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滁会景编》版本问题补证暨部分诗文创作年代考

2016-05-06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张 铉



《南滁会景编》版本问题补证暨部分诗文创作年代考

张铉

摘要:《南滁会景编》一书共有六个版本,其中万历三年、万历二十年两个版本的主编者还未确定,可以通过该书的内证,结合其他文献资料,确定这两个版本的主编者为王之垣与詹沂。结合相关文献,还可以确定该书部分诗文的创作年代。

关键词:《南滁会景编》;万历版;主编者;诗文年代

《南滁会景编》一书为明代南京太仆寺留给滁州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该书保存了大量吟咏琅琊山的诗文,诗文作者涉及南京太仆寺官员、滁州本地乡宦及留迹滁州的名人雅士,是研究滁州明代历史的不可多得的资料。

据程宇静《〈南滁会景编〉版本考述》一文考证,该书共有六个版本。首刻于嘉靖十六年,主编赵廷瑞,卷数不详。第二次刊于嘉靖三十四年,主编高燿,为十卷本。该书万历年间有三次增刻,分别为万历三年、万历二十年、万历三十四年,其中万历三十四年本的主编为林烃,万历刊本皆为十二卷。该书最后一次刊刻在崇祯九年,主编李觉斯,为十四卷本①。

程宇静的考证可谓十分精审,但尚有若干遗漏及论述不清之处。我们在此略作补证,以期对《南滁会景编》的研究更进一步。

我们认为该书第三次刊刻于万历三年,主编者为王之垣。王之垣,字尔式,号见峰,山东桓台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仕至刑部尚书。据程宇静考证,该版本“古今题名止于韩必显,所收诗文写作时间下限为万历三年(1575)。所以此藏本可能刊刻于万历三年或四年。”[1]据明代雷礼《国朝列卿记》卷一五一记载,万历三年至四年间,共有三位南京太仆寺卿任职,分别为王之垣、何起鸣、石星。《国朝列卿记》记载王之垣“万历二年由大理寺左少卿任,三年十月改北(京太仆寺卿)”[2]。何起鸣“万历三年十月由大理寺右少卿任,四年三月升南京光禄寺卿”[2],他在职时间不到半年,基本可以排除该版本编者的可能。石星“万历四年由大理寺右少卿任,五年养病”[2],该版本“古今题名”并无此人姓名,而刊刻于该版本之后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古今题名”部分有他的姓名,这说明石星任职时间应在该版本刊刻之后。现琅琊寺天王殿南墙外壁有《琅琊山题名》石刻,内容为“万历二年冬仲,南太仆寺卿济南见峰王之垣、少卿衡阳仁山刘稳与寺丞德清敬庵许孚远初游。明年春孟,与寺丞青州明宇韩必显再游;又夏季与江陵侍御九泽刘维三游。”[3]这方石刻证明,该版本《南滁会景编》“古今题名”最后一人韩必显与王之垣曾同时任职,这几乎锁定了该版本主编者就是王之垣。该版本为十二卷本,今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台湾中央图书馆。

该书第四次约刊刻于万历二十年或万历二十一年,主编为詹沂。詹沂,宁国府宣城人,字浴之,号鲁泉。隆庆五年进士,仕至左副都御史。程宇静《〈南滁会景编〉版本考述》根据该版本所收诗文下限推定了刊刻时间,但没有指明主编者。我们赞成她的考证,在此基础上,再补充几个证据。该版本“古今题名”最后一人为詹沂,其介绍文字为“宣城人,南太常少卿署掌本寺印务”[4]。由此可知,詹沂是在担任南京太常寺少卿的同时,执掌南京太仆寺印务,是当时南京太仆寺的最高级别官员。詹沂任南京太常寺少卿的时间为万历二十年,太仆寺卿的继任者徐大任上任时间为万历二十三年②。可见程宇静对该版本刊刻时间的考证是完全合理的,但却与主编者失之交臂。

十卷本《南滁会景编》卷六赵廷瑞《三月晦日始游醉翁亭因过琅琊山寺二首》:雨过环城山色青,不辞小队出前埛。两峰秀向柏潭见,一鸟鸣从西涧听。圣地昔闻今载酒,芳春其奈欲凋蓂。官闲可取高阳醉,豫倚岩扉一勒铭。

十卷本《南滁会景编》卷八文征明《云心提刑寄示征明往岁游琅琊山诗,回首旧游三十年矣,题此识感》:回首滁阳三十年,白头重读纪游篇。只应水石都无恙,自顾聪明不及前。绕郭春潮西涧雨,两峰斜日醉翁泉。凭君莫问当时客,楚月吴云共黯然。

