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灰姑娘》看经典童话的延续

2016-05-06傅冀耀

电影文学 2016年8期

[摘要]2015年迪士尼推出了真人版剧情片《灰姑娘》,使这部经典的童话以电影的形式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该片上映后广受好评,实现了对经典童话的延续展现,在延续动画版亘古不变的主题思想的前提下,该影片有效结合现代气息,在其中加入许多现代元素,重构了童话中的角色身份、转折、动因等,以励志话语代替仙灵角色,凸显了“灰姑娘”的自主决策意识,达到甚至超过了观众的预期。本文将从经典童话的延续视角去分析品味这一电影改编。

[关键词]《灰姑娘》;童话;改编;电影;延续

《灰姑娘》作为世界级的经典童话,在时间的长河中有如璀璨星光,历久弥新,是当今语境中少有的能跨越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经典文本。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欧洲,“灰姑娘”这一故事就流传着500个以上的文本,异文数量已经超过700个。[1]所以,对于这样的经典故事进行影视改编,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就载体而言,影视表达和文学文本有着极大的差异,且一旦操刀技艺不精,很可能会使得该经典故事黯然失色,抑或面目全非。就商业电影而言,创新是首要的改编因素,唯有这样,方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这两点看来,由英国著名导演肯尼思·布拉纳导演的电影《灰姑娘》是很成功的,让人肃然起敬。而《灰姑娘》故事缘何能在当下语境中继续传播,成为电影界及文学研究界的关注点。电影改编的过程中,真正的叙事底线、两种表现形式之间的共通因素有哪些,怎样达到改编的预期效应,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考虑,所以,本文将从“灰姑娘”故事原型于新时期盛行的原因分析作为基础点,探究电影改编经典童话价值理念等的延续与重构。

一、电影《灰姑娘》真人版剧情

在肯尼思·布拉纳导演的电影《灰姑娘》中,向人们阐述了这样的一位主人公形象:母亲离世后,由莉莉·詹姆斯(Lily James)饰演的主人公瑞拉的父亲再娶了由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饰演的后母,主人公瑞拉为支持深爱的父亲,她非常热情地欢迎后母及她的两位女儿进住自己的家。当故事叙述到此处的时候,笔锋一转,瑞拉的父亲意外去世,这时,主人公发现自己备受嫉妒和折磨,在家中,瑞拉被恶意称作“灰姑娘”,甚至被后母当作女仆对待。但是瑞拉坚信母亲的遗言,也就是那句“你要永远坚强勇敢、仁慈善良”,所以即使遭受残忍的折磨,主人公还是“保持勇气,善待他人”。对于虐待她的人,她不记仇;对于绝望的生活,她更是不投降。后续发展中,主人公在树林遇到了由理查德·麦登(Richard Madden)所饰演的陌生人吉特,主人公以为其是王宫随从,却不料这位潇洒迷人的陌生人竟然是王子。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中,王宫向全国少女发出舞会邀请,当然借此机会,主人公也想再见王子一面,但和所有悲惨的故事一样,后母撕碎了她的裙子,不允许她参加舞会,在这个转折点,由海伦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所饰演的仙女教母翩然而至,通过一群小老鼠和一只南瓜,帮助善良的灰姑娘参加了舞会,并由此改变了她的一生。

二、电影改编的置换因素分析

本文选取2015年3月13日上映的影片《灰姑娘》作为电影改编案例,在此基础上结合经典童话《灰姑娘》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析其改编策略在价值理念及情节等方面的挪移与重构。

在人物身份的构型方面,肯尼思·布拉纳改编影片中的灰姑娘遵循生母的临终遗言,增加了“坚强勇敢”的成分,使得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更为丰富,也赋予了灰姑娘较强的主动性,对于自己的爱情,她能主动勇敢地追求和表达,后续发展中对于继母的恶毒也能原谅。而在童话版本中,则是塑造了一个忍气吞声的、比较被动的灰姑娘形象,对比分析来看,电影版的灰姑娘具备自主决策意识,而相比之下,善良则是童话版灰姑娘唯一可知的性格特征。电影版中的瑞拉能勇敢追逐自己的爱情,争取自己的权益,而童话版本中,其在个人命运的改变上几乎全无策动力,善良是她唯一的特征,完全处于被拯救的位置。此外,在灰姑娘的“贵人”方面,童话版和电影版也出现了不同。具体分析看来,童话中,在已逝去的母亲坟前,灰姑娘种下的榛树条长成了一株美丽的树,迫于生活的艰辛,她每天都去树下哭泣和祷告三次,这时候,在树上总会有一种白色的小鸟停驻,小鸟会结合灰姑娘说出的愿望,把她最希望得到的东西扔给她;而在电影版本中,从小灰姑娘就很喜欢动物,所以出现了蜥蜴、老鼠、鹅、公鸡都是瑞拉家朋友和食客的景象。瑞拉的生母曾告诉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仙女教母”,这是故事的转折动因,从二者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电影版改编的痕迹,“灰姑娘”命运转变的根本动因无疑是励志话语。[2-3]

