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感受

2016-05-07陈英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关注语文教学

陈英明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经验、感悟与情感。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疑问,从而培养出鲜活的生命个体。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感受 关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7-062

听一位教师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一个学生说:“西湖的雨景就像《三顾茅庐》中的张飞……”

教师脸色一沉,欲言又止的学生在一阵哄堂大笑中坐了下去。

其实,读“黑云翻墨未遮山”这句时,我就马上想到了张飞那又浓又黑的大胡子。而且乌云还未来得及遮住山,珠子一样的雨点就乱入船中,这多像脾气火暴的张飞呀!

学生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猛一听这个比喻有些离奇,甚至荒唐,可仔细一想,却是学生合情合理的感受。为什么“欲把西湖比西子”是妙喻,“西湖像张飞”就要遭到嘲笑呢?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感受不应该得到尊重与关注吗?

对于这个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关注学生独特的感受呢?

一、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生活经验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如一节语文课,学生因“毛遂自荐”中的“遂”读第几声而展开了争论,双方各执一词,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我引导他们翻开了随身带的字典。

字典上的解释是:“suí,义同‘遂(suì)①,用于‘半身不遂。”“遂suì①顺,如意;②成功,实现;③于是,就。”

我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学生们却一头雾水,面面相觑:“字典上没有明确的答案呀?”

我启发道:“判断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什么?”

“词语的意思。”

“根据你们的经验,‘遂字在人名中该怎么读呢?”

话音刚落,就有学生恍然大悟:“应该读第四声!”

“为什么?”

“取名字都图个吉利,其中包含着父母的祝福,毛遂的父母大概是希望孩子事事如意才取了这个名字。读第二声虽然也有‘如意的意思,但常用在‘半身不遂这个词中,谁的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半身不遂呢?”

学生露出会心的笑容,我则送给他们鼓励的掌声。

其实,毛遂的父母到底为什么给他取这个名字,我们很难考证,但学生能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字音,这就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一滴水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滴水,有人却认为它能折射出整个世界,这说明不同人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看法。同样,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对文本也会有独到的解读,这是学生思维激荡的火花,如果轻易浇灭了,就无法燃起熊熊大火。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学习《埃及的金字塔》时,一个女孩说道:“‘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这句话中作者用了‘愈,而不用‘越,我觉得肯定有问题,但我也想不明白。”

接下来,在反复的朗读比较中,那个女孩有了发现:“读‘愈来愈小时,我感觉金字塔建造的速度很慢很慢,是一点点建起来的。就像课文写的那样,全部工程整整用了30年的时间。”

在她的启发下,又有几只小手举了起来。

“‘愈字写出了建造过程的艰难,它是埃及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起来的,所以课文说:‘它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这个‘愈字从侧面赞扬了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

……

此时,用哪个字已经不重要了,作者写作时有没有斟酌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有了自己的解读,而解读一个字的过程又加深了他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这种解读是独到的,是水到渠成的,是任何高水平的教师也无法强加给学生的。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耳听鸟鸣,诗人杜甫时而心生“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欢欣愉悦,时而又涌起“恨别鸟惊心”的国仇家恨。同一个人的情感都有着如此之大的差别,不同人的情感体验更是千差万别。在现实生活中,儿童比成人更独具慧眼,有着独特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往往是我们所忽略的。因此,课标要求教师“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一次,我在小区里散步,看见几个孩子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围在两棵树旁叽叽喳喳:“这是什么?怎么回事?”我见树干上有一圈圈的勒痕,告诉他们:“这是大人系晾衣绳留下的。”这在我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事,孩子们却异口同声地说:“树得多疼啊!”

这句话,让我看到了儿童的心灵世界,体会到儿童的善良,这是我们这些成人所没有的。

我为之一震,拍下几张照片。当我的学生看到照片后,也发出了感叹:“太残忍了,树多疼啊!”我让他们把自己当成一棵树,以《树的心声》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们讲述了自己作为树的快乐,更倾诉了被“虐待”的痛苦。他们写道:

“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就害怕人们又把长绳拴在我身上,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人们啊,我希望你们不要再伤害我和我的同伴了。如果我们死了,你们的环境也不美了。给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吧!”

“我的好日子,什么时候开始呀?”

“在一天晚上,我好不容易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人们都来向我道歉……我真希望这是真的,我们毕竟是人类的朋友啊!”

一个偶然的发现,一次用心的情境创设,却走进了儿童的内心,给了他们自由倾吐心声、表达情感的机会。长此以往,习作也会成为一种快乐的享受。

四、重视学生的疑问

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免会有疑问产生,这些疑问本身就是学生的感受,如果能够得到重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一个学生对《牛郎织女》一课提出疑问:“神通广大的王母在织女下嫁三年后才查出她的下落,课文怎么会有这样的漏洞呢?”“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解释不能令他满意,有个学生干脆说:“我们不能这么写,但民间故事就能这么写。”这话给了我很大启发,我灵机一动,组织学生阅读《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学生讨论的“成果”是:情节夸张,跌宕起伏;角色有正反两派,往往会有神仙或妖魔;来源于生活,也有虚构成分;爱憎分明,寄托心愿……学生的收获出乎我的预料,那个提出疑问的学生愉快地接受了课文的说法。

课堂上如果仅限于教和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疑问的产生与探究,会带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与收获。重视学生的疑问,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智慧。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感悟。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更要尊重学生,学会引导,巧妙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展开教学。只有这样,语文才能真正姓“语”,才能真正培养出鲜活的生命个体。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关注语文教学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