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国》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6-04-28王思琦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理想国教育思想启示

王思琦

[摘要]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著作《理想国》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本文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对柏拉图的教育理念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理想国;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即哲学王。在书中指出,当政者只需要做好一件大事就行了,即“教育和培养”[1],因此,可以看出柏拉图的这种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特征,这种教育思想在实质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书中的思想对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借鉴作用。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缺失

较长时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根源在于教育理念的陈旧缺乏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对新的理念和策略又感到困惑、迷茫,于是进入到行动的“盲区”。例如,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凌驾于被教育者之上,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受教育者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能动性完全被抹杀。而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波动,思维活跃的阶段,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与之相适应的观念,而是一味地继承,那么肯定是徒劳无功的,也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理论与实践脱离

伴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依然比较陈旧,“偏、杂、窄”,思想政治教育在民众中更多幻化为政治,使其内容窄华。[2]人民更习惯于将其称为“政治思想教育”,主要靠说服教育,教育内容不能解释现实问题,跟不上变化的社会形势和人们的现实思想,现实中老、中、青三代同听一堂课,同读一本书,知识跟实际工作完全脱节。在大学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几乎就是考试的工具,可能不到考试就不会仔细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正是因为如此,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让一些学生接受。

(三)教学方法、方式不当

灌输法是列宁提出来的,这种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但是用纯粹的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学生是被动接受,机械地记忆。而这一时代的学生思想活跃,喜欢独立思考,眼界比较开阔,在实际教育中,基本上就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手段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落到实处呢?所以,科尔伯格指出:“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方法。”[3]

二、柏拉图《理想国》中主要教育思想概述

(一)教育内容

首先,《理想国》认为人天生就有差别,国家的公民“虽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4]也就是说,城邦内具有不同品质的人应接受不同的教育,生产者主要为城邦的人民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因此只接受普通的教育,护卫者阶层继续接受严格的训练,担当起保家卫国重任,而对于哲学王要加强辩证法的教育。

其次,他认为,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柏拉图主张,教育培养应该从孩提时代开始,幼儿阶段应该最先给他们讲美好的故事,至十七八岁应受到音乐和体育教育的熏陶,20岁至30岁成绩优异的人才能继续深造,30至35岁这一阶段主要学习辩证法,到50岁时,表现依旧优秀就可以研究哲学,担当执政候选人,领导城邦。他看到了教育对于个人后天改造的作用。

最后,柏拉图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教育要先教音乐后教体操,将故事包括在音乐里。”[5]音乐教育就是陶冶人的心灵,给人美好的感受,体育教育的目的不仅是锻炼身体,增强体力,更多的是为了锻炼顽强的意志,音乐和体育教育需两者兼有之。

(二)教育方式

首先,因材施教。我们知道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如果卫士的孩子天生低能,那么这个孩子就应该分派到其他行当,而其他行当的人生出了一个卓越的孩子,那个孩子就应该分派到卫士中去。”这种观点在我们看来显然具有阶级性,但柏拉图之后又提到,虽然天赋不同,但经过后天的教育可以进行改善,“不同品质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一样的教育手段,也就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其次,启发式教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重视教师的启发作用,《理想国》是一部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对话体著作,辩论双方一问一答,由外及内的激发被教育者的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有新的问题,一步一步地接近真理。同时,柏拉图指出“自由人学习任何东西不应是奴隶式的……但是强制的学习却是绝对进不了心灵的。”提出了游戏式的学习方式,他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发现儿童天生的志趣。

最后,实践和环境对教育的作用。柏拉图的教育理念中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从童年起就要接受考验,如果想成为一名卫士,少年时就应该去战场上实习,分配给他们艰苦的任务。柏拉图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思想的最早提出者,肯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他说,“要使我们未来的护国者不致在不道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好像把羊放在毒草地区,每天在那里吃草,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地在它们心灵中积累了一大堆毒素。”

三、柏拉图教育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柏拉图反对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因为这种模式是一种单向的教学形式,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的位置,只是简单机械地听。因为升学的压力,只重视分数,依旧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事物的内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源泉,要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关键在于学生这一主体,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断将学生潜在的知识挖掘出来,通过师生的交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更正确的理解,内化于心。当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需要精心的备课,搜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学生的对话要具有启发意义等。

(二)加强道德规范和法律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柏拉图强调道德教育要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抓起。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也受到市场经济中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还没有稳定,很容易受到这些诱惑。在学校教育这一块,很多学校注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于人文社科类知识并不重视,这些知识只需要考试之前背诵一下即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避免形式主义和一味的说教,采取多样的方式,首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进行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的理论学习,然后通过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进行普法宣传活动去运用,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最后,使学生将知识自觉转化为道德责任意识,达到情感、理性的升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创造良好校园德育环境,促进全面发展

环境对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柏拉图认为:“应该从小起模仿与他们专业有正当关系的人物———模仿那些勇敢、节制、虔诚、自由的一类人物。”[6]柏拉图认为“善”是人先天的一种内在存在,每个人都是可以改造的。首先,社会大环境下,要加强文化市场、网络和文娱场所的监督管理,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电视广告、宣传栏等地方随处见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会让我们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校园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要注重校风、班风的建设,观看红色电影,组织友谊赛,开展讲座,加强诚实守信教育,来影响大学生的情感价值观。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校园微博、微信得到了学生们的青睐,要发挥其舆论导向功能,通过这些途径宣传主流文化,传播正能量,来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四)理论联系实践,知行结合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他的最高理想是培养哲学王,这个哲学王并不仅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在成为统治者之前,要到社会底层去从事艰苦的工作以接受锻炼。他认为只有在磨难中才能培养美德。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知识不可能不学而知,不教而会,但是不能仅仅只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或者是形式的宣传。因此,要切实贯彻知行统一,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以身作则,为受教育者树立一个典范榜样,还可以参观学习先进人物纪念馆等作为教材加以利用,加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受教育者亲自参与进来,不断将理论回归到实践。总之,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起来。

[注释]

[1][4][5]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卢岚.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归因于超越[J].湖北:理论与改革,2011.

[3]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理想国教育思想启示
直销理想国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