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俄国形式主义中的陌生化理论

2016-05-09王翠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6期
关键词:陌生化

王翠

摘 要: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文本从陌生化的三个维度以及陌生化独特的审美价值等方面来论述陌生化的理论意义和价值。陌生化是文艺乃至整个文学界发生的普遍规律之一,认识并掌握这一文学理论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审美功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01

陌生化理论作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不仅在俄国形式主义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后来以新批评为代表的其它现代文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各种理论流派,尤其是形式主义各派的批评实践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陌生化理论的“三维透视”

1、陌生化与文学性

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所确立的一个关乎文学作品自主性的动态的概念,它与陌生化作为两个核心,一起支撑着俄国形式主义的整个文学理论体系。在俄国形式主义看来,文学是一种自我指涉的人类活动,而文学性就是对文学这一主要特征的代名词,或简而言之,文学的本质就是文学性,而陌生化是文学性得以实现的手段和生命的源泉。

俄国形式主义对文学性的高度重视和强调,是其文艺传统开始背离传统道路,从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的一个标志。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从理论和历史上认识属于文学艺术本身的各种现象”,“希望根据文学的内在性质建立一种独立的文学学科。”

2、陌生化与可感受性

陌生化与可感受性同时出现于“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这一段文字随着陌生化理论的出现而被提及,由此可见,陌生化与可感受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段话中的可感受性主要强调增加接受者对作品中的事物的感受性,从而恢复对生活的感受性。

可感受性更多的是指对作品本身——艺术程序、技巧、结构等形式的可感受性,什克洛夫斯基在《词语的复活》中曾说:“如果我们要给诗歌甚至是艺术感觉下一个定义,那么这个定义就必然是这样的:艺术感觉是我们能在其中感觉到的形式(可能不仅是形式,但至少是形式)的一种感觉。”艾亨鲍姆也同样认为,陌生化手法的使用就是使形式更具可感受性。

3、陌生化与阻滞、变形

陌生化的审美理论集中体现在“创造性的变形”和“有意的阻滞与延宕”这两方面,“阻滞”又译为“受阻的”,变形又译为“偏离”“违反”等。

变形是文学的基本手法之一,可以表现在语音、句法、语音等多个层面,但它是相对某些惯常例子而言的,而且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只有使艺术形式复杂化,脱离了常态,才能表现出艺术的品格,实现文学的艺术功用,成就艺术本身。

什克洛夫斯基在谈到陌生化理论时指出,文学陌生化的前提是语言的陌生化,这就关系到一个新的问题: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联系与区别,而俄国形式主义的研究也正是以此为起点的。文学语言,用雅各布的话说就是“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强暴”,日常语言被强化、凝聚、缩短、拉长、颠倒造成陌生化的效果。文学就是这种自有价值的语言活动。

二、陌生化的审美功能

1、文学语言意象的可感性

文学中的语言文字将话语付之于读者或者通过文本塑造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语言更加视觉化,由此来获得语言的意象。语言意象的产生一般离不开听觉和视觉,例如,中国人听到“hua”这个音节,或者看到“花”这个字符时,脑海中自然就会出现各种姹紫嫣红的花朵,这就是语言作为一种感性特征的审美功能的内在体现。

文学语言的可观性首先来自于语言符号的直接性,接受者通过对语言符号的直接的视觉感受来获得审美认知,从而产生审美效应,因此,语言对陌生化来说十分重要,陌生化特别重视语言的直接可观性。

2、文学语言组合的超常性

超常性是指文学语言通过自身的张力和内存,打破惯有的思维模式和日常的排列方式,是语言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使语言产生一种阻拒性的效果,于是就有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语言的超常组合实现了一种“语义的转移”,“词语以此似乎获得了新的语义特征,其意义出现了摇摆,语词被作为一个突然换了一副面孔的熟人而被接受。”诗或者是其它的艺术作品,就其整体功能而言,就是一种“语义的转移”,这种“语义的转移”带来一种新奇感和陌生感,从而促使读者去探寻要寻找的对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

3、文学语言表现的体验性

如果说“文学语言意象的可感性”和“文学语言组合的超常性”是从形式上体现了文学的审美特征,那么文学语言表现的体验性,则是从语义内蕴的角度,来体现陌生化的审美特征。

所谓“体验性”是指语言中所蕴含的审美主体的想象,知觉、情感等心理因素。文学语言就是要运用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一种新的独特的审美体验,使日常事物变成一种意料之外的事物,从而获得一种从未有过的独特的审美体验。陌生化以新奇、独特的语言形式,使人们跳出惯常的思维模式走向独特的感受体验,这是艺术的本质使然,也是艺术的独特性所在。

总之,陌生化形式作为一种蕴藉丰富的特殊的审美形式,其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是一种科学性的理论,而陌生化形式则是具有充实的审美内容的形式,所以以陌生化理论为内核的俄国形式主义与一般传统的形式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参考文献:

[1]张冰.《陌生化诗学——俄国形式主义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茨威格·托多罗夫.《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理论批评术语汇解》[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陌生化
“陌生化”教学:让学生数学学习更美好
陌生化理论视角下《蛙》的英译研究
“陌生化” 理论在初中现代诗教学中的作用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红高粱》中的陌生化语言及其英译研究
教学新思维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进入现代性审美体验的“陌生化”
——评杨向荣《西方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
谈陌生化对泰语教学的意义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