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律失常采用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2016-05-07黄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胺碘酮心律失常

黄乐

【摘要】目的 探讨心率失常采用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进行心率失常治疗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律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疗效,逐渐的被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律平;胺碘酮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ing arrhythmia with propafenone combining amiodarone. Methods: Choosed 90 cases of arrhythmia from Agu. 2014 to Agu. 2015 to divide into study group andcontrolled group. The controll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ropafenone,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s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tudy group was 95.6%, higher than 75.6% of controlled group (P<0.05). Conclusion: Treating arrhythmia with propafenone amiodarone is more effect to extend in clinic.

Key words: arrhythmia; propafenone;amiodarone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42-02

心律失常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心脏活动的起源和传导出现障碍从而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或节奏出现异常的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心肌出现严重缺血[1],严重的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逐渐引起了医疗人员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律平与胺碘酮方式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进行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5.3±0.8)岁,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65.7±0.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经诊断后均判定为心律失常患者,均出现胸闷、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药物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心律平药物进行治疗,每次150mg,每日三次,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药剂量的增加或减少。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每次0.6g,每日三次,在服用一段时间之后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适当对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两组患者均服用一个疗程,一个疗程为两个月。

1.3评定标准

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副作用出现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减小,舒张压和收缩压出现好转为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为无效。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进行及时的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并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2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2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其舒张压和收缩压进行及时的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通过临床数据的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好治疗前舒张压和收缩眼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可出现单独发病的情况或者与心血管疾病并发,也会出现突然发作导致猝死的现象,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以及肠系膜动脉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以及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新功能不全的症状[2],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现阶段的临床治疗中,主要有心律平药物和胺碘酮药物治疗的方式。

心律平药物又称普罗帕酮,主要应用于心律失常的病情当中,主要应用与心肌梗塞后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以及对预防和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等现象有着更好的疗效,针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心律失常也有更好的疗效[3]。口服心律平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少,最为常见的会引起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口腔金属味以及便秘的现象,大部分的患者无需停药,如果出现严重的头晕以及睡眠障碍的患者应该及时的停止用药。本研究用于心律平药物进行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的有效率为75.6%,有着比较高的治疗有效率。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有效的阻滞钙、钠以及钾的通道,在心律加快的情况下能够起到阻碍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延长心房和心室的电位时间,控制患者的心律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最终达到控制心律失常病情的目的[3]。胺碘酮和心律平在治疗的适应症方面基本相同,但是胺碘酮药物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能够有效的扩张患者的毛细血管,从而降低心肌的兴奋程度,有效的对心肌缺血症状起到抑制的作用。在临床研究中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采用心率平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在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临床指标的对比中可以发现,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两组指标差异并不明显,经过不同的治疗后,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两项指标明显比采用心律平治疗的患者的指标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胺碘酮在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中起到了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平稳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起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应该被逐渐的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白雪芬.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复律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4,(17):45-46.

[2]朱鹏程,黄楚泉,林振发.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医学综述,2010, 16(22):3497-3499.

[3]刘振良,王雨水,任晓庆.胺碘酮和心律平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对比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09(03):210-212.

[4]赵庆.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心功能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4):145-146.

猜你喜欢

胺碘酮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胺碘酮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其对心率震荡的影响研究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胺碘酮可能会导致手抖
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