文征明诗中“云心提刑”指于鏊。于鏊(1470—1548),字器之,号云心,滁州人。正德三年进士,与方豪为同年。初授户部主事,任监察御史,浙江按察司副使,致仕于贵州按察使。

文征明(1470—1559),明代著名书画家,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长洲县(今苏州市)人,有《甫田集》存世。

赵廷瑞(1492—1531),字信臣,号洪洋。正德辛巳(1521)进士,历任户部给事中,刑部给事中、右通政,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等职,嘉靖十五年十月任南京太仆寺卿。赵廷瑞《南滁会景编序》作于嘉靖十六年(1537)六月十五日(嘉靖丁酉六月望),《序》中有“今年春,余自右通政叨总駉牧”之语,知赵廷瑞于嘉靖十六年春到任,同年六月份即将此书编纂完成。因此书中赵廷瑞的作品应作于本年,于鏊等人的次韵诗也应作于此年。

其实,吉尔布雷斯成功的原因有四点:“(1)通过雇主将砌砖科学动作形成,将工具和方法的标准化;(2)精心挑选员工,培养他们,踢出不愿接受新方法的员工;(3)通过雇主的关注,给那些愿意接受科学方法的第一流员工一大笔奖金;(4)雇主和工人工作几乎是均分的,雇主指导工人、鼓励工人,为他们提供方便”。

方豪《次韵》:客舍残灯欲尽年,琅琊忽堕白云篇。飞身只在岩霏里,幻景俄移尊酒前。朋故交情存翰墨,风尘滋味渴林泉。醉翁亭上春应近,鸟自嘤嘤花自然。③

她的言语像安魂的歌谣钻进我的耳朵,我很讶异,她瞳孔里的世界竟然与我的孤寂是同一个星球,不过在大部分工作时间里,我总是让理性神经盘踞大脑内层,但是,对于面前这个忧郁的女孩,我胸中立即燃起了一股强烈的、不合时宜的渴望,一种我自己也为之惊讶的渴望,那种猛烈的渴望,在我的体内像野火燎原般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我想抚摸她的骨骼的可鄙想法从火中迸发出。

可知成化乙巳年(1485)至弘治戊申年(1488),文征明随任南京太仆寺丞的父亲文林在滁州居住,并在此数年间结识于鏊等滁州好友,后来又数次来滁与旧友相聚。《云心提刑寄示征明往岁游琅琊山诗,回首旧游三十年矣,题此识感》一诗称于鏊为“提刑”,“提刑”为“提刑按察使”的简称。据拙文《于鏊年谱简编》(未刊)考证,于鏊于正德十一年(1516)七月由监察御史升任浙江按察司副使,距文征明首次居滁已近三十年,恰与“回首滁阳三十年”相应。且从方豪《次韵》“客舍残灯欲尽年,琅琊忽堕白云篇”一句来看,方豪赠答时已是该年年底,且于鏊是在滁州寄出诗文的。我们推断,于鏊应是由北京赴杭州履任途中归家逗留,寄出给文征明、方豪的诗文。而《南滁会景编》所收文征明、方豪的诗文亦应作于此年,即正德十一年(1516)。

文征明《重游琅琊山记》:“成化乙巳,大人官于滁,征明随侍累年,弘治戊申始归。己酉复至,又居累年。……辛亥秋,予有事过南京,距滁方百里,念欲一往,而故人适以书招予。于是重游之兴不能自阻,乃九月十有四日至滁,止东门魏氏故人家也。明日诸故人来会者数人,相见道旧外,谓山中之行不宜废,又明日遂往。是日赴约者,李君秉彝、卢君英、于君鏊及主人魏珂,及予五人。”[5]

十卷本《南滁会景编》卷二赵廷瑞《初夏同张太丞过龙泉寺》:寺依天驷宇,僧老柏潭湄。古涧流常绕,西峰对不移。省僚多暇日,修竹共题诗。金榜纶言在,千年永护持。

当评估的矿产资源资产的价值类型是市场价值时,为充分发挥矿产资源资产的潜力,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SME评估标准规定,在矿产资源资产评估过程中应遵循最高最佳用途的原则。SME评估标准之所以规定要遵循最高最佳利用原则,是因为在现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矿产资源资产的拥有者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都试图采取最高最佳利用方式以获取最大利益,因此在矿产资源资产评估时,也应当坚持最高最佳用途。矿产资源资产评估时最高最佳用途的使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a法律上许可;b技术上可能;c经济上可行(基于评估基准日);d价值最大化。

