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读会读乐读

2016-05-07戴玲娥

关键词:艄公言语诸葛亮

戴玲娥

【摘 要】

所谓优质课堂,并不在于教师教授过程的精彩,更多的在于学生学习成果的优质和学习过程的情态。因此,本文提出要在契合需求中激发“想读”的动力、在遵循规律中形成“会读”智慧、在实践印证中体验“乐读”愉悦,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效益。

【关键词】

契合需求 遵循规律 实践印证 优质课堂

所谓优质课堂,并不在于教师教授过程的精彩,更多的在于学生学习成果的优质和学习过程的情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着从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出发,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积累“能读”的策略,最终形成“乐读”的技巧。

一、在契合需求中激发“想读”的动力

编入教材的文本虽然具有鲜明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但是它的产生不仅仅是作者生命个体内在情韵的集中体现,更是一方地域、一个时代思想意志下的产物,并不是空穴来风,更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文本人物或者创作背景呈现给学生,在形成教学链接的基础上夯实文本教学的厚重感,满足学生内在喜欢听故事的心理。

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文前,教师就为学生补充拓展了曹操请诸葛亮出山的一段故事:诸葛亮在出山之前就已经名气颇大。一次,曹操路过卧龙岗,停在路边喝茶,并命令手下叫诸葛亮来见他,被诸葛亮断然拒绝。那刘备为什么能够成功要求诸葛亮出山,并让诸葛亮甘心为他鞠躬尽瘁呢?正是这个对比性的背景关联,充分点燃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并与课文中描写刘备毕恭毕敬的真诚行为形成的对比,为深入立即刘备求贤若渴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巧妙的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关联了相关背景资源,将学生的思维不再仅仅停留在文本语言的表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自然与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源进行连接,从而唤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除了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拓展关联之外,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文的语句进行关联,如教学到对于相关季节进行的景色描写,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其他作家在不同文本中描写的语段,在契合学生认知需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完善认知结构中语言体系,为今后的厚积薄发奠定基础。

二、在遵循规律中形成“会读”智慧

学生核心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由“知”到“行”,再以“行”验“知”的过程。为了规避阅读教学,引领学生在文本表层作无谓地表层滑行,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既然不能按部就班地逐步教学,也不能胡子辫子一把抓。教师应该充分考量教学文本拥有的其他文本所不具备的教学资源,开掘其“独特的这一个”的唯一价值,从而让阅读教学形成其他课文所无法达到的教学境界。

例如《黄河的主人》一文中,向读者展现了黄河的浊浪排空、乘客的镇定自若、艄公的应对自如。深入研读文本就会发现,前两者都是反衬艄公的基石,艄公才是黄河真正的主人。基于这样的理由,阅读教学就不必处处留情,教师设置了三个教学的核心板块,在不枝不蔓中引领学生深入感知了反衬写法之于写人所起到的作用。

环节一:通过网络资源收集关于黄河的文字和视频资料,运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或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黄河。

环节二:深入阅读课文,划出描写艄公驾驶羊皮筏子的语段,将语言展现的画面映入脑海,尝试表演艄公的表现。

环节三:结合黄河的壮观与乘客的表现,你们又能看到一个怎样的艄公?请以艄公的视角,分别对黄河和乘客说一段话。

在这三个问题的支撑下,学生没有了教师穷追猛打地局促感和压力感,他们的思维能够自由驰骋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深入文本的语言,释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作者反衬写法下艄公的形象镌刻在学生的意识中,而对于作者的写作方法也形成了深刻的体验,学生就在正确的阅读策略下,形成了阅读能力。

三、在实践印证中体验“乐读”愉悦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潘新和曾经说过:“语文学习最大的乐趣,就是能够成功解决一个难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教学就是一种言语感觉、言语智慧的传递,是教师以自身的言语体悟唤醒学生言语灵性和悟性的过程。”每一篇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有着其独特的言语教学价值,其蕴含的言语形式和写作策略都值得学生深入探究与借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文本中匠心独运的核心片段,引领通过模仿练笔、续写补充等实践策略印证教学环节,从而让学生在触类旁通中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在《第一朵杏花》一文中,有一段描写春景的过渡段,其中“吹绿、吹青、吹皱、吹鼓”四个动词的用法可谓神来之笔,与后面的事物形成了巧妙而形象的配合。在教学中,教师紧扣其中的“绿、青、皱、鼓”四字引导学生描述这些事物的样子和状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绪,模仿课文中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春风( )了( )。正是由于前面教学的扎实推进,学生对这一语段的语言形式有了深入感知,写出来的语言极具画面动感:“春风吹醒了麦田”“春风吹开了花苞”……

总而言之,追求阅读教学“想读、能读、乐读”的优质状态,就需要充分开掘教材中独特的珍贵资源,引领学生逐渐走向文本的深层内蕴,走向运用和精神的双重高地,让阅读教学充满智慧和愉悦。

猜你喜欢

艄公言语诸葛亮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寻短见的少妇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渡口的歌声
最后的老艄公
诸葛亮隆中决策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放着河水不洗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