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足部护理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产生的影响

2016-05-04罗建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生活质量

罗建群

【摘要】 目的 探究足部护理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改善的影响。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足部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感觉检测评分和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护理干预, 可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病情, 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足部护理;生活质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74

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 糖尿病人数逐年增多,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 有近90%患者经神经功能检查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 其中>30%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表现。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并无特效药物, 主要以控制进展为主, 在预防相关并发症方面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作为糖尿病患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均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已经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1]。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强足部护理, 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3例, 女27例, 年龄46~60岁, 平均年龄(55.8±3.6)岁, 平均空腹血糖(9.6±3.4)mmol/L;糖尿病病程7~15年, 平均病程(9.5±2.2)年, 周围病变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4±0.6)年。所有患者经血糖监测、微循环测定及肌电图检测证实, 均符合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北京圣永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8567)和格列美脲分散片(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182), 根据患者血糖和尿糖情况调整用量, 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餐前30 min服用, 最大剂量控制在2.0 g/d以下。格列美脲分散片起始剂量为1 mg/d, 最高剂量控制6 mg/d, 连续用药7 d, 并辅以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包括限制摄入热量、坚持运动、情志干预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足部护理, 具体如下:①皮肤清洁。掌握患者足部基本情况, 早期处理皮肤感染及损伤情况, 观察双足皮肤温度、颜色, 实时评估神经知觉情况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②温水泡脚。水温控制在38℃左右, 时间在10 min左右, 可加用清热解毒祛湿汤或益气活血汤, 可辅以低频超声水下治疗[2]。③足部按摩。足浴后按摩, 按压应有力度, 以患者承受为限, 从足尖至小腿, 对肾脏、膀胱、脾胃、胰腺等反射区进行重点揉压, 早晚各1次, 15 min/次, 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按摩不应在空腹或饱餐后进行, 以免影响消化。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感觉检测、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患者临床症状基本缓解, 睡眠质量提高为显效;疼痛、乏力等症状有所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改善均不明显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比较 经护理后, 实验组患者感觉检测评分和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发生率高等特点, 患者多存在四肢感觉异常等情况, 若不予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将会存在致残、致死的风险。目前临床对该类病症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确定, 也无特效治疗方法, 常用的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等效果有限, 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3]。从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来看, 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和格列美脲分散片均适用于控制2型糖尿病, 主要是对控制饮食以及采取运动等疗法均未能起到明显作用的患者, 两种药物合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 且能够防防止低血糖发生, 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为进一步提供患者生活质量, 还应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 而对于触觉异常、肢体麻木等症状, 足部护理干预可加快腓神经传导速度, 进而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病情[4, 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感觉检测评分和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情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足部护理干预, 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 提高其生活质量,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建议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 使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蚁淳, 陈佩仪, 陈琳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治疗和护理的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12(4):1363-1366.

[2] 罗丽雯.消渴痹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4.

[3] 徐国鑫.按摩对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评价.辽宁医学院, 2014.

[4] 李艳.中药泡足联合足部按摩对0级糖尿病足周围血管病变影响效果的临床研究.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5] 任杰.中医整体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观察. 河北医药, 2015, 13(6):2060-2062.

[收稿日期:2015-12-03]

猜你喜欢

周围神经病变药物治疗生活质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肺结核咯血临床分析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