于鏊《次韵》:先皇开国重冏司,庙祀巍然古涧湄。一代兵戎端有赖,千年香火信无疑。当时僧守仍需旨,此日官闲恰称诗。幽谷薇泉才咫尺,不妨尊酒日相持。

另外,我们在研读该书的过程中,发现可以结合其他相关历史文献,对该书部分作品的创作年代进行探讨。下面我们就与于鏊相关的四个诗文年代问题进行探讨。

群峰曲抱前朝寺,日午扪萝微迳通。下界泉源落树杪,上方云影伴花丛。苔封莫觌唐贤篆,础裂空传晋帝宫。楼阁异时闻胜绝,经营刺史野僧同。

十卷本《南滁会景编》卷六赵廷瑞《登亭初观欧苏刻石》:学士雄文可继韩,山州出牧主恩宽。来游遂使兹亭重,述作直教后辈难。书重眉山应仿佛,从庆历几凋残。重镌不用论真赝,细读依然睹欢。

该诗后有张楠、于鏊、高澄、汪宗元、吴龙五人《次韵》诗十首,例如于鏊《次韵》:相业欧公已并韩,来滁无碍此怀宽。记文自述称同乐,苏笔新镌擅二难。千载风流名不替,四时朝暮景何残。蹇予剩有柴桑兴,日傍山僧结笑欢。

(6) 基于车站所处的地质条件以及基坑本身的结构特点,对中间支撑柱采用下部定位器加上部丝杠的方法进行定位。其中,定位器对钢管柱下端进行定位,丝杠则对其上端进行定位,以减小施工偏差,方便施工操作,以及节约工程成本。

总之,本研究揭示了江西南昌地区女性的大样本宫颈HPV感染现况及年龄特点,为南昌地区宫颈癌的二级预防提供了必要的流行病学数据,对宫颈癌疫苗的接种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十卷本《南滁会景编》卷十于鏊《胡柏泉招游白云庵,分韵得酒字》:吾滁山水称淮右,更藉高人作山斗。唐有韦兮宋有欧,二公声名端不朽。醉翁亭记西涧诗,脍炙于今在人口。西山有庵名白云,几办跻攀竟空负。柏泉儒宗雅好奇,盛会那期及迂叟。嚣聒方当久困余,清和正值初晴后。朝来道出清流关,岧嶤岂惮踰岗阜。山下人家白昼烟,乔林处处成培塿。瞿曇披衲远相迎,古貌癯形情孔厚。路转峰环人迹稀,幽深始信桃园有。迷茫曲径疑不通,竹院泠然钟磬扣。四山崒嵂侵碧霄,万木阴森落虚牖。幽鸟枝头沸管弦,流泉涧底鸣琼玖。依稀林表罥白衣,倏忽岩端起苍狗。满前景象劳应酬,种种尽奇难去取。太守今时渤海英,风流不啻欧公偶。构亭欲期山共长,撰记却拟云为友。同游诸客并才贤,赋咏无惭陶谢手。顾我何人获预兹,悬知盛事应传久。陶然兴剧不知还,西岭斜阳将报酉。郊野俄看薄霭生,山房定有归云守。良工肯为写此图,而我欣欣负之走。绝境难穷漫注情,轻轺已发犹回首。山僧应不厌重来,我欲频携四时酒。

方豪(1482—1530),字思道,号棠陵,衢州开化人。正德三年进士,著有《棠陵集》、《断碑集》,编有《蓉溪书屋集》。

该诗后为胡松《白云庵》二首:山下招提户外松,朅来无语坐高舂。白云堆里尘宁到,绿树阴中水自淙。鹫岭顿淹中士驾,鹿门犹愧昔贤踪。比年偶会无生理,一任霜华点鬓容。

山围列嶂重重见,溪拥寒沙细细流。上界云深人寂历,下方钟罢鸟喧啾。泉兼松韵飘空转,草带天香到处幽。一坐令人销百虑,回看心地欲何求。

于鏊诗中“太守今时渤海英”指赵大纲。赵大纲,字万举,号春台子,山东滨州人,嘉靖二十年进士,二十一年任滁州知州。于鏊《重建丰山神庙厘正龙潭神位记》曰:“嘉靖癸卯,赵春台莅滁。”[6]知赵大纲实于癸卯年即二十二年到任。胡松嘉靖二十二年二月被人诽谤,削职为民④,当年恐无心情游玩。此次胡松等出游白云庵姑系之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因为第二年嘉靖二十四年毕竟容继任赵大纲为滁州知州⑤。

