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2016-04-21

关键词:Meta分析心律失常胺碘酮

李 长 陈 磊

(解放军第86医院内一科,安徽 涂县 243100)



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李长陈磊

(解放军第86医院内一科,安徽 涂县243100)

摘要:目的采用meta法进行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研究。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进行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知网,VIP,万方,EMbase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采用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文献,要求文献的研究方法为上述2种药物的随机对照实验,选择其中符合标准者24篇为研究对象,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结果静脉注射和口服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2种药物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情况相当,但是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心律平。

关键词:心律平;胺碘酮;心律失常;疗效比较;meta分析

心律失常具有进一步恶化形成心理衰竭的潜在威胁[1],严重的心律失常将会形成心源性猝死,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进行早期的控制和治疗,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药物为心律平和碘胺酮[2],临床上有关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研究报道较多,采用meta分析法进行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进行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知网,VIP,万方,EMbase数据库中发表的24篇有关采用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文献为研究对象。

1.2纳入标准(1)文献的治疗药物为心律平和胺碘酮,研究方法为随机对照实验;(2)患者的诊断标准符合《内科学》(第七版)中有关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3];(3)2组患者的其他基础治疗完全形同,给药方式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给予存在明显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患者采用静脉给药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给予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口服给药;第四,疗效判定参考ESVEN标准分为[4]显效(心律失常减少超过90%)和有效(心律失常减少超过50%)以及无效。

1.3排除标准[5](1)排除重复报道以及数据不详的文献;(2)排除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存在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的患者;(3)排除研究对象年龄超过80岁者;(4)排除存在既往神经疾病史以及恶性肿瘤患者;(5)排除对治疗药物过敏或者过敏体质者。

1.4方法检索的关键词为心律平,胺碘酮,心律失常,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检索时间范围为2010年1月~2015年1月,检索的数据库为知网,VIP,万方,EMbase,共检测到80篇文献,排除其中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整理出24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由2名专业评价员就文献的资料进行提取[一般资料,合理性评价以及研究结果分析(包括OR值和95%CI)]和交叉核对以及进一步的Meta分析。

1.5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文献的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Rev Man5.3软件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首先进行异质性检验[6],当检测结果存在异质性,采用χ2检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整合和进一步的Meta分析;当检测结果为非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计算95%CI,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律平与胺碘酮静脉给药和口服用药的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采用静脉给药的随机对照试验共15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临床实验不存在异质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整合和Meta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静脉给药时,胺碘酮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心律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口服用药的随机对照试验共9组,异质性分析表明临床实验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整合,Meta分析得采用口服用药时,胺碘酮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心律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Meta分析情况

2.2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共有16组随机对照试验就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进行报道,经过异质性检验,各个实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经过Meta分析,心律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胺碘酮为14.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OR为0.85,95%CI为0.62到1.16,P>0.05)。

3讨论

根据资料[7],心律失常的致病原因与患者心肌细胞出现钾,钠,钙离子的通道顺序开放异常有关,存在进一步恶化形成心理衰竭以及心源性猝死的威胁,因此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为心律平和胺碘酮,这两种药物的具体疗效研究报道一直是临床有关研究人员的重点研究对象。

文章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进行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知网,VIP,万方,EMbase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采用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检索,胺碘酮[8]是一种多通道的阻滞剂,具有较强的心率快时阻滞作用和阻断钾通道,阻滞钙通道和非竞争性阻断作用,作用机理在于扩张患者的外周动脉,降低阻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心律平是常见的一线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较强的消除室早的租用和钠通道的抑制作用,研究对文献进行严格的评价,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后进行异质性检验,进一步进行Meta分析,根据研究结果,胺碘酮静脉给药和口服用药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心律平;另一反面,2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情况相当,但是采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心律平。

参考文献:

[1]钱慕仪.抗心律失常药研究新进展[J].当代医学,2010,4 (2):2234.

[2]杨宝峰,蔡本志.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2(6) :81-82.

[3]李宁,仙新平.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9 (4) :67-68.

[4]张美玲.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7 (2) :142-143.

[5]周承操,冼树标,何建文.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3 (3) :76-77.

[6]谢彦军,任新燕.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2,24(2):3787-3788.

[7]袁玉莲,戴立华.静脉应用盐酸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21 (3):777-778.

[8]冯艳,李国梁.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3 (7):1405-1407.

(收稿日期2015-11-20)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2.018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2-0166-02

*作者简介:李长(1980—),男,皖寿县人,本科(在读),主要从事临床呼吸内科工作。

猜你喜欢

Meta分析心律失常胺碘酮
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大出血临床治疗中应用的Meta分析
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