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课堂生态的课改

2016-04-27何兰田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红安县红安实验学校

何兰田

2014年秋,在黄冈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题研讨会上,红安县教研室就区域课改经验作典型发言。他们的发言和做法,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前全国的课改大多以校为单位,是学校自身的求变求新。红安县教研室主导的课题组却是以建立课改学校共同体的方式,在区域内进行整体推进。他们提出的“两主三环四优化”的基本理念与运作框架,对学校课改非常有指导和参考意义。从该县课题组对“两主三环四优化”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出,红安县教研室对于引领全县课改是真正花了心思,并形成了自己的指导策略。管理20所课改共同体学校的一个县的课题组,他们在课改中要做的事与一所学校是不同的。在这方面,红安县课题组定位准确,他们为全县课改实验学校提供的是经过提炼的理念平台和运作框架,而非一个固定的模式。这一点,难能可贵!

课题组的这个平台与框架在实践中是否真能指导学校的课改呢?时隔一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以“共生课堂”为核心理念的红安课改,已经在部分实验学校日臻成熟。

2014至2015年,我曾先后两次到红安县就课改问题进行调研,并与20所共同体学校的课改一线人员座谈交流。首先,我看到的是,红安县的课堂改革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的现在进行时。红安思源实验学校崭新的课堂生态已经基本固化并成为全校师生的教、学常态。从座谈交流的情况看,其他学校也在跟进之中,只是程度不一。这种情况在所难免,毕竟制约课改的因素有很多:师资、观念、班额、管理人员更替等等。在听了红安20所学校的交流汇报后,我们也有这样的隐忧:实验学校是不是太多?学校课改程度不齐会不会导致管理上的混乱与实验结果的不理想?

红安县课题组的领导当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他们的理由令人信服:在课改问题上确实很难做到齐步走,但行动比观望更有意义,过程比结果更值得关注。这是一种态度,对教育改革的态度。事实证明,红安县课题组这样的坚持是值得的。从两年后红安县共同体学校取得的成果来看,课改的星星之火,已有燎原之势。

“共生课堂”这个理念提得非常好。在更多着眼于课堂学习效益的课改趋势下,提出着眼于课堂学习生态的课改方向,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有模式,但不唯模式化;有方向,但不限路径;重视结果,但更用心于学习过程;关注成绩,但更强调所有孩子的共生空间……这不正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吗?这样的课堂学习经验和经历,是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甚至影响他们未来人生之路的。朝着这个方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就必然是终身的。这样的课堂,是真正的健康课堂。

据我所知,2015年红安县共同体学校第四次研讨会上,作阶段成果交流的三所学校非常有代表性。红安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位于城郊、办学时间不长、办学条件较好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占店中学是一所纯粹的农村中学,红安二小则是一所师资老化、班额大、办学条件较落后的城区小学。三所学校成功的课改经验以及伴随课改而来的办学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在红安县有目共睹:大数据显示,红安县2015年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中,红安二小教学质量和教学教研两项成绩均居全县小学之首;占店中学教学质量居全县初中第一位,教学教研工作居第二位;思源实验学校中、小学部的两项工作也均居全县前五名之内。并无办学优势的三所学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能说跟他们坚持推行课改无关?这样的三所学校能在“共生课堂”的理念平台上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不同切入点,并逐步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取得可以看见的教育教学成效,足见课题组的顶层设计是成功的,其他学校的跟进是指日可待的。

红安课改经验让我们有这样的思考:课改的终极目的不是推出一两所课改名校,而是要整体改变学校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养成能力,陶冶情操,强健体魄,并内化为伴其一生的好习惯。这样的目标不应只在某一部分学生身上实现,而应覆盖每一个学生。因此,教研部门最重要的任务是做好顶层设计,强化过程管理与指导,强力推动辖区内每一所学校的课改工作。

(作者单位:黄冈中学)

猜你喜欢

红安县红安实验学校
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学校
自撰联(行书)
红安脱贫摘帽喜赋
Synthesis of diamonds in Fe C systems using nitrogen and hydrogen co-doped impurities under HPHT∗
美国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
红安县狠抓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
健康 快乐 自信——红安县高桥镇中心幼儿园发展纪实
红安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学习红安精神 提升教师素质
绵竹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