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写作:描写成就斑斓

2016-04-26夏子杰

中学语文 2016年11期
关键词:记叙文外婆爸爸

夏子杰



记叙文写作:描写成就斑斓

夏子杰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要求是“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而对于说明文、议论文,新课标则只是局限于“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与“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由此,我们可知,记叙文体的写作才是中考作文考查的重中之重。相反,限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尚处于“萌芽期”,考查说明文、议论文的意义、价值不大。

那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才能写好记叙文呢?从描写入手,便是成就记叙文佳作的快捷途径之一。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我们先来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上的一个文段:

那天,头一次跟随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管事的跟刷子李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冯骥才《俗世奇人·刷子李》

文中画线文字,便是成功运用描写的课本范例。作者动用描写功夫将刷子李刷墙面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平淡无趣的场景优雅艺术地呈现出来,给我们一种如品一杯香茗、如读一首抒情诗、如听一首钢琴曲的诗意感受。故描写在文章写作中的功用,可窥一斑。现在,我们就如何进行描写及描写的穿插运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分解细节见丰富,联想想象显情韵

王安忆曾经说过,“对民间生活、尘世人生的感性描摹,不应将种种可感知的细节删除。”描写必须见出细节,方能显露上乘功夫。

1.分解动作,延长过程。

记叙文中多写人、写事、写物,此时,将描写的镜头对准人物做事或行动时的动作,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一个动作是一瞬间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个动作分解,用一连串动词,将动作过程延长,才能显现出艺术性,这就好比电视直播篮球比赛,须借助慢镜头回放,才能品味欣赏到大力扣篮的力量与激情。如朱自清《背影》中的经典片段: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慢动作的分解,将父亲吃力笨拙的背影深深地刻写在“我”的脑海里,带给“我”与读者强烈的心理冲击,那抑制不住的泪水,瞬时喷涌而出。

再如鲁彦《故乡的杨梅》:

唉,唉,故乡的杨梅呵。

细雨如丝的时节,人家把它一船一船地载来,一担一担地挑来,我们一篮一篮地买了进来,挂一篮在檐口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地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又早已从脸盆里拿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

“生了虫呢……蛇吃过了呢……”母亲看见我们吃得快,吃得多,便这样的说了起来,要我们仔细的看一看,多多的洗一番。

分解动作,运用长镜头写出杨梅从被转运来到被吞下去的全过程,就是为了将杨梅吃在嘴里的那一刹的感觉,那一种乡情烘托出来。

2.分解事物(场景),丰富画面。

对于写景或借景抒情的文章,这种办法仿佛是不可或缺的。当我们把即将要描绘的事物、场景,像机械上的螺丝零件一项一项拆解开来的时候,便能见出它的“丰富”与“精密”了。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有这样的描写: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片段中,鲁迅先生先整体拆解“百草园”,便出现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还有短短的泥墙根这8个事物,再具体细说“泥墙根”,拆解的过程中既有像油蛉、蟋蟀这样的动物,又有像何首乌与覆盆子这样的植物,画面更显丰富。

3.分解心理,补白情境。

写人叙事、抒发情感类的文章,进行心理活动的补白会让文章情节更加完整,情感更加饱满,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我们来看节选自林海音小说《城南旧事》的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片段:

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今年爸爸都没有给上麻渣,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的事,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节,石榴花没有开得那么红,那么大。如果秋天来了,爸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满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

英子在毕业典礼即将开始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的妈妈的眼睛红肿、石榴和夹竹桃都没上麻渣、爸爸为叔叔被日本人害死而急得吐血这些情节,不仅让英子看起来心事重重,担忧爸爸,更让读者发现了在平静地叙述中不曾提到过的生活情节。另外,“爸爸会不会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还要买更多的菊花摆满院子、廊檐与客厅”的想象与“爸爸的病何时能好”“五月节,石榴花没有开得那么红,那么大”的疑问,都是心理活动的进一步分解,都凸显了“我”的担忧、爸爸病情的严重,也表现了爸爸以往的生活情趣,丰富了其伟岸人格。周国平说:“在人生画面上,梦幻也是真实的一笔。”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生画面是作文要呈现出来的事实,而看不见、听不见,也摸不到的心理活动,其实也是这事实的一部分,故而我们需要把它填补刻画出来。