总之,语言中的文化负载词具有两大特点:(1)文化独特性。文化负载词只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中,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2)等价性的困难。在两种不同的文化中,译者很难或几乎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等同的文化负载词。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具有民族特色的词语被创造出来,在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中都找不到。只有不断深入地挖掘这些中国文化负载词,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实现顺利的跨文化交际。

犯过之人,多大岁数就打多少杖,看似荒唐,在我看怕亦有道理在焉。比如两个人打架,一个二十岁,一个四十岁,闹到衙门里来,老爷一声令下打随年杖,二十岁的打二十大板,四十岁的打四十大板,这四十岁的怕是要喊冤枉了,要我说还真该,人家少不更事,正是血气方刚,你已人到中年,脾气早该捺捺,多打你二十板子还冤枉你吗?若是各打五十大板,老爷倒反而是糊涂了。老爷随年杖的意思是,一岁年纪一岁人,年齿越增,越知是非,犯错也自然就越不可原谅,正该多打几板子才是,为老不尊是比年少无知更不像话的。

十二卷本《南滁会景编》卷六“梅亭”部分于鏊《梅亭盛集分韵得好字》:东风绿遍琅琊草,山下孤梅得春早。传是醉翁手自栽,年深事远谁探讨。吾滁太守今欧阳,善政孚民更嘉藻。折简约我山中行,肩舆稳稳便晴杲。主宾相对梅花亭,万斛尘襟一时澡。抚景怡然肆品题,开尊聊尔舒怀抱。幽贞合受众芳降,雅淡顿令浮洒扫。心骨由来铁石坚,风神自觉衣裙缟。亭亭古桧立青盖,落落疏篁摇翠葆。此梅偃蹇当其中,无乃好事成奇造。斜影依稀落酒杯,暗香时复侵衣袄。南枝已放两三英,冷蕊北枝犹未皓。催急宁嫌金鼓喧,饮豪那计玉山倒。须臾宾主重交欢,月色中天照归道。盛会非同污漫游,壮心肯作寻常老。山灵浑似解人情,报道明年花更好。[4]

此诗之后为胡松《梅亭分韵得半字》诗,诗中有“太守萧然冰雪姿”之句。

据上文可知于鏊曾与赵大纲、胡松一起游览白云庵,那么于鏊、胡松梅亭诗中的太守很可能也是赵大纲。姑将此诗系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春。

《南滁会景编》的最后版本崇祯版共收录四百三十一人的一千多首作品,如此众多作者中,有的没有文集传世。有的虽有文集存世,但其作品并没有系统整理过,且文集不一定收录《南滁会景编》所收诗文,或与该书所收文字有异。可见《南滁会景编》除了文学价值之外,还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如果学者可以充分利用该书,肯定会对滁州历史文化研究做出更多贡献。

[注释]

①参程宇静《〈南滁会景编〉版本考述》第3页所附图表,滁州学院学报,2014(1).

②《明神宗实录》卷二四八:“万历二十年五月戊子,升南京大理寺右寺丞詹沂为南京太常寺少卿。”《明神宗实录》卷二八五:“万历二十三年五月丙子,升南京鸿胪寺卿徐大任为南京太仆寺卿。”

③本文所用十卷本《南滁会景编》为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

④《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七十一:“嘉靖二十二年二月。至若廵抚都御史龙大有、刘臬,参政胡松虽已罢免,俱当追正其罪。……大有、臬悉遣官校捕逮,松为民。”

[参考文献]

[1]程宇静.《南滁会景编》版本考述[J].滁州学院学报,2104(1):2.

[2]雷礼.续修四库全书.524册.国朝列卿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16.

[3]王浩远.琅琊山石刻[M].合肥:黄山书社,2011:158.

[4]赵廷瑞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00册.南滁会景编[M].济南:齐鲁书社,1997:517,617.

[5]周道振自印本.文征明集续辑[M].2001:66.

责任编辑:李应青

Supplementary Proof for the Edition of Nan chu hui jing bian and the Research about Some Poems' Creation Time

Zhang Xuan

Abstract:There are six editions of Nan chu hui jing bian, the editors of two editions, printed in 1575 and 1592, are not confirmed yet. With some clues in this book and other documentary literature, we could confirm the editors of the two editions, whose names are Wang Zhiyuan and Zhan Yi. Combined with relevant literature, we can confirm some poems' creation time of this book.

Key words:Nan chu hui jing bian; Wanli editions; editor; poems' creation time

收稿日期:2014-07-18

基金项目: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325);安徽省一般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235)

作者简介:张铉,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安徽 滁州 239000)。

中图分类号:K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6)01-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