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糖尿病足分级相关性分析

2016-04-27宋登华王进孙家忠

河北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病程分级

宋登华 王进 孙家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糖尿病足分级相关性分析

宋登华王进孙家忠

【摘要】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不同糖尿病足分级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分为糖尿病足组(n=109)和单纯糖尿病组(n=59),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FGF-2、VCAM-1水平,并研究二者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糖尿病足组年龄、病程显著高于显著单纯糖尿病组(P<0.05) ;糖尿病足组血清FGF-2、VCAM-1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 ; WagnerⅢ级组、Ⅳ级组、Ⅴ级组血清FGF-2、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0级组、Ⅰ级组和Ⅱ级组(P<0.05),Ⅴ级组血清FGF-2、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Ⅲ级组和Ⅳ级组(P<0.05) ;糖尿病足组患者FGF-2、VCAM-1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BG、2 h PG、BMI、HbA1c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291、0.307、0.346、0.314、0.449、0.415、1.289、0.551、0.445、0.442,P<0.05)。结论血清FGF-2、VCAM-1水平在糖尿病足患者中显著升高,与糖尿病足分级密切相关。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糖尿病足; Wagner分级;相关性

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类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和血管病变致使下肢发生病理改变。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神经末梢出现病变、炎性反应以及血管病变[1]。临床研究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是糖尿病足发生与发展重要病理基础[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均是炎性因子,其中FGF-2能够引起患者生长因子调控异常,VCAM-1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使得患者治疗难度增加[3]。本研究分析FGF-2、VCAM-1在不同糖尿病足分级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3至2014年收治的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WHO糖尿病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排除合并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存在急性感染,近6个月有脑出血、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史。根据患者病情分为糖尿病足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足组109例,其中男68例,女41例;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69±5)岁;糖尿病病程4~23年,平均(15±6)年; Wagner分级:0级21例,Ⅰ级34例,Ⅱ级26例,Ⅲ级15例,Ⅳ级8例,Ⅴ级5例。单纯糖尿病组59例,其中男35例,女24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66± 7)岁;糖尿病病程3~21年,平均(12±7)年。同期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1±9)岁。

1.2方法所有入组对象均详细记录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入组后清晨采集3组对象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对象血清FGF-2、VCAM-1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朗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Bio-Rad公司生产的D-10 HbA1c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比较糖尿病足组和单纯糖尿病组一般资料,比较各组对象血清FGF-2、VCAM-1水平;将糖尿病足组患者根据Wagner分级分为0级组、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和Ⅴ级组,对其血清FGF-2、VCAM-1水平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不同组别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糖尿病足组和单纯糖尿病组一般资料比较糖尿病足组年龄、病程显著高于显著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组患者FBG、2 h PG、BMI、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s

组别年龄(岁)病程(年) BMI (kg/m2) FBG (mmol/L) 2 h PG (mmol/L)HbA1c(%)糖尿病足组(n=109)69±5 15±6 23±4 8.9±3.1 15±5 9.1±2.2单纯糖尿病组(n=59) 64±7 12±7 24±4 8.6±2.9 13±5 8.9±2.4 t值3.172 2.109 -1.152 0.612 1.513 0.545 P值0.002 0.036 0.251 0.541 0.132 0.587

2.23组血清FGF-2、VCAM-1水平比较糖尿病足组血清FGF-2、VCAM-1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血清FGF-2、V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3组血清FGF-2、VCAM-1水平比较 ±s

表2 3组血清FGF-2、VCAM-1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P<0.05

组别 FGF-2(ng/ml) VCAM-1(pg/ml)对照组(n=60)3.9±0.7 265±23单纯糖尿病组(n=59) 12.1±4.4* 708±176*糖尿病足组(n=109) 17.7±6.3* # 1 146±333*#

2.3不同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患者血清FGF-2、VCAM-1水平比较Ⅲ级组、Ⅳ级组、Ⅴ级组血清FGF-2、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0级组、Ⅰ级组和Ⅱ级组(P<0.05),Ⅴ级组血清FGF-2、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Ⅲ级组和Ⅳ级组(P<0.05)。见表3。

表3 不同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患者血清FGF-2、VCAM-1水平比较 ±s

表3 不同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患者血清FGF-2、VCAM-1水平比较 ±s

注:与0级组比较,*P<0.05;与Ⅰ级组比较,#P<0.05;与Ⅱ级组比较,△P<0.05;与Ⅲ级组比较,▲P<0.05;与Ⅳ级组比较,☆P<0.05

组别 FGF-2(ng/ml) VCAM-1(pg/ml) 0级组(n=21)10.2±1.2 712±210Ⅰ级组(n=34) 10.5±1.6 794±188Ⅱ级组(n=26) 11.1±1.9 838±231Ⅲ级组(n=15) 17.1±5.3* #△ 1 033±359* #△Ⅳ级组(n=8) 22.9±7.7* #△ 1 409±406* #△Ⅴ级组(n=5) 26.7±8.9* #▲☆ 2 012±473* #△▲☆