时间的延长、地域空间的拉伸与情感空间的拓展,成功地塑造了以上三种描写的方法。其实,这三种方法,又可以合为一体,统一归纳为想象与联想的方法。是作者丰富的情感想象、丰足的事件(动作与场景包括在内)联想,让文章叙事优雅从容、含蓄蕴藉,成就了一篇篇经典佳作。

二、穿插描写瞅时机,文前段后总相宜

学会了在记叙文中塑造描写的方法,还远远不够应对考场作文。我们还得学会将这些描写的文段完美地穿插到整篇作文中去方可。

从穿插位置上来说,文章的前、中、后都可以。前文所举片段中,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突前位置,鲁彦《故乡的杨梅》置后,其余文章片段都在中间位置。这就似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当然,描写搁在什么位置最相宜,还得看文章叙事的情况了。

从内容叙事的穿插时机上来说,当备受焦点关注的环境、场所、时刻、事物、人、动作等出现时,就应该考虑动用描写的技巧。冯骥才在最能展现刷子李的绝活的环境下,描写了他那极具节奏性与艺术感的刷墙技术;朱自清选择了在攀越月台的时刻,仔细描写父亲的背影;《故乡的杨梅》则是着重为迫不及待地将杨梅吞进口中品尝滋味,作了一个长长的铺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择的是一处场所——“百草园”;《爸爸的花儿落了》选择的是毕业典礼的时刻。还有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中的片段: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得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都德《最后一课》片段: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以上都是备受关注的人物描写。此类例子比比皆是,此处不再一一说明。

总之,记叙文中运用描写,可以实现多种表达方式结合,使语言更丰富灵动;可以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达到定点欣赏,放慢节拍,徐疾有致,情韵陡生的效果。

三、方法示范终觉浅,绝知妙处躬身行

我们知道,方法再精妙,不去尝试突破仍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此,我们精选了两篇文章请同学们做个现场作文描写检测,看大家是否能依据文中方法填补文中空白:

不成曲调也是歌

青春年少的美丽际遇,梦想未央的闪耀岁月,那些时光彼岸搁浅的痛,都是此岸暖我的灯。

——题记

那是在二班的日子。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似乎应了那每逢运动会必下雨的定律,天空飘着点点细雨,却非“天公不作美”,反增添了丝丝凉爽。这让报名参加八百米跑的我更增添了信心。

站在起跑线上,随着枪声,我奋力冲出,急速奔跑,轻松地把别人甩在身后,雨丝调皮地跳到身上,惬意极了。但跑完第二圈时,我开始体力不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朦胧迷离的视野中,我艰难地捕捉到一个个超过我的身影,慢慢失去了信心。忽然,我耳边响起了熟悉的声音——“班长加油!”是班里一向活跃的几个男生,他们边鼓励着我,边在跑道内侧陪我一起跑着……听着他们的呐喊,我一鼓作气,拼了!冲过终点,筋疲力尽,我瘫坐在地上,似乎有汗水从脸颊淌下,雨水也肆无忌惮地冲刷脸庞,夹杂着点点泪水……

雨似乎变本加厉,抽打在身上。缓缓挪到班级驻地旁,隔着一层灰蒙蒙的雨幕,我踌躇了。“快过来!别浇着!”是老师!“老师,我真糟!”我垂下头。“不,你同样用尽汗水和力量。”“我是失败者。”“谁都不能避免失败。我相信,失败和胜利对于你同样重要。失败属于过去,胜利才属于未来。”老师的声音柔和又肯定。抬起头,我诧异地看向老师,她的眼中隐含着深切的关怀和浓浓的暖意。这时,老师身后多出那几个男生,脸上有着如同往常的笑容。大家附和着:“班长,你八百米居然跑完了?太厉害了吧。”“对啊对啊,要是我一定跑不下来。”……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他们的良苦用心,笑容渐渐浮现在脸上,“嗯,必须的!”转过身,我偷偷地抹了抹眼角,原本混乱的思绪中,似乎有什么渐渐明了……

我本以为,这世上只推崇胜者,成功是胜者唯一的标志;我也以为,没有了成功,就没有了一切。如今,我终于释怀,不成曲调也是歌,用尽汗水与力量,无怨无悔!

