外溢的问题。植物纤维可以吸潮,防止麻花因吸收空气中水分而变质。草编材料本身的中空性与编织纹理起到了很好的减震抗压作用,使得麻花在运输过程中不会轻易折断,且草编品隔热降噪、透气性好,有利于食品的贮存。所以,将草编引入麻花的包装设计中可以解决麻花现有包装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可以很好的解决麻花礼盒包装设计中过度包装的问题。

四、草编在包装设计应用中的创新性探索

(一)材料上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也涌现出了许多不同材料与草编碰撞的新设计。许多大牌比如:Dolce & Gabbana、Chanel、Bottega Veneta等纷纷推出草编与皮革、布艺等材料结合设计的草编包,探索出了草编与新材料结合的更多可能性。通过合理的运用不同材料的设计语言,可以与草编一起构成更加现代多元的设计风格。在将草编应用于包装设计的实践中,更多的考虑不同材料的运用,与草编材料优势互补,各取所长。

(二)造型上的创新

草编制品的发展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产品基本形态单一,在与包装设计结合的设计中,须多方面考虑商品的地域性、文化性等基本特征,与商品诉求点准确结合,创造符合商品特点的包装设计。草编可塑性强,艺术表现力突出,故在形态表现上有很强的塑造性,可为商品的艺术包装提供很大的空间。

(三)技术上的创新

传统草编多为民间艺人手工编织,制作周期长,效率较低,所以若将草编产业化,必须寻求技术上的创新。如保定市徐水县草编发展之路,就是传统手工艺与高新科学技术结合的成功实例。徐水县有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大对青年人的培训力度,在政策和发展环境上进一步扶持的基础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使草编这一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抓住2008年奥运会有利契机,积极开发奥运福娃系列主打产品,靠特色占有国内市场,又依托中国12生肖文化,推出12生肖特色动物草编,在保留民族优秀传统工艺文化的同时引进电脑制作等高新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工艺流程,实现由传统手工艺制造向高新创造转变。徐水草编的技术创新发展为草编的进一步产业化指引了方向,草编运用与包装设计批量生产中,不可能仅仅依赖于民间艺人手工编织,必须继续与高新技术结合,谋求新发展。

五、结语

生态环保正在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绿色包装设计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若想在全球化浪潮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发掘本民族文化内涵,向世界传达独特的中国之美。草编这一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与包装设计的结合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草编以其独特的艺术之美与材料优势,将在包装设计中更深入更持久的发展下去,不断催生出更多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世界审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李营伟,王安霞. 浅析包装的情感化设计与消费动机的关系[J]. 包装世界. 2008(01).

[2] 沈星. 土特产包装设计的情感体验策略[D].无锡:江南大学 2013.

[3] 梁巍. 论日本食品包装设计中的民族特色[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11.

[4] 唐岚. 新时代背景下个性化的包装设计[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13.

[5] 贾枫. 论包装设计的民族传统文化性[J]. 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05).

[6] 陈志权. 现代包装设计与消费心理关系[J]. 包装工程. 2006(01).

[7] 聂胜梅,韦凯. 浅谈草编工艺品的审美价值[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09(11).

[8] 鲁汉 编著. 民间编结[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草编民间艺术包装设计
大名草编的工艺风格及出路探索
闻喜草编:曼妙于指尖的技艺
草编技艺传承人杨振国 割舍不掉的老手艺
民间艺术篇
编织草编 助民增收
传承·民间艺术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螺旋上升教学策略在包装设计项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立体趣味性计算机包装设计课程开发的研究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