2.4糖尿病足组一般资料与FGF-2、VCAM-1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足组患者FGF-2、VCAM-1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BG、2 h PG、BMI、HbA1c呈显著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糖尿病足组一般资料与FGF-2、VCAM-1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足部并发症在糖尿病中属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病理过程与糖尿病其他的并发症具有相似之处,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致使神经细胞缺血,供应神经出现血管闭塞。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长期性炎症性疾病,白介素(IL)、TNF-α等炎性因子通过增强胰岛素抵抗等机制促进了2型糖尿病及其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5]。有学者研究发现,糖尿病足患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现象,而且与患者溃疡面积大小有密切关系[6]。张莹等[7]研究显示,糖尿病足创面难愈合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浓度显著升高。因此,积极探讨炎性因子在糖尿病足发生及发展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糖尿病足组血清FGF-2、VCAM-1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血清FGF-2、V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糖尿病足患者体内血清FGF-2、VCAM-1显著升高。FGF-2为生长因子的一种,多是由成纤维细胞分泌,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及内皮细胞分化。目前,临床中对部分难治性糖尿病足患者常给予外源性FGF-2进行治疗,且取得了显著疗效。同时,本研究发现,Ⅲ级组、Ⅳ级组、Ⅴ级组血清FGF-2、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0级组、Ⅰ级组和Ⅱ级组,Ⅴ级组血清FGF-2、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Ⅲ级组和Ⅳ级组,本结果提示随糖尿病足患者Wagner分级增加,血清FGF-2水平显著升高。分析其升高机制可能与以下方面原因有关: (1)患者长期处于高糖环境,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在翻译后水平修饰FGF-2转变为糖化FGF-2,糖化FGF-2丝裂原活性降低,使得下游ERK1/2信号转导通路被过度激活,抑制了细胞增殖,增加了细胞凋亡,导致血清FGF-2水平升高; (2)可能与糖尿病足愈合过程中机体自身的保护性反馈生物机制有关[8]。

V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既往研究显示,VCAM-1参与了炎性反应、细胞信号转导与识别等多种病理变化过程,而且目前在临床中往往将VCAM-1作为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子[9]。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内血清VCAM-1水平处于较低状态,当处于炎性状态时,血清VCAM-1水平出现明显升高,不过在急性炎症发生早期,由于VCAM-1作用相对其他炎性因子作用较弱,因而其水平无明显变化。在慢性炎症持续过程中,VCAM-1能够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相应受体表面整合素逐渐结合,使得白细胞在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并穿入血管内皮进入血管,从而形成栓子导致机体血管阻塞。有研究发现,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与受体相结合后可使得NF-кB信号转导途径被激活,从而促进VCAM-1表达升高,导致机体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加重了糖尿病足患者病情[10,11]。

同时,本研究发现糖尿病足组年龄、糖尿病病程显著高于显著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足组患者FGF-2、VCAM-1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BG、2 hPG、BMI、HbA1c呈显著正相关性。提示我们对于高龄和病程较长的糖尿病足患者要重点进行监测,并严格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水平,防止溃疡恶化加速。

综上所述,血清FGF-2、VCAM-1水平在糖尿病足患者中显著升高,与糖尿病足分级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孙好杰,王鹏华,丁敏,等.糖尿病足截趾患者的转归——5年的随访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201-206.

2张丽敏,王庆开,叶苗苗,等.2型糖尿病炎症因子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41-1042.

3陈立立,胡仁明.2型糖尿病发病的炎症机制.中华糖尿病,2012,4: 248-251.

4Health Quality Ontario.Specialized nursing practice for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 An Evidence-Based Analysis.Ont Health Technol Assess Ser,2013,13:1-66.

5宋宁,张显坤,孙艳玲,等.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山东医药,2012,55:60-61.

6 Reif R,Zhi Z,Dziennis S,et al.Changes in cochlear blood flow in mice due to loud sound exposure measured with Doppler optical microangiography and laser Doppler flowmetry.Quant Imaging Med Surg,2013,3:235-242.

7张莹,王伟灵,杨沁彤,等.血清VCAM-1、FGF2等炎症因子与难愈性糖尿病足的相关性研究.检验医学,2014,29:472-474.

8李惠琴,苏晓飞,丁波,等.218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分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492-495.

9赵国成,王阿静.糖尿病足患者血流变与黏附因子变化及意义.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123-2124,2127.

10王伟灵,赵廷荣,周丽霞,等.糖尿病坏疽患者血脂、凝血功能与踝肱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检验医学,2010,25:897-900.

11张妲,关小宏.糖尿病足溃疡与炎症.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493-495.

·论著·

(收稿日期:2015-09-08)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05.018

【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6) 05-0698-03

作者单位: 430000武汉大学临床学院2012级在职硕士研究生(宋登华,现工作单位为湖北省郧西县人民医院) ;湖北省郧西县人民医院(王进)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孙家忠)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病程分级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