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的研究

2016-05-07刘菲

关键词:认知结构导图大脑

刘菲

【摘 要】

地理是高中阶段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知识包括各种地理名称、地理特征、测量方法和原理,知识含量大、内容琐碎,但是相比理科和语言类课程,它更具体、更形象,和生活贴近更加紧密。在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常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地理研究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原理,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授课的系统性和直观性。

【关键词】

高中 地理教学 思维导图 认知结构构建

思维导图是一种普遍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手段,它旨在将各种相互关联的知识汇聚到一起,按照其内部的逻辑连接起来,以突显它们各自的特点,这一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内在联系。本文结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谈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构建。

一、思维导图和认知结构的概述

思维导图是指将大脑中储存的信息以文字框架和树状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繁琐的知识条理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形成可视性强、实用性强的知识识记方式。学生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的过程,实际上巩固了已有的知识,梳理了思维,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认知结构的构建包括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新知识的扩充,是大脑的一种有层次、有顺序、有主次的信息处理方式。这种信息组织方式和思维导图的作用原理高度一致,这就为思维导图在构建认知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现实可能。

二、思维导图在知识构建中的实际意义

(一)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

人类的大脑就像一个容量巨大的数据库,学习的过程就是信息储存的过程,实际应用的过程就是信息提取的过程。信息的存储形式就是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组织形式决定了信息提取的效率。思维导图的框架结构和图文并茂的特点符合认知结构构成的规律,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大脑中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组合,对知识结构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以一个稳定的固有认知为中心,向多个角度、多个方向进行联想和推导,形成一个网状的思维路径。而思维导图的树枝辐射状结构是在一个主干的基础上衍生、分散出更多的分支,是发散性思维的具体化表现形式。同时,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也有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训练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实质是对知识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脑不断重复整理、加工、分解、重组的过程。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三、高中地理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和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

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知识本身的关联,对繁琐的知识进行整理,再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二)在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

复习课旨在帮助学生回忆、巩固学过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的不同版块联系起来,减轻学生的复习任务。

每一个地域特征性的地质特点、气候条件决定了其交通、通讯、贸易的发展方向,教师应以地域的客观地理特征为中心,绘制思维导图。实践证明,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学生构建认知结构难的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课堂中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构建认知结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思维导图,培养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田良臣.高效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点及其构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2】袁孝亭.正确认识存量知识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关系【J】.地理教育,2004(05)

【3】赵国庆,陆志坚. “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08)

【4】韩振国.宏观着眼 微观入手——利用思维导图上好复习课【J】.中国电化教育,2004(08)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导图大脑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最强大脑
第6章 一次函数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
最强大脑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