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升级

2016-04-21金慧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传统文化

金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2-000-03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一书中对文化建设作了重要论述,总书记论及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时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笔者认为这些重要论述无疑为我们企业文化工作者指明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厚重而深远,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避不开也绕不走的丰富宝藏。在现有基础上有效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为企业文化构建内在支撑,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关键。论文论述了企业文化升级过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以及在此过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升级

一、引言

近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一书,《读本》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笔者作为一名企业内的政工工作者和企业文化工作者,特别加深学习了《读本》中关于文化建设的有关章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总书记论及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时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这些重要论述无疑为我们企业文化工作者指明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厚重而深远,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避不开也绕不走的丰富宝藏。在现有基础上有效地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为企业文化构建内在支撑,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关键。

二、在企业文化升级过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企业经历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以“引进来”为主,主要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成功企业通过兼并、并购国外当地公司或者在海外成立分公司,实现了“走出去”。在“引进来”阶段,中国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不可避免地接受着西方企业管理思想的渗透、融合和同化。“言必称西方”,仿佛西方就代表着先进,代表着现代化,我国企业从各方面学习西方的先进企业管理经验。然而,时至今日,中国企业的崛起和腾飞,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登上国际的舞台,真正地“走出去”。企业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同时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那么,中国企业将以怎样的面貌登上世界的舞台,将向世界输出怎样的核心价值观呢?

发轫于西方工业文明之始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必然有其自身的瓶颈,时至今日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世界把目光聚焦东方,特别是中国。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恰巧能与西方的思想互补,能为解决管理界的难题甚至是世界性的难题提供合理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说到: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等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同理,也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升级版的理论依据和内在逻辑依据及动力支撑。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由大到强,这是一个内在的和谐统一的过程。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企业文化的升级作为内在支撑,用企业发展的新实践,不断充实其内容,丰富其内涵。我们必须借助于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使之有一个现代化的转换改造。在中国商界,从南到北,“以儒治企”、“以德兴企”,并不是个别企业家的一时冲动,而是在探索合乎中国国情,更具有人文关怀的中国式管理之道。说到德国的企业,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工艺精湛、坚固耐用甚至达到极致;说到日本的企业,映入大家脑海的就是它们的产品经济适用,质量上乘。那么,以后说到我们中国的企业那就是我们的企业温柔敦厚,体现儒家的风范,我们的产品具有中国的审美意境,质量优异,性价比高,体现出中国企业独一无二的特色。浸润着“仁义礼智信”的中国企业必然会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屹立于广阔的全球市场,展示中国企业的特质。

三、在企业文化升级过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

国企改革在持续推进, 我们中交三航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由原来的中交三航工程船舶公司转型而来,主营业务也将从原来的水上打桩、远洋拖带转为海上风电新能源为主。如今,我们正站在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节点,但正是这一节点为我们升级企业文化提供了合适的契机: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突出企业的特点,在已有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的要求,对企业文化进行优化和提升,形成新的企业文化体系,开启中交三航新能源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一)以传统文化为魂建设优秀企业文化

树无根不活,企业文化无根不立。这个“根”和“魂”即传统文化。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层须认真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做好升级企业文化的规划,积极弘扬企业精神,灌输价值观念,激励员工工作热情,以这种持之以恒的行为凝聚人心,从而得到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

无论从吸纳传统文化中精髓的角度,还是从保持竞争中优势个性化需要的角度,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渊源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宝贵的资源库。传统文化中“人和”、“自律”、“慎独”、“中庸”等思想和观念,是对人、群体、社会终极价值深层次的思考,具有在精神层面引导和完善企业文化的功效,理应成为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石。现代职场中提倡的诚信、和谐、礼仪等价值观本就与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一脉相承。企业要做的就是把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个性融合到企业文化中,使之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最终起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善于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是升级企业文化的根基、关键和力量之源。

(二)以开拓创新精神开创企业的蓝海,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转型以来,我们中交三航新能源公司充分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依靠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开创企业的蓝海。公司致力于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密切关注海底电缆(管道)铺设,海上半潜驳运输等海工技术的研发。作为我公司上级公司的中交三航局公司加大科技投入,拥有多项海上风电自主知识产权及专利技术,一大批创新技术、创新工艺设备获得国家专利。礼记云:“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高素质的人才与创新能力一样是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我公司主要以项目部化运作的方式运行,让年轻的员工在项目部的具体工作中得到锻炼。公司党委及主管企业文化的部门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年轻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信,从而让每一位员工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逐步成长为德才兼备、富有专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真诚务实的企业文化氛围

中国企业普遍喜欢挂横幅、挂彩旗,到处都是标语、黑板报、宣传栏,以为这样做可以改变员工的心态,让员工积极向上,但是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很多口号既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明确的指引,不痛不痒的毫无实际意义。所以员工的应对一般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或者你说你的,他干他的,既不对抗,也不认同。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就是养成真诚、务实的企业文化氛围,不管什么事,一定要亲切待人,平等沟通,不要喊口号,而是做实事,用行动来影响别人。人们看事情通常都不是看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所谓的身体力行。所以,说得再好也没有用,员工关心的是管理层如何做。可以说,企业文化不是张贴在墙上,而是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企业文化建设不是轰轰烈烈地搞运动,而是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是让每一个员工发自内心地接受、同化,成为某种程度上的信仰、行为规范和一种自律。

任何一份产业的背后都需要可持续性的经营策略和企业文化,我们升级企业文化必须轻、巧、精、准地发力,不是粗放的,而是以精品式打造、塑造的方式去赢得市场的认可与尊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是长期的、制度化的,需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因人因事而改弦易张,必须尊重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同时,升级企业文化须聚焦市场走向,讲求人文发展、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的方式,能更为有效地凝聚人心、荟萃要素、瞄准有效需求、进行精准塑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四)创新活动载体,提升企业文化认同靠“走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职工队伍的文化层次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越来越强。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导致职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多样化。不同的年龄层次群体和同一群体、个体之间的差异,决定了提升企业文化认同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时代性。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和人们思想变化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与情况各异、复杂多变中的人们思想实际相适应,增强吸引力与凝聚力。

要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载体就必须由千人一面、说教空洞、照本宣科为主的空泛形式向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有机结合转变。比如:当下做慈善是一种符合时代潮流的充满正能量的行为,我们可以引导青年员工或者热衷慈善的所有员工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去福利院、孤儿院等地做义工,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员工的子女参与,既融洽了亲子关系,从小培养子女各方面的能力、慈悲的情怀,又让传统文化的精华得到了发扬光大,易于为青年员工所接受,何乐而不为呢?又如:集团内其他兄弟公司发起在小区中居民用废旧电池换回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等形式的活动,提倡环保理念的同时,承担企业必要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美誉度。

由此可见,用富有时代感的、走心的并且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进行细致具体的企业文化升级建设,必然会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凝聚力与感召力,使企业文化得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提升。

结束语:企业文化既是对企业发展成就和经验的梳理提炼,也是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养分、从具有普遍价值的现代商业文明中不断得到启发。经过循序渐进地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必然在原先的基础上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升级后的企业文化一定是散发着传统文化光芒,积极向上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的,有具体的行为规范,并且为员工所信仰。员工的价值观一旦被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并与普世的价值观相一致,大家就会在道德层面产生优越感。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尊严而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把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作为己任。企业由每一个员工组成,高素质的员工必然组成高素质的企业,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必然体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风貌,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 高建华.赢在顶层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

[3] 赵国浩.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企业文化建设传统文化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