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2016-05-14郇秀梅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

郇秀梅

摘 要: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已成为人们总结的金科玉律。“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小学时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时期。小学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本文从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等方面阐述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重要性 。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38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实”的部分,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基础,对于每个学生在小学时期的教育,都要树立“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切入口”的理念,以此来牵引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快速发展。

一、学校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境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意识

一个好习惯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引导或教育学生懂得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将“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思想理念,灌输到学生的心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良好的习惯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便今后能严格要求自已,规范自已,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群体师表形象

小学生积累的知识是十分贫乏的,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学习,都需要接受指导,因此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更是“行胜于言”。农村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教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素养。注意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群体感染力、约束力影响、鞭策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

作为教师,要想获得教育的成功,就必须对学生实施成功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实行成功教育的前提是尊重、理解甚至喜爱每一位学生。

首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没有理解,尊重就无从谈起。理解是教育的前提,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找到引发错误的原因,对他们进行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要尊重学生。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扬其积极因素和优点,容忍并尽力弥补其短处和不足;维护学生的尊严和爱好,相信学生能自已选择和决定,促使其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再次,要关注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要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人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得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让学生时刻能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剖析、自我监督。所以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名教师,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授业解惑,关键还要传道。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学生的心理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更会影响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家庭是学生展示良好行为习惯的平台

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在经常性的行为实践中养成的。有些习惯特别是好习惯是有反复的,需要经常提醒,持之以恒,需要长期有意识地注意。在学校,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监督下,已经养成了一些讲文明、尊师长、懂礼貌的好习惯。但是,可能一回到农村的家里,由于对自已的放松或受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就会把那些好习惯又抛之脑后了。这样,即使再回到学校,他们很可能还会保持不良习性,一时又难以改变。学校教育学生要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但是,往往低年级学生做得比较好,高年级学生就很难做到,这里面除了学生个人的身心因素之外,也反映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持和巩固。家庭教育要从落实家庭教育的常规入手,从家长自身做起。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校在教育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时,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活动来引导、矫正学生的行为习惯。如“做文明小标兵”“诚实守信,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班级之星“评比活动,“弘扬民族魂,体验新三好”等德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班会等,使学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号召和倡议学生学习身边的好榜样,在校园内营造一种比学习、比礼貌、比进步的良好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增强活动育人的效果。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美化校园环境

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学校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更好地引导、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学校有责任美化、绿化校园,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二)优化班级文化

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个大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样东西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整洁美观、文化浓厚、优雅舒适的教室环境,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及行为方式。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

校园的人际关系是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及学生之间相互组成的。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热爱学生,关注学生,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育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有利于约束学生的行为。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反复熏陶和持之以恒,家庭、学校、社会环境都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健康、绿色的成长环境,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龙振扬.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 .

[2] 王马金.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例谈[J].关爱明天,

2015(6).

[责任编辑 吴海婷]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