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护理干预对儿童期糖尿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4-22吴兰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依从性量表家庭

张 红, 张 丽, 吴兰华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小儿内一科; 2.手术室; 3.护理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家庭护理干预对儿童期糖尿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红1, 张丽2, 吴兰华3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小儿内一科; 2.手术室; 3.护理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儿童期糖尿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1型糖尿病(T1DM)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后随访24周,评价2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并观察干预前及干预后24周时PedsQLTM 4.0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依从率84.44%(38/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P<0.05); 干预后24周时,2组患儿PedsQLTM 4.0生存量表各方面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儿童期糖尿病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1型糖尿病; 家庭护理干预;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儿童期糖尿病以1型糖尿病(T1DM)为主。T1DM是一种胰岛B细胞损伤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糖代谢失调的内分泌疾病。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比较,T1DM患者的病情控制主要依赖于胰岛素治疗和药物控制[1]。患儿若得不到及时且规范的治疗,将直接影响生长发育,还可导致白内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2]。因此,正确的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家庭护理干预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及家庭均给予足够的支持[3]。本研究观察了家庭护理干预对儿童期糖尿病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儿童T1DM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2012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 ① 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损害及急性合并症如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 ② 可能对血糖指标造成影响的其他生理或病理情况。本研究纳入患儿临床资料齐全,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15岁,平均(8.43±3.72)岁;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14岁,平均(8.52±3.41)岁。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入院讲解、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 ① 成立家庭护理干预小组。由1名内分泌科专科医生和1名专科护士成立家庭护理干预小组,并选取1名家长专职监督和指导患儿执行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监督饮食、用药、运动,指导患儿自我监测、胰岛素注射、记录信息等。② 建立健康档案。入院时为患儿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全面评估患儿病情、健康状况、自理能力、遵医行为、出院时间等,并记录患儿家长的姓名、职业、住址、联系方式等资料。③ 住院期间护理干预。由专科医生和护士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干预,评估患儿和家长对糖尿病家庭管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参考实际掌握情况对其进行T1DM专题知识培训,内容包括T1DM概念、治疗方法、饮食、运动、胰岛素注射及血糖监测等,鼓励家长提出疑问,给予及时解答,并总结经验分享。针对患儿的病情及营养状况针对性地制定饮食方案。对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儿及家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耐心讲解规律用药的必要性和效果,列举成功病例帮助患儿及家长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④ 出院后护理干预。家庭用药指导:指导患儿及家长胰岛素等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剂量、贮存方法、用药时间等。对注射胰岛素的患儿,告知注射部位、注射剂量的调整方案等。心理护理:T1DM患儿多数需要终生用药,病情的反复发作使患儿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诸多障碍,指导家长及时掌握患儿心理变化并及时反馈,耐心倾听患儿的叙述,积极给予心理疏导、支持和鼓励。运动指导:参考儿童的年龄和运动能力安排合适的运动项目,学龄期儿童活动度和自由度大,应加强在校期间的运动管理,从短时间小幅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饮食管理:T1DM患儿的饮食计划原则上以满足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需要为宜。避免过量饮食,根据患儿年龄和家庭饮食习惯进行适当限制。分配三餐的成分和热量,严格控制摄入总热量,定时、定量、定餐次。避免甜食,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食用粗粮、蔬菜、瘦肉、粗纤维食物[5]。⑤ 出院后随访。出院后第4、8、16、24周门诊随访。以家庭护理干预小组为单位,随访前1周以短信通知,要求患儿家长在随访前2 d记录患儿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及凌晨3:00血糖[6]。随访中要求患儿及家长述说在家庭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针对性地给予解答。定期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和心理医师现场答疑和心理辅导。

1.3观察指标

干预后24周随访时,评价2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并观察干预前及干预后24周时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依从性评价采用本院自制的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与不依从3个等级,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TM 4.0评价患儿相关生活质量,共生理功能(8个条目)、情感功能(5个条目)、社会功能(5个条目)、角色功能(5个条目)4个方面23个条目,各方面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状态越好[7]。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完全依从21例,部分依从17例,不依从7例,依从率为84.44%(38/45);对照组完全依从13例,部分依从17例,不依从15例,依从率为66.67%(30/4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24周评价时,2组患儿PedsQLTM 4.0生存量表各方面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 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患儿PedsQLTM 4.0量表评分比较 分

