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优化的数学课堂

2016-04-27曾凡松李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符号语言反比例讲授

曾凡松 李璐

初中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既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如何自然合理地引入符号,让其引爆学生的求知欲,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趣味引入,理解符号内涵

初中阶段的数学关系相对复杂,从函数到指数、从全等到相似等,都是比较复杂的数学关系,而学生对这些数学关系的理解,事实上正是从对符号的理解开始的,包括其中建立起来的各种逻辑关系(如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用到的各种方法等),其实都离不开符号的理解和使用。而培养符号意识的关键就在于,要让学生在运用符号的过程中不仅知道概念,还要知道这些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及其在新问题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等。

教师在讲授时不应生硬地讲授约定俗成的概念,而应增加一些数学符号史知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笔者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相似符号“∽”时,向学生介绍了其由来: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在研究相似的时候,忽然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想法,他让拉丁字母“S”横躺过来变成“∽”,首次创造了相似符号。学生听得兴趣盎然,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设置问题情境,巧妙引入符号

学生在学习数学符号前,就在自己的生活圈中接触了非常多的符号标志。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去认识与理解符号,要把现实生活中丰富的符号标志引入课堂,发掘学生脑海中隐含的数学符号,使知识的学习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符号标志过渡到所学的数学知识中。

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时,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高速公路全长约1800千米,一辆汽车从武汉开往上海,汽车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t(h)和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给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kx+b(k为常数,k不等于0)。这样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符号表示的概念,并且对其以后的深刻记忆和运用都大有益处。

从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采取适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用符号表示出来的能力。

三、重视方法指导,形成符号运用意识

教师应在讲授用符号表示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概括法和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构造思想等),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又能领悟到知识间的深层联系,从而使学生思维产生质的飞跃。

例如,在讲授例题“已知m2-m-5=0,n2-5=n(m不等于n),求m2+n2的值”时,学生只要把n2-5=n变成n2-n-5=0即可,这样第二个式子就和第一个式子的形式相同了,由此可以看出m、n 是方程x2-x-5=0的两根,再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就能够继续作答了。这道题中所蕴含的就是构造思想,它能使看起来比较繁杂冗长的数学题目变得简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学完了函数之后,笔者把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放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分析它们所包含的意义,这种类比的思想可以使学生对函数认识更加深刻。

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更为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体验符号美感,增强学习乐趣

数学符号语言的和谐、简洁、对称,是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无法超越的,它有着独特的美感。

教师应通过对符号语言知识全面而深刻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符号在数学知识中的价值。以符号语言的简洁美为例。比如,在教学有理数乘方概念——“在一般情况下,n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a·a…·a,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单纯让学生记住有理数乘方的表述形式,还应引导学生领会“an”这个简单符号式子所蕴藏的丰富数学内涵,帮助学生把握符号语言美的本质。

让学生通过符号语言体会数学思维活动的乐趣,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加深其对这次审美过程的印象,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潜江市运粮湖管理区中学)

猜你喜欢

符号语言反比例讲授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初中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策略
数学教育中的符号语言及其教学
符号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中符号语言的学习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