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要留给学生的是什么

2016-05-14徐秋珍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理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徐秋珍

摘 要:一个语文教师到底要留给学生的是什么?让语文回归语文,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上体会到语文的美。语文,要留给学生的是独特的语文美,是一种浪漫的情怀和真挚的情感;要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能写文章,能写好字;还要留给学生思想的思考的美,通过语文去认识世界。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理论;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2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38

到底什么样的语文教师才能留给学生更长久的记忆和影响?语文教师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会是解题技巧,也不会是做题的规范。如果语文教师仅仅把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停留在试卷上,那么,无论它所教出的学生成绩有多么高,都难以让人认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三年中会给学生上几百节课,但是,多年以后,说起某个教师,留在学生脑海中的是这个教师的教学态度,为人处事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老师反复讲给他的那些知识点。所以,除了认真上课之外,教师应在学生心中种植,种植爱的种子,使他们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生活、爱生命,甚至爱命运。蒙田的《热爱生命》、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都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还有就是汪国真的诗歌,学生毕业以后,肯定会有那么一首诗歌,能让他们想起我,想起我曾经传递给他们的诗句,“不是苦恼太多,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是我们还不懂如何生活”“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生命总是美丽的”。

教育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艺术家;教育也是一种影响,用我们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言行;教育也是一种吸引,把自己的长处展现给学生,让他们也愿意去做一个像你这样的人。语文要留给学生什么,相信从事语文学科教学的教师都思考过这个问题。

一、留下回味无穷的语文美

语文课堂不是简单的语文知识的传授,更不是对文本的随意肢解,而是引领学生在语文世界中畅游,这需要教师对语文教学充满情感,带领学生去感受汉字的演变,形体的构造之妙,表达之巧,更要体会汉字的文化内涵,从每一个汉字发展的历史中去体会传统文化的美丽,还要品味语言的韵律之美,以及饱满的情感。

语文的美在于满足中学生对于情感和想象的需求,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对生命和生活充满了信心,希望从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情感需要。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净化思想,提升美感的作用,教师只需要帮助学生赏析作品的美就好。但有些教师常常忘了这一点,而一味围绕做题来讲解课文,结果把课堂变成了文学作品的解剖课。

最能够给学生美感的是诗词,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诗词教学。在鉴赏诗词时,我推荐用联想法来理解和记忆诗句。在教师帮助学生解释出一句诗句时,学生就可闭上双眼去穿越,仿佛自己穿过了一条时空隧道,回到了诗人所描写的境界中。比如,在学习《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时,学生的脑海中可以想象出一块种着蔬菜的菜地,绿油油的,一条婉蜒的小溪绕着菜田,推开小屋的门,对面的两座山把青翠的颜色送到了眼前。在这样的联想中,学生已经不知不觉地记下了这两句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技巧,引导学生品味不同的语文之美。

二、留下终身受益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能力……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不能单着眼于语文知识的习得,语文解题能力的提升,更应从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提升语文素养。

首先,要背诵。中学阶段正是记忆的好时期,许多名人说自己少年时期对文学的背诵成为他们一生都受用不尽的财富。“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强调了诗词背诵的积极意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年轻时候背诵的诗句会在心中慢慢地反刍,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体会,成为自己人生的力量。”当然,背诵不仅仅是对诗词的记忆,还指对汉字的记忆。这里的记忆并不同于英语语法的死记硬背,而是指理解地记。例如,当新学一个生字“丽”的时候,你只需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是“好看的,漂亮的”这个意思,便能举一反三地理解出“秀丽”“壮丽”“美丽”等和“丽”有关的词语。

阅读是让学生爱上语文的重要途径,阅读能为人生的发展奠基。要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需要让他们从阅读中感受到知识的获取,情趣品味的提升。阅读要学会朗读,朗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还能够使他们通过声音发现作品的音韵之美,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

语文学习是一项艰巨而琐碎的工程,因为其复杂性和渐进性,朝夕之间取得多么大的突破很不现实。作文素养的养成更是如此,写作不是榨干,而应该是涌泉,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文字描述人生,表达情感,让他们从多阅读好的课外书到积累好同、好句,最后勤动笔写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到了关键时刻,自然而然就“下笔如有神”了。

三、留下体现个性之美的思维品质

语文的美,还是思维的美,文章的辗转处,情感的波动处,都能够尽情展示人格的魅力,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是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一些这样的追问、质疑与批判,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独创性、深刻性能落到实处,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有的学生最怕在考试中出现那些探究题,其实要过这一关很容易,那就是在读文章之时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在读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是全身心地去感受、领悟:当家境衰败的时候,父亲还处处关照着孩子的一丝一毫,这时一阵感激之情顿生。如此下来,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轻松地理解了出题人的意图。

可能一堂语文课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如果一堂语文课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所得,甚或所悟,相信这将是对语文课堂乃至语文教学者最大的安慰!

参考文献:

[1] 刘立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J].21世纪中学生作文,2009(7).

[2] 喻善刚.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健康人格塑造[J].科学导报,2013

(7).

[责任编辑 赵景霞]

猜你喜欢

教学理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后方法”教学理论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分析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近十年国内日语听力教学研究综述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