雨仍轻快地下着,我看向周围,同学们的笑容都明净得如同雨中的一抹阳光,溢出清清淡淡的温暖。

(2015年哈尔滨中考作文)

参考示例:两条腿像灌了铅,耳边传来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似乎弥漫了整个操场,我贪婪地吸收着氧气。此时雨好像也变大了,额头上的雨珠夹杂着被催逼出的汗珠,个个晶莹剔透,随丝而下,缓缓滑过脸颊形成一道道平缓的弧线,顺着下巴落下,一滴,两滴,重重地砸向脚下的跑道。

我找回了那段时光

找回那段时光,寻回故事里的那个人,从此我的生命多了一支流淌着爱的河流,一曲谱写着情的旋律。

——题记

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让我牵挂的人。两年了,我终于鼓起勇气踏上这条小路,物是人非,但我还是找回了记忆中的样子。

踏上这条路,心被牵引着。我轻声告诉自己:“你在回家,你在回家……”

记不清这条曲曲折折的小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我牵着回忆的手微笑着重新走在这条小路上,清风带着我的思绪飞舞。

到了小屋门口,我的脚步像突然遇到了乐谱中的休止符,戛然而止。我发现我的口袋早已找不到打开小屋的钥匙了,我曾经那么坚定地以为我永远也离不开这里,可事实是我再也回不来这里了。

往事犹如青霭,湿湿的,若隐若现,有些朦胧,却又清澈透明。仿佛记得门口的葡萄藤长得很好,外婆会在葡萄熟了的时候给我摘葡萄吃,摘下时总会立马先拿一个给我尝尝,当看到我脸上开心的笑容时她也会开心地笑,那时的葡萄好甜,甜到人心里去。

我坐在门口的小凳上,从书包里拿出那本只有一页的日历。

这是在外婆生病住院的时候买的。外婆指着日历一页一页地翻给我看,说:“十七,十八,十九……等到日历揭到最后的时候,外婆的病自然就好了。”

那天终于来了,我把日历匆匆地翻到了最后一页,飞快地去看外婆,可是她却比先前更加安静地躺在那儿,一动也不动。我明白过来了,外婆生命的日历也已经翻到了最后的一页,往夕的容颜黯然远去。

我看着、看着,泪水不知什么时候又朦胧了双眼……

两年,时间真的很快,谁都无法去改变,可谁又能去改变什么呢?我不敢再回到这里,我怕,怕这里的一切,这回忆那么汹涌,那么让人措手不及,可今天,外婆,我回来了,只是为什么却缺少了在风中默默等待孩子的身影。

那段时光,我又在这里找回。外婆,您永远是我记忆中的样子,牵着您的手,闭着眼睛走,我也不会迷路。

(2015年齐齐哈尔中考作文)

参考示例:烙满了多少歪歪扭扭的脚印,只记得外婆背着我走过了一块又一块的田塍,一家又一家的房檐。外婆背着我呵,我就用力地贴在她背后不停地摇晃着,那背篓便咯吱咯吱地响。细碎的阳光穿过枝繁叶茂的老榕树斜斜地照下来,古老的曲调搭着沉重的步子,走遍了村子的角角落落,走进了岁月纷纭的细节里,一切都那么静谧,一切都那么安详。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高阳中学]

猜你喜欢

记叙文外婆爸爸
外婆
记叙文阅读专练
给外婆的一封信
外婆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外婆回来了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我和爸爸
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