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2016-04-21卢俊波

关键词:氟伐他汀氯吡格雷脑梗死

卢俊波

(恩平市君堂镇君堂中心卫生院,广东 恩平 529454)



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卢俊波

(恩平市君堂镇君堂中心卫生院,广东 恩平529454)

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脑梗死的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脑梗死治疗的患者中选出92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每组46例患者。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引入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血脂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明显高于对比组80.43%(37/46)。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但研究组患者下降趋势明显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并改善其血脂的水平,具有极为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脑梗死;氯吡格雷;氟伐他汀;疗效;血脂变化

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类疾病,其不仅会影响患者脑血管的功能,还会对脑部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使患者的生活和活动能力受限。本研究即是对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治疗该类疾病的新方法,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脑梗死的92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患者的年龄从42岁至6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9.73±8.06)岁,患者的发病时间从3h到25h不等,平均发病时间为(16.18±3.72)h。对比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从41岁至63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9.56±8.01)岁,患者的发病时间从5 h~25 h不等,平均时间为(16.29±3.06)h。两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每组46例的两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比组,治疗方法包括补充患者缺失水分,调节患者脑部代谢,为患者使用颅内降压药物等,同时根据患者出现的高血压或高血糖病症进行治疗,采用口服方式使用阿司匹林,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聚集。

对另外一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引入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疗法,两种药物均采用口服治疗方法,其中氯吡格雷每天服用75 mg,氟伐他汀每天服用40 mg,两种药物均需要连续服用[1]。

1.3疗效判定标准本次研究中,疗效显著患者,其血脂指标改善明显,患者能够生活自理;治疗有效患者,其血脂指标具有一定程度改善,患者能够在他人辅助下完成日常活动;治疗无效患者,其血脂指标没有任何变化或严重,患者无生活自理能力。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表[n(%)]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变化对比表±s,mmol/L)

从表1,2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均低于对比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指标则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梗阻属于脑血管动脉或微血管因血栓引发缺血症状,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影响脑部组织和脑部神经的功能,严重时则是引发脑组织坏死,这一疾病在临床上的致死率和致畸性极高,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2]。

引发这类疾病的原因在于患者血液内血脂含量较高,导致血液粘稠度上升,在血管内形成血栓,而血小板则会在血栓部位聚集形成粥样斑块硬化,导致局部血流受阻,而一旦斑块发生脱落,就会导致远端血管流通受阻,影响局部血液循环[3]。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药物为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其中氯吡格雷属于二磷酸腺苷的受体阻滞剂,其能够有效作用于血小板的外膜,与其ADP受体发生结合,使得血小板与血栓的粘附能力下降,降低了血小板的聚集效果。另外,这种药物在使用后还不会出现阿司匹林的缺血不良反应,较为安全有效。而氟伐他汀则属于羟甲戊二酰辅酶A的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有效对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进行移植,临床研究显示,这一药物的作用靶器官为肝脏,专一性和特异性较强,对内源性的胆固醇合成具有极佳的抑制作用,有效降低了血浆当中胆固醇的含量[4]。将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既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的局部凝集,又能够改善血液环境,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血栓的形成。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患者血液中血脂含量改善情况明显。

参考文献:

[1]孙宏春,张锋.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1,18(10):51-52.

[2]曾颖,许姿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应用对血小板聚集率影响的Meta分析[J].循证医学,2010,08(03):162-166.

[3]吕苏花,鞠德峰,王聪聪,等.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医药前沿期刊,2011,22(24):209-210.

[4]舒可,郭莞莹,罗晓惠,等.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云南医药,2012,33(01):49-50.

(收稿日期2015-11-28)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2.040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2-0204-02

*作者简介:卢俊波(1977—),男,江西高安人,主要从事临床神经内科工作。

猜你喜欢

氟伐他汀氯吡格雷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氟伐他汀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影响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