三、《灰姑娘》故事的当代持存分析

综合看来,对于经典童话《灰姑娘》的改编,可谓是百花齐放,如《灰姑娘》在欧洲故事中的最早记载,出现在1697年的《古典童话及神话故事——鹅妈妈的故事》中,当时由法国人夏尔·佩罗收录。这也成为后续历史文化发展中,改编为图书、影视版本的故事原型,故事中的经典符号如南瓜车、水晶鞋等,均出自此版本。此类故事书中,只有一部改编自格林兄弟的版本,却有着多达25部的故事书改编自佩罗版的《灰姑娘》,从而促使这一版本也成为影视改编的模本。[4-5]

没有明晰的时间、地域指向是佩罗版《灰姑娘》文本的特征,这也使得故事的构成因素众多,“灰姑娘”的生存情状与故事发生的前提,无疑是卑微的处境,在此基础上反复凸显了善良这一闪光的性格品质。王子爱上她的关键因素是美丽迷人,这也使得文本的叙事底线以这些因素为准,这是故事本身无可替代的,即便是在跨媒介、跨文化的改编版本中也是如此,更是电影改编需要遵循的地方。

具体分析看来,在仙女教母这里,灰姑娘能被救赎的关键因素应当为“善良”,这显然不同于王子爱上灰姑娘的原因,因为主人公迷人的外表则是吸引王子的关键,说明二者烘托的灰姑娘特质并非同一相度。但最终的叙事基调是不变的,不管是童话版本还是改编过的电影,善良和宽容地对待继母和其女儿是最终呈现出的基调。将善良与美貌直接糅合,最终达成美好的结局,这显然是诸多童话故事叙事的共同特征,但二者并非互为充要条件,基于此原因,也促使人物特质难在一条线索中整一弥合。继往开来,对于经典童话的各种改编,虽然重新输入了作家观念和价值观,但是底层民众所抒发出的人生愿景仍然可以在其中得以呈现,这就是民间传播的魅力所在,是种普泛性的生活追求与价值认同,电影版《灰姑娘》也是如此,这是对纯真年代的致敬,更是每个少女都有王子梦的体现,寄予了平凡人对幸福生活的希冀。

在这种普泛性心理认同中,“灰姑娘情结”体现出了其决定性作用,当然,这也是此类故事能在当代传媒反复叙述的原因。综合看来,由美国作家科莱特·道林最早提出了“灰姑娘情结”这一概念,显示了女性对于独立的畏惧以及自信的缺乏,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其典型而独特。深究来看,父权社会将女性偏安于家庭的观念是其根源,即便是在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这种女性价值认同及定位,仍旧没得到彻底的改变。所以当前众多女性进行自我定位的重心,是渴望从男性的关注中得到认同,证实自我,这一趋势向度潜在于大众内心。在民众心中,尤其是女性幻想中,平凡女子因遇到王子而走向幸福,是很完美的人生脉络,从社会主流的道德教化观看来,善良的人能迎来幸福生活也符合这一观念。基于此,电影版《灰姑娘》能为观影者带来生活方面的“幻想性”满足。当然,上述因素也促使经典童话《灰姑娘》被搬上大银幕的可能性增加。从电影制作方的角度来看,炮制符合大众价值理念的叙事逻辑前提下的电影作品,显然更利于取得好的口碑,并与此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赢得市场份额,这一系列原因的存在,当然也促使了肯尼思·布拉纳导演的电影《灰姑娘》的成功。[6]

