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烟上海:渐近的现实

2016-05-13徐赛虎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烟花爆竹公共场所场所

徐赛虎

近6年来,上海市依法控烟的监管执行力持续多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上海健康促进委员会近日组织的一项4万余人响应的“无烟环境立法”舆情调查显示,94%的投票者理解和支持本市工作场所和室内全面禁烟,67%面对二手烟困扰时会选择适当方式劝阻。其支持率不亚于2016年刚实施的“最严烟花爆竹禁放令”。

有利于控烟的群众基础,坚定了上海市有关部门的信心。《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获悉,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卫计委将全力争取各界支持,牵头开展《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订相关工作,完成修订前后的数据调查、对比监测和执行评估,以及一系列知识科普和配套宣传活动。

上海无烟环境立法有望在2016年11月举行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之前实现突破。

上海控烟,曾领风气之先

“全面无烟,北京、纽约、伦敦这些国际大都市都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上海没有理由不行。当然,上海有机会做得比它们更好!”2016年3月25日,在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无烟上海健康传播项目启动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很看好上海。

    上海地铁徐家汇站屏蔽门上显著的禁止吸烟标志

施贺德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上海在许多方面都领中国城市的风气之先,如果不能实现全面无烟,那这座城市的声誉会受到影响。

早在1994年,上海就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上海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此后2003年11月10日,中国作为第77个缔约方签署了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并于2005年8月28日经过全国人大批准。而上海于2010年正式实施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公约》在中国生效后,第一部由省级人大颁布的控烟法规。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2016年2月29日发布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烟状况》白皮书显示,近6年来,上海市依法控烟的监管执行力持续多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共检查各类公共场所200万户(次),责令整改2.3万户(次),调整到位率89.5%;立案处罚并罚款案例数基本实现逐年上升趋势,共罚款场所971家、个人482名,罚金共计1871240元。

法定场所的整体吸烟发生率,则继续保持了《条例》实施6年来逐年下降的态势,实现“五连降”。

然而,随着依法控烟实践的推进,《条例》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例如规定餐饮场所、娱乐场所、旅馆某些公共场所可以设置吸烟区(室),工作场所只规定国家机关所在建筑物内的公共活动区域禁止吸烟等,与《公约》要求采取有效立法措施,在室内工作场所、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仍有明显差距。

其他省市的控烟立法步伐明显加快,也对上海修订《条例》提出了迫切要求。如2015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是国内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为接轨的一部地方性法规,获得世卫组织“点赞”。

违法吸烟或与个人信用挂钩

2016 年春节上海“最严烟花爆竹禁放令”后,空气质量同比明显提升,上海外环以内区域烟花爆竹垃圾也难见踪影。

“为促使吸烟者和禁烟场所增强守法意识和责任,相关政府部门考虑借鉴《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经验,”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市卫计委巡视员李忠阳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相关部门将在立法中提出:把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内吸烟的有关信息,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这有利于预防违法行为,推动法规有效实施。”

本刊记者了解到,春节期间“最严烟花爆竹禁放令”成功实施,禁令范围内几乎未听到一声爆竹声,背后是上海5万民警和30万名平安志愿者默默付出。而在推进“室内全面禁烟”的过程中,上海也将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包括宣传和劝阻等。

此外,上海还将坚持多部门执法,教育与惩戒并重,进一步突出场所管理主体和吸烟者的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各级监督人员接受培训;全市控烟投诉热线归并入市民热线“12345”;并及时公布监督执法情况。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傅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控烟不应仅仅是政策部门和公共卫生部门参与,还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努力,分工合作,需要政府、科研、卫生、高校、医院、社区、传媒、非政府组织等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倡导和行动,其中也包括对烟草营销的抵制等。

“北京行,上海也一定行”

与此同时,上海相关机构也着手借鉴北京等城市的控烟经验。

2015年开始实施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明确,所有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区域及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约定文保单位、体育场及部分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室外场所禁止吸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北京于2015年施行的无烟立法,是中国地方无烟立法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北京真正做到了符合《公约》要求的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没有例外;不仅在立法前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还在立法后严格持续执法,100天对违法吸烟罚款达40万元。

“上海有很好的控烟基础。”李忠阳说,但控烟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上海也要向北京学习,发动全体公众来参与。

2016年1月8日,为提高媒体宣传控烟的共识度,上海举办了“上海市无烟立法培训班”。同时,相关部门还邀请京沪两地的权威行政法学专家、执法部门代表、新闻宣传机构等举行上海无烟法制建设研讨会。

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北京的无烟立法,是一次立法、执法、学法有机衔接的成功实践,也是一次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法制建设的成功范例。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对《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北京在控烟方面,鼓励场所经营者、管理者采用烟雾报警、浓度监测、视频图像采集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本场所的管理;设置公开统一的举报电话,全民参与。

吴宜群认为,“全面无烟,北京行,上海也一定行!”

18个城市实现公共场所无烟立法

据本刊记者了解,截至2015年底,在公共场所无烟立法(包括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城市已达18个(银川、上海、哈尔滨、天津、杭州、广州、鞍山、克拉玛依、青岛、绍兴、兰州、深圳、长春、唐山、南宁、西宁、北京、福州)。

而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进行的舆情调查显示,公众对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的支持度很高。即使是吸烟者,对各类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也有很高的支持度。

控烟在当下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2015年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家中看到有人吸烟的比例均有所下降。

但同时提供的另两组数据也显示,控烟在中国依然任重道远:国际烟草控制政策评估项目(ITC)进行了一项调查,与参与调查的18个国家相比,中国人在工作场所和在家吸烟的比例最高,不仅远超欧美等高收入国家,也显著高于马来西亚、赞比亚等中等收入国家。

姜垣表示,目前来看,中国在控烟领域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包括提高烟草税,与国际接轨香烟包装和宣传戒烟知识技能等。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共同领导,组织开展了两项间隔15年、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人群研究,追踪了被调查人群因烟草导致的健康危害。其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5年间,中国男性40到79岁年龄段归因于烟草的死亡比例增加了一倍,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约10%上升到目前的20%左右。

猜你喜欢

烟花爆竹公共场所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防偷拍
广东:免费WiFi 3年内全省都有
美国一城市 规定体臭违法
销售旺 安监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