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经典诵读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2016-05-14秦丽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传统文化初中生

秦丽

摘要: 初中生诵读经典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初中生诵读经典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如何提高诵读课的质量,并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生;经典诵读;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138-0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精杂并呈。在中华文化发展的数千年历程中,我们看到了百家争鸣,看到了反动归正,看到了文化拓荒,看到了民族精神,看到了文化人格。把传统文化与经典诵读并列而成为一个研究课题,有忧思的成分在,更有高远的眼光在。从目前来看,很多初中生并未深刻意识到经典诵读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为读而读,盲目地读,不能认真体会那些优秀的古典诗词、经典美文中所蕴含的神韵,无法领会经典中渗透的传统文化。这种现象不利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笔者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围绕在初中语文经典诵读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做法展开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初中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1.1 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浩如烟海。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引导他们诵读经典,可以使他们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就不是单调的,而是丰富的、多样的。它们隐含在文化经典中。比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等古诗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思想。还有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写出了清明节特殊的氛围。初中生读到这些经典时,会对其中的文化意义有所触及,进而有意识地弘扬传统文化。

1.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华民族文化经典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而且在语言表达形式上也臻于高度精美。易读易诵易记,为人们所喜爱。正因为如此,诵读经典不仅能给初中生以思想的教益、情感的陶冶,同时还能带来丰富的美感享受,从而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与鉴赏能力。比如苏东坡的诗、词、散文,构成了中国文学的一道独特景观,读他的前后《赤壁赋》,让人如临其境,神思飞越。穿透时空;读他的《赤壁怀古》,让人感到大气磅礴,意绪奔腾。总之,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在经典海洋中感受到文采之大美、文化之大美、思想之大美、精神之大美。

1.3 有利于学生汲取优秀中华精神。在人的一生中,初中阶段可以说是最关键的、最有特色的时期。初中生风华正茂,积极向上,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独立意识不断加强、个性不断凸显,在这一时期对初中生进行精神涵养至关重要。诵读经典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中隐含着很多优秀的中华精神,比如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也照汗青!"(《过零丁洋》);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口关"(《塞上曲二首》)等,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初中生诵读这样的经典时,会增强他们的志气骨气,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2.影响初中生诵读经典的因素

初中生诵读经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来看,初中生诵读经典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他们普遍不爱读、不想读,或者盲目地读,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2.1 功利性的学习观。近些年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股功利化的社会风气开始蔓延到初中校园中,并对初中生的思想产生了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初中生热衷于考更高的分数,却无暇静下心来好好阅读一本文化经典。由于学生被局部的、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所以导致他们知识面狭窄,个人修养偏低。在这些学生眼中,经典作品太过于理论化,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价值,所以对其提不起兴趣。这种功利化的学习观直接影响到他们诵读经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 教师的指导能力不够高。目前,不少初中生反映在诵读经典时得到过教师的指导,但是觉得指导效果不是特别显著。还有一些初中生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比较质疑。他们认为教师只是将经典作品的作者、写作背景、艺术特点介绍一遍,没有什么特色可言,这些知识通过网络查询也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不力也影响了初中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2.3 网络技术的冲击。进入新世纪之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得到了初中生的普遍欢迎和青睐。确实,网络资源浩如烟海、琳琅满目,可以满足学生的各方面需求。初中生普遍认为电子书比较方便,有时候还可以下载到手机中随时阅读。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增长学生见识、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导致学生开始习惯于跳跃式阅读。初中生处于一个思维方式可塑的重要阶段,信息接收方式的变化会使得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产生相应变化。很明显,跳跃式阅读不利于学生深入领会文化经典的思想精华与内涵,只能导致学生"蜻蜓点水"般地一阅而过,无法与先人进行"深层次对话",更不用说会主动弘扬其中的传统文化了。

3.在初中经典诵读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策

3.1 注重兴趣培养。古语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能够以此为乐,才能樂此不疲。诵读课中,初中语文老师要成为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领会经典、培养兴趣。让学生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爱上经典诵读,爱上经典,尤其是课程结束后使诵读经典内化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才是这门课程更大的目标。当然,兴趣的培养是抽象、无形的,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法用考试来检验。要想提升初中生对诵读经典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将诵读经典的益处告诉学生。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期待自己变得更好,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让学生意识到熟读经典助人成长,诵读经典不仅为谈吐增光,而且经典蕴含的生活智慧对现实具有指导意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要以贤德的人为榜样,遇到德行不好的人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如此行为并改正。经典在为人、处世、交友等诸多方面能给我们以启迪,帮助我们修炼平和的心态,丰富思想,明辨是非。让学生全身心浸润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以古圣先贤的智慧指导生活,定会自足而常乐。

其次,鉴于兴趣还会来源于榜样的力量,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示范作用。相比一个遥不可及的国学大师,身边的师长触手可及,也更加现实。每一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对经典不倦地学习和推崇就是很好的榜样,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经典。很多学生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经典和经典诵读的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将经典视为束之高阁的宝贵典籍,只可远观不愿亲近。由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经典对初中生而言又比较遥远,所以教师要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使学生接受经典。比如教师要在经典诵读课中为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文化经典中隐含的传统文化,增长学生的见识,或者介绍古人的生平经历,他们思想的源起等,使学生感受到古人是真实可感的,进而愿意接受经典的熏陶。教师还要多为学生范读经典,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声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使初中生进入经典作品的意境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3.2 促进自主学习。经典的学习不是一时的,而是一门可以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课。课堂教学毕竟时间有限。促进学生挤时间自觉学习才是长久之计。确实,新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学校教学要竭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可以使他们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方面可以是教师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合适的经典篇目和经典导读图书,供学生课下根据兴趣选择阅读。讲解经典篇目的图书较多,推荐阅读的图书是老师优选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经过了去粗取精,可以提高阅读效果;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性,让他们依个人偏好在推荐范围内选择,也可以实现个性阅读。同时学习时间可灵活掌握,师生之间以读后感或口头讲述的形式汇报、检查阅读情况,与大家分享阅读心得。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围绕某篇经典,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让他们针对这篇经典,通过图书馆书籍、互联网等渠道查找其中隐含的传统文化,然后写成调查报告。这样的过程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也能使他们对传统文化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3.3 调整考试内容。从某种角度而言,课程的考试内容决定了大部分学生努力的方向,如果经典诵读课考试时随机抽取指定范围内的篇目背诵,这决定了学生会把背诵当成诵读课的学习目标,然而考试过后就会渐渐淡忘。一些学生甚至抱有侥幸心理,希望抽到的题目恰好是自己背过的,因此押宝似的选背几篇以应付考试,这样的考试成绩自然不能反映他們的真实水平。如果调整考试内容,增加考查篇目理解、传统文化分析等内容,减少背诵内容所占分值比重,这样既可减轻学生的背诵压力,又可促进学生对经典内涵的理解,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放于传统文化的剖析和理解方面。教师也要加强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可采取的做法是让学生轮流走上讲台,担任小教师,为其他同学讲解经典作品中隐含的传统文化,教师则在讲台下为学生的表现打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经典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经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大成者,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它唤醒人性,它涵养性情、增长智慧,它以精确化、简洁化、优美化的语言千年不朽,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魅力。我们的经典诵读正是要召唤、引领更多的人更好地传播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总之,在经典诵读中弘扬传统文化的做法有很多,关键要靠教师不断探索,使学生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叶敏.中华传统美德丛书:爱国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张青芬.形式多样进行经典诵读[J].文学教育(下),2011年05期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传统文化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