四、基于影视改编角度对经典童话现实境遇的分析

在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童话故事无疑是璀璨的明珠,从口头传播到收入书册,至当前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影视改编,促使童话故事历久弥新,经历了生存情境的变迁。其所蕴含的跨文化的大众希盼紧密相连,则逐渐成为《灰姑娘》故事能长期传播、经久不衰的根源。平凡百姓能拥有璀璨人生“神话”,显然是大众心底普遍存在的希冀,此助推力的存在,促使这种共同诉求为各种改编的实施创造了可能。新时期发展中,电影改编行为主要考量的维度,显然是怎样让其更易为预期受众所接受,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其受众群体,获得尽可能多的受众群,类似于当前电影市场上众多的影视作品。肯尼思·布拉纳导演的电影《灰姑娘》的预期受众同样是女性,这种改编模式下,主人公走出平凡人生,遇见王子,谱就一段旷世奇缘的经典梦幻,显然对众多女性是极具吸引力的,所以将“灰姑娘”故事情节实施再度的演绎,仍然使人欣赏不已。[7]

当前社会发展中,从《灰姑娘》故事承叙的角度看来,影视剧显然已成为传统图书市场童话故事集以外的重要媒介,从这点不难看出,当代传媒语境中经典童话能得以传播,制片方的驱利欲求显然占据了根本原因。电影中夸张的动作、光彩熠熠的南瓜车、精美的水晶鞋以及那一身专门设计的价值不菲的靓丽蓝裙,显然与当下快餐文化消费者的口味不谋而合,小老鼠和南瓜车的特效,将好莱坞高水平电影特效淋漓尽致地展现,更是植入了符合当代社会男女平等的话语诉求。从众多影视版《灰姑娘》的改编看来,在男女主角的定位重构方面,起初的情节无疑都是“王子出现式”,继而随着故事发展走向设置,最终的美好人生归宿则都是获得爱情的“灰姑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显然极为符合女性自我价值认同和归属定位。“王子公主式”的爱情幻境,逐渐成为当前《灰姑娘》故事改编的感情归宿,契合了广大女性观众的心理。[8-9]

电影版的《灰姑娘》中保留了魔法仙灵因素,仙女教母施展魔法变出南瓜车,还原了童话的梦幻感,灰姑娘通过魔法换装,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女性观众,这种加入现代设计等因素的改编风格,体现了导演及编剧在现代元素的融入方面下了工夫,更是表现为一种当代语境个体自主价值话语的强力渗入,对于当代电影的发展具备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灰姑娘》这一经典童话,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得以不断地改编,使其能历久弥新,传达其美好的愿景,具备当代传媒语境中的改编适用性,更是表达了其寄蕴愿景的跨时空意义,促使其逐渐成为新时期影视传媒青睐的对象。借助于各种融入现代元素等的改编,《灰姑娘》故事原型被反复叙说,经由对经典童话叙事因素的置换,也促使电影版《灰姑娘》更符合大众的心理和时代精神,突出改编定位的主旨话语,促使其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实现了其巨大的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 英佳妮.经典童话的当代承续——以《灰姑娘》的电影改编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08).

[2] 朱姝.电影《灰姑娘》视觉奇观中被凝视的女性[J].四川戏剧,2015(12).

[3] 付智茜.真人版电影《灰姑娘》的艺术与商业融合[J].电影文学,2015(19).

[4] 赵萍.三月,品味灰姑娘的童话[J].祝你幸福:午后,2011(03).

[5] 金明淑.善与恶的新的解读——以格林童话中“灰姑娘”与动画电影《仙都丽娜》的比较为中心[J].青年文学家,2014(06).

[6] 顾芯竹.善良是一种超能力——电影《灰姑娘》观后感[J].琴童,2015(05).

[7] 胡澹,罗艺颖.电影《灰姑娘》的色彩运用[J].大舞台,2015(07).

[8] 郭英男.“灰姑娘”在现代爱情电影中的“再生”[J].现代交际,2011(01).

[9] 《灰姑娘》外媒首批评论出炉口碑不俗老少皆宜[OL].http://ent.163.com/15/0312/09/AKGE8EQJ000300 B1.html#from=relevant#xwwzy_35_bottomnewskwd.

[作者简介] 傅冀耀(1964—),男,河北保定人,硕士,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国际交流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英汉对比翻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