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

2016-04-21范文彬韩连和张敬

新农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放蜂赤眼蜂白僵菌

范文彬 韩连和 张敬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建昌县是辽西地区主要的玉米产区,玉米生产面积占全县土地播种面积的80%以上。但由于耕作制度及管理的粗放,虫害特别是玉米螟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玉米螟是世界性害虫,在玉米种植中广泛发生,一般年份玉米螟发生减产可达到7%~10%,严重发生年份减产可达15%以上。

1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

1.1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

玉米螟的发生与上一年玉米螟的发生轻重直接有关,还与气候因素、天敌数量、栽培制度、易感品种等有关系。玉米螟在辽西地区一年可发生2代。玉米螟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6~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越冬幼虫一般在玉米、高粱茎秆或根茬内越冬。越冬幼虫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在玉米或高粱上产卵。长期干旱,会使螟蛾卵量减少。大风大雨能使卵及初孵幼虫大量死亡,减轻其为害。初孵幼虫吐丝随风下垂或爬行,钻入玉米的心叶咬食叶肉,1~3龄幼虫群集在玉米心叶喇叭口及雄穗中危害。4~5龄幼虫,向下转移蛀入玉米穗,进行危害。幼虫老熟后,在玉米、高粱茎秆、苞叶、果穗和叶鞘内化蛹,化蛹期共5~9天。玉米螟的天敌种类也较多,在适宜条件下赤眼蜂的卵寄生率可达80%以上。一般不同的玉米品种,其发生数量也有明显差异。

1.2 玉米螟为害症状

玉米螟以幼虫为害。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

2 防治方法

2.1 农业防治消灭越冬虫源

越冬的幼虫主要的寄主是秸秆及玉米根茬,因此处理玉米秸秆是消灭越冬幼虫、压低越冬虫源基数的有效措施。一般的做法是将玉米秸秆铡碎沤肥或垫圈、牲畜饲料,也可将有虫的秸秆用作燃料烧掉,先烧掉幼虫的多的秸秆。

2.2 生物防治

2.1.1 白僵菌封垛 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是经过多年生产实践的对玉米螟有很好防治效果的微生物杀虫剂。早春封垛防治越冬幼虫, 处理秸秆及玉米根茬以减少虫源基数,高粱玉米等秸秆作燃料使用时,要在5月上旬进行药剂封垛。利用燃烧、沤肥、轧碎、封垛、铲茬等办法,把越冬幼虫虫源压到最低。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在每年4月中旬到5月初越冬幼虫化蛹前15天,对玉米秸秆、根茬进行喷粉封垛,按垛面每平方米喷一个点,用量每立方米100克菌粉,喷雾深度以0.3米为宜。且应注意:封垛时秸秆垛必须喷透,不漏垛。一般封垛后杀虫效果达80%以上,成虫羽化显著减少,连年使用,累积效果明显。

2.1.2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一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是利用赤眼蜂的寄生性,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虫卵内并很快孵化为幼虫,并吸收玉米螟卵内的营养,使玉米螟虫卵期死亡,从而达到消灭玉米螟的目的。应用该技术平均防治效果在70%以上,平均每亩可挽回玉米损失30公斤,比用药剂防治玉米螟节省2/3的成本,且绿色、环保,生态。该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防治玉米螟效果明显。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要确定释放最佳时期,保证虫卵相遇。玉米螟成虫产卵初期是释放赤眼蜂的最佳时期。我县一般在6月中下旬为玉米螟产卵初期,因此要在6月中旬就开始,在玉米螟防治区定点调查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当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从即日向后推10天,即为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第一次放蜂。隔5~7天后再第二次放蜂,使这批蜂寄生于玉米螟的产卵盛期。每亩放蜂数量在1.5万头左右,第一次放7000头,第二次放8000头。每亩选择1个放蜂点即可。

首先将寄生卵制成放蜂卡。放蜂卡的制作应注意防雨、防晒及防止捕食性天敌的破坏,以保证释放到田间的赤眼蜂能够有效羽化、存活。待蜂即将从寄生卵内羽化时,将放蜂卡别或挂到玉米、高粱防治区域。放蜂时间选择在傍晚进行,以防新羽化的赤眼蜂遭受日晒而影响发育。每亩选择一个释放点放置蜂卡。从防玉米螟定点区的边垄开始向里数,第20垄做为第一个放蜂垄,顺第一个放蜂垄向里走20步做为第一个释放点,再沿垄向前走40步做为第二释放点,以此类推。再由第一个释放垄向下间隔40条垄为第二个释放垄,按上述方法以此类推。赤眼蜂的主动有效扩散范围在10米左右,因此放蜂点一般掌握在每亩8~10点,放蜂点在田间应分布均匀。在释放点选择1棵玉米植株,可按预先确定的每亩放蜂量、蜂卡出蜂量、各次每亩放蜂设置的点数,将蜂卡分成小块,要保证每一小块有一定数量的寄生卵,每一小块蜂卡用牙签别在玉米植株中部的叶片背面即可。制做的蜂卡每卡有效蜂量1000多头,每亩均匀悬挂8~10卡(即8000~10000头蜂),每3天挂1次。防治效果可高达85%~90%。

2.1.3 白僵菌颗粒剂 玉米新叶防治白僵菌的孢子萌发必须在寄主体外完成,才能穿透寄主表皮侵入体内,建立寄生关系,故药效缓慢。因此,使用白僵菌颗粒剂必须要在玉米的心叶中期进行。此时,玉米螟卵处于孵化初期至盛期,将每克含100亿孢子白僵菌粉1公斤,加10~20公斤沙质土、炉灰渣或砂子,混合拌均搓匀,配制成每克含孢子10~20亿的白僵菌颗粒剂。配制好的颗粒剂在心叶末期投撒于玉米植株的心叶内,每株投撒1~2克,亩用量6.5~7.5公斤。对春玉米第一代玉米螟的发展防治效果在70%左右。

2.1.4 苏云金杆菌(Bt)油悬浮剂 用Bt油悬浮剂15克同3.5公斤细沙混匀配制成颗粒剂,将配置好的颗粒剂撒在玉米的心叶中,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2.3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通常掌握在玉米新叶末期及穗期或在幼虫低龄期。在玉米新叶末期,用50%辛硫磷颗粒剂直接撒在玉米新叶芯里,可充分发挥颗粒剂兼治穗期螟害的作用。用5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2000~2500倍液按每株10毫升灌注刚露雄穗的植株。

猜你喜欢

放蜂赤眼蜂白僵菌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放蜂
不同储存温度对白僵菌孢子活性的影响
提高樱桃坐果率措施有哪些
田间不同放蜂量防治玉米螟试验
应用3种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白僵菌对酚类转化及僵蚕中4-O-甲基葡萄糖苷化产物的研究进展
2种方法复壮马尾松毛虫球孢白僵菌的研究
赤眼蜂不同放蜂量对松毛虫防治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