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喂养方式联合抚触对极低体质量新生儿的影响

2016-04-22马霞,高菁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6期



不同喂养方式联合抚触对极低体质量新生儿的影响

马霞1, 高菁2

(1. 河北省唐山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2.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 手术室, 河北 唐山, 063000)

关键词:极低体质量新生儿; 经口胃管喂养; 经口十二指肠喂养; 抚触; 喂养不耐受

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是指出生1 h内体质量在1 500 g的新生儿[1-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其存活率逐渐提高,而如何合理喂养,促进极低体质量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是该领域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对比了经口十二指肠喂养及经口胃管喂养对极低体质量新生儿的影响,以期为临床选择合理喂养方式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月出生的极低体质量新生儿68例,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患儿。6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男18例,女16例;胎龄28~36 周,平均(31.24±2.54)周;体质量1 100~1 480 g,平均(1 325.48±17.51) g。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胎龄27~36周,平均(31.87±2.38)周;体质量1 060~1 490 g, 平均(1 317.54±18.36) g。2组性别、胎龄及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插管方法:对照组采用经口腔插入润滑后的5Fr胃管,经胃管注入空气能听到声音可证实胃管已经在胃内。实验组以同样方法插入胃管至胃内,以手轻揉腹部,使胃管伴随胃蠕动进入十二指肠,缓慢向前送关,每次送入1 cm左右,插入深度应比实验组长6~8 cm。抽取液体测定pH值,若pH值>5,则表明胃管已经在十二指肠内,记录插入长度。

1.2.2喂养方法:对照组实施经口胃管喂养,以注射器注入奶粉,每次注入1~2 mL, 1次/2 h, 根据喂养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每次的喂养量。实验组实施经口十二指肠喂养,先采用持续十二指肠喂养,即通过连接导管连接十二指肠管输入奶粉, 1~20 mL/h, 若无胃液反流及胃潴留现象,可改为间隙十二指肠喂养,具体方法是:首次喂养奶量在20 min~1 h内泵完,间歇2 h后再进行下次喂养[3]。2组每次喂养前均应回抽胃液查看残奶情况,并根据残奶量决定本次喂养的奶量。喂养间歇给予安抚奶嘴锻炼新生儿吮吸、吞咽功能。

1.2.3抚触方法:实验组于喂奶前或喂奶后30 min内实施抚触护理,抚触前温暖并润滑双手,分别抚触头部、胸部、背部、臀部、腹部及四肢等。腹部抚触时尤其要注意抚触方向和手法。对使用呼吸机的新生儿,仅行胸部和四肢抚触。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喂养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呕吐、腹胀、便秘、喂养不耐受及高胆红素血症等)、摄奶量达100 mL所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排尽时间、体质量增加时间及住院时间。具备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喂养不耐受:呕吐≥3次/d, 奶量不增加或减少持续3 d及以上,残奶量超过喂养量的1/3。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2组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呼吸暂停5例(14.71%), 吸入性肺炎1例(2.94%), 呕吐2例(5.89%), 腹胀2例(5.89%),便秘2例(2.94%),喂养不耐受3例(8.82%),高胆红素血症4例(11.76%)。对照组呼吸暂停14例(41.18%),吸入性肺炎8例(23.53%), 呕吐10例(29.41%),腹胀3例(8.82%), 便秘3例(8.82%),喂养不耐受12例(35.29%),高胆红素血症7例(20.59%)。实验组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呕吐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 2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2组各时间指标比较

实验组摄奶量达100 mL所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排尽时间、体质量增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各时间指标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3讨论

极低体质量新生儿各器官发育均不成熟,营养需要量高,但消化系统功能薄弱,吸吮力弱,吞咽及觅食反射不敏感,胃肠蠕动慢[4], 消化酶不足,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如胃食管返流、呕吐、喂养不耐受、坏死性肠炎[5]、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等。有学者[6]报道,营养摄入是极低体质量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的主要影响,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保证营养摄入对极低体质量新生儿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7]。

目前临床常用的极低体质量新生儿喂养方式有常规经口胃管喂养和经口十二指肠喂养。经口胃管喂养可将奶液直接送达新生儿胃内,解决了患儿吸吮无力的问题,但因患儿胃容量小,蠕动缓慢,使得排空时间延长,易引起胃潴留导致腹胀,或奶液反流、呕吐,甚至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及呼吸暂停,对患儿肺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且不利于营养物质摄入[8]。而经口十二指肠喂养避免了在胃内置管,将奶液微量持续泵入,有效减少呕吐、腹胀、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喂养不耐受,可将置管退回胃内喂养,减少同一患儿出现2次以上喂养不耐受的情况,更有利于患儿生长发育[9]。此外,本研究实验组还采用了抚触护理,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尤其是腹部抚触可有效促进胃肠道蠕动,避免便秘,并促进胆红素排泄,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而在喂养间歇给予安抚奶嘴,可锻炼患儿的吸吮能力,兴奋迷走神经,促进胎便排出及胃肠道功能的发育[10]。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经口胃管喂养相比,经口十二指肠喂养联合抚触护理可有效降低极低体质量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病情恢复及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与其他学者[11-13]报道一致。

参考文献

[1]陆伟红, 王芳.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护理研究进展[J]. 上海护理, 2010, 10(5): 76-78.

[2]汤文决, 李琴. 极低体重儿早期肠内微量喂养研究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21): 108-112.

[3]韩芳. 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5): 2290-2292.

[4]朱爱霞, 王梅, 武艳霜, 等. 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发育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18): 2119-2122.

[5]Morgan J, Young L, McGuire W. Slow advancement of enteral feed volumes to prevent necrotising enterocoliti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 doi: 10. 1002/14651858. CD001241. pub4.

[6]吴繁, 崔其亮, 张慧, 等.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88例体重增长速度和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2, 27(4): 237-242.

[7]Berseth CL, Bisquera JA, Paje VU. Prolonging small feeding volumes early in life decreases the incidence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 Pediatrics, 2003, 111(3): 529-534.

[8]何秀英, 姚建平. 十二指肠喂养联合抚触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并发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4, 12(13): 1179-1180.

[9]唐梅.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实施新生儿个体化发育支持护理及评估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6): 166-168.

[10]张丽蓉. 65例新生儿血糖代谢紊乱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E01): 57-58.

[11]邢晓霞. 极低体重儿经不同喂养方式的临床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9): 2036-2037.

[12]谢佐卿, 潘爱琴, 陈少莹, 等. 两种喂养方式在极低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7): 60-61.

[13]何秀英, 姚建平. 十二指肠喂养联合抚触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并发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4, 12(13): 1179-1180.

中图分类号:R 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6-197-02

DOI:10.7619/jcmp.201606072

基金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11523863)

收稿日期: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