与干预前比较, **P<0.01;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讨论

T1DM占儿童期糖尿病的90%以上,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胰岛素终生替代治疗和饮食控制,复杂的糖尿病治疗管理会给患儿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带来严重影响[8]。家庭护理干预是患儿出院后治疗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影响T1DM患儿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9-10]: ① 儿童心理行为。疾病本身带来的应激源刺激患儿长期处于负性情绪,包括长期用药、生活方式转变、病情不稳定、并发症的困扰、社会因素等。② 儿童认知水平低。本研究中患儿年龄4~15岁,处于学龄前或小学、中学阶段,T1DM知识缺乏。③ 家长配合不足。T1DM患儿年龄小,治疗管理主要依赖家长,而部分家长缺乏对疾病和用药的认知、对子女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或有过多的干涉和保护。本研究针对上述因素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后24周随访时评价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评价采用PedsQLTM 4.0生存量表,其适用于儿科患有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儿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依从率及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陶花等[11]研究表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青少年T1DM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且在血糖控制方面的改善较常规教育更优。高莉等[12]研究也显示,对18岁以下T1DM患者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血糖控制水平并提高生活质量,均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家庭护理干预以各种途径和方法改善患者家庭环境和治疗管理,可使家庭成员积极参与疾病管理,将医疗措施和家庭管理相结合,使患者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在对T1DM患儿的管理中,家庭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Pickup J C. Insulin-pump therapy for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J]. N Engl J Med, 2012, 366(17): 1616-1624.

[2]Usher-Smith J A, Thompson M, Ercole A, et al. Variation between countries in the frequency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at first presentation of type 1 diabetes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J]. Diabetologia, 2012, 55(11): 2878-2894.

[3]戎艳鸣, 楼建华, 徐红. 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J]. 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5): 29-32.

[4]何爱琼. 心理护理对1型糖尿病患者负性心理和血糖的影响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 8-10.

[5]古建平, 付晓荣, 卫海燕, 等. 护理干预对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20): 3470-3471.

[6]王薇, 陈怀生, 徐丹.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1型糖尿病不同治疗方法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19): 2159-2160, 2163.

[7]卢奕云, 郝元涛. 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体系概况[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12): 1128-1129.

[8]Nauck MA. Incretin-based therapies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roperties, function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 Am J Med, 2011, 124(1 Suppl): S3-18.

[9]于鸿, 倪艳, 刘洁欣, 等. 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及干预对策[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25): 3918-3919.

[10]任桂卿, 姚明兰.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 2006, 15(3): 225-226.

[11]陶花, 林征, 黄晓萍, 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家庭环境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11): 1342-1346.

[12]高莉, 徐贵霞, 张珍珍, 等. 家庭护理干预对1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全科医学, 2008, 6(2): 204-205.

Influence of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ldhood

ZHANG Hong1, ZHANG Li2, WU Lanhua3

(1.TheFirstDepartmentofPediatrics; 2.OperationRoom; 3.NursingDepartment,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chi,Xinjiang, 83001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ldhood. MethodsA total of 90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for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onducted with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After followed up for 24 weeks,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2 groups was assessed and PedsQLTM 4.0 rating scale score of 2 groups before and 24 weeks after intervention was observed.ResultsThe compliance rate was 84.44%(38/45) in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higher than 66.67%(30/45)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24 weeks of intervention, PedsQLTM 4.0 rating scale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s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diabetes mellitus.

KEYWORDS: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s; treatment compliance; quality of life

中图分类号:R 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6-114-03

DOI:10.7619/jcmp.201606036

通信作者:吴兰华, E-mail: 2509025602@qq. com

基金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11524333)

收稿日期:2015-11-20

猜你喜欢

依从性量表家庭
家庭“煮”夫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恋练有词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