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

2016-05-14李瑞欣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开放式课堂效率

李瑞欣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制约下,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总是以学生获取知识为出发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特别是像《品德与社会》这类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对照小册子划划重点、考点,然后让学生背诵,课堂毫无生机,即使学生记住了,也理解不了其内在含义。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文章中列举了一些做法。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开放式;兴趣;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0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023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小学阶段的教师及教育管理者过分重视语、数、外教学,而忽视了其他科目的重要性。《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一门生活性课程,其重要性千万不可忽视。但是由于教师的不重视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得无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呢?笔者曾做过如下尝试,供大家参考。

一、以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简单说教,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对照小册子去背诵,而且要背诵的内容也非常多,学生感到非常厌烦。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广开放式教学,彻底摒弃传统的说教模式。开放式教学需要以开放的教学环境、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途径为先决条件,以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乐学为目的。笔者认为构建开放式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开放的教学阵地

开放式教学必须彻底摆脱教学环境的限制,教学阵地绝不能只局限于教室,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阵地。如教学《平安回家》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去实地了解交通标志、交通信号、交通标线,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强得多。

(二)动态式讨论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同样是学习的参与者,应该共同探索,使学生在过程体验中学到知识,内化学生的观点和认识。动态式讨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的全部过程均是学生自主探索、自主交流的场面。如在教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时,教师可先从讲究营养、穿衣舒适简朴、锻炼身体进行正面引导,再让学生分组讨论“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使其交流互动,扩展认知范围,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行为,这对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三)多样的情景表演

别具一格的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用教学活动来创设情境,如小品表演、听歌曲、讲故事、角色游戏、情景朗读、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景表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喜闻乐见,个个表现得非常积极,教学氛围也十分活跃,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最佳状态。

二、以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抓手,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材中枯燥的、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或视频片段展现出来,其声、像结合的强大优势,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诸多方便,完美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情感熏陶的目的。在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时,我从网上截取了一段音频资料《给妈妈的一封信》,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播放。在钢琴的伴奏下,句句扣人心弦,字字流露黎平对母亲的深情:妈妈,那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当录音播放到《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时候,学生由于深受感情的熏陶,也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一下子便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渲染学生的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个个动人的情境、一个个生动的场面,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完美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犹如身历其境,真实地感受到了故事情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学习《安全地生活》时,可在校园用摄像机拍一些不安全的行为:一位同学下楼梯不靠右行且速度飞快,撞倒了另一名学生;几位学生在人多的地方你追我赶,以致撞倒了其他人等。利用这些录像制作成课件创设教学情境,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不仅让学生觉得安全就在我们身边,也有利于学生辨别是非,引起他们对自己行为的重视。

三、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动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因此,其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教学内容生活化。

(一)选择生活榜样,激发学生兴趣

榜样是一个充满血肉与情感的活教材,它的生动、形象、具体有助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小学生模仿性强,生动形象的榜样易于感染学生,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每一课都选择了一个或几个榜样来激励学生。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认识

教材内容设计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动向。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课程改革的步伐还是有些缓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从生活中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符的、代表性强的典型实例加以整理、归纳,让学生亲身体悟,从中学习知识,感受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重视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生活实践,内化学生行为

英国学者麦克非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因此,我们要拓宽教学阵地,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体验、在社会中实践,从中获得真知,内化自身行为。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步入社会以及未来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知其然又知所以然。

参考文献:

[1] 郝晓微.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1).

[2] 王恩生.《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浅谈[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1).

[责任编辑 房晓伟]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开放式课堂效率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高等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