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LMDI模型的长三角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016-04-19魏自花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魏自花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变异系数对长江三角洲的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发现三类行业的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差异呈不断上升趋势。然后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MDI),从服务业结构、服务业发展强度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2004-2012年长江三角洲各类服务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主导驱动因素,服务业结构的作用很小,甚至会阻碍服务业发展。文章指出,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来促进长江三角洲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 经济发展 影响因素 服务业结构

相关文献概述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依据与标志。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以及低能耗等特点,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于一体,有较大的就业容纳能力。自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经济重心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产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逐步处于优势地位,全球产业结构的总趋势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因此,服务业发展受到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Guerrieri and Meliciani(2005)采用OECD中11个国家服务贸易及工业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技术差距法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力两个方面来考察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造业所引致的需求规模及制造业结构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显著。Bell(1973)提出在后工业社会即服务社会时期,由于人们对教育、医疗卫生、娱乐等服务的需求增加,致使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劳动者就业结构发生转变,服务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江小涓等(2004)运用多元变量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城市化进程等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韩德超等(2008)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东中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专业分工深化、服务效率提高、非国有化产权比重提高对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工深化对东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显著,产权结构改变对中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显著,分工深化及非国有化经济比重增加对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显著。朱胜勇(2009)采用OECD中15个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1992-200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选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制造业中间需求、服务业中间需求、信息技术水平和市场环境变迁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陈婷等(2009)采用1997年和2002年陕西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构建服务业发展因素分析模型,运用结构分解技术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是推进生产服务的外部化、专业化。曾春水等(2012)对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人均GDP、内外部联系、消费能力、政府支持力度、经济密度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邱瑾等(2012)基于MESS模型,运用Bayes方法对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研究表明: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人口密度、工业产值和地方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对服务业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不到全国3%的国土面积,实现我国25%以上的经济产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以服务业为主导,是长江三角洲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LMDI模型分析长江三角洲服务业发展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长江三角洲服务业发展演变

(一)长江三角洲服务业及各分行业发展演变

文中长江三角洲服务业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GDP等相关数据来自2005-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统计年鉴,由于2004年之前服务业分行业的统计口径不一致,为统一长江三角洲服务业各行业的统计口径,故选取2004-2012年进行分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口径,服务业按新行业分类标准划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共14个行业。同时为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选取以2004年为基期进行价格变换。

得出2004年长江三角洲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为9717.38元/人,到2012年增加到22784.96 元/人,增加了1.35倍,年均增长率为11.24%,说明期间长江三角洲重视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呈快速发展趋势。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2004-2012年长江三角洲分行业的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均有显著增加。其中,上升速度最快的是金融业,人均服务业增长速度达到17.78%,其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6.61%)、批发和零售业(12.71%), 这些行业是服务业人均增加值增长的主要动因,其重点发展能有效提高长江三角洲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而2004年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居长江三角洲前3位的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人均增加值分别从3404.71元/人、1788.30元/人和1576.44元/人增加到2012年的8869.01元/人、4243.80元/人和5839.35元/人。其中,房地产的年均增长率最低为11.41%,增长速度低于金融业,说明金融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成为服务业新的引领行业。

(二)长江三角洲服务业各分类行业发展演变

基于城市发展动力及产品性质把服务业划分为三类: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分别用Ⅰ类、Ⅱ类和Ⅲ类表示。2004年Ⅰ类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为5779.30元/人,到2012年增加到14707.65元/人,增加了1.1倍,年均增长率为12.39%,无论是在增长量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均高于其它两类。期间,Ⅱ类和Ⅲ类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97%和9.73%。

为了进一步说明各分类行业对服务业发展的贡献程度,文章计算了分类行业对服务业发展贡献率,由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变化趋势。2004-2012年长江三角洲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从9717.38元/人增加到22784.96元/人,其中,Ⅰ类行业贡献率为68.33%,是长江三角洲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Ⅱ类行业的贡献率最低,仅为13.33 %。由于金融危机波及到消费性服务业,致使2008-2009年Ⅱ类行业对服务业的发展呈负贡献率。

(三)长江三角洲服务业的空间差异分析

2004-2012年,三类行业的人均服务业增加值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速各异。从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量来看,2004-2012年第一类行业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量为8928.35元/人,高于第二类行业(1742.43元/人)和第三类行业(2396.68元/人)。从年均增长率来看,第一类行业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2.39%,高于第二类行业(8.97%)和第三类行业(9.73%)。可见,近8年来第二类、第三类行业与第一类行业的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差距仍在扩大。为了进一步阐述长江三角洲分类行业的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变化的差异程度,采用变异系数进行分析。变异系数为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可以用来衡量分类区域发展速度的差异。通过计算,发现2004-2012年长江三角洲三类行业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的差异呈逐步扩大趋势,变异系数由2004年的0.6821上升到2012年的0.8141。

长江三角洲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一)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在服务业发展的指标选取方面,主要选取服务业增加值,同时为了消除人口变动的影响,最终选取了人均服务业增加值。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本文主要从服务业结构、服务业发展强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来探讨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其中,服务业结构用来反映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构成情况,探讨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新方向;服务业发展强度用来说明地区政府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及干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民可支配收入和生活质量,进而影响服务需求。

根据LMDI分解模型,可计算出各因素对服务业三类行业及分行业发展的贡献率,如表1所示。其中,Ⅰ、Ⅱ和Ⅲ分别代表服务业结构贡献率、服务业发展强度贡献率和经济发展贡献率。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004-2012年服务业结构对第一类服务业发展的贡献率为9.03%,远低于其他两个因素,说明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市场化进程缓慢,产业化水平不高,网络信息技术在第一类行业的引领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服务业发展强度综合反映了社会各界组织或团体对服务业发展的特别关注,这根源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与深化政策。2008-2009年服务业发展强度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贡献率为28.21%。从发展的视角来看,服务业发展强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贡献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趋势,2004-2012年贡献率仅为17.09%。总体来说,2004-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贡献程度为73.88%。这表明经济的高速发展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支撑与创新发展能力。从我国服务业发展背景来看,未来一定时期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这对长江三角洲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重要契机。

(三)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服务业结构对消费性服务业的贡献率为负值,2004-2012年贡献值为-24.02%,远低于其它两个因素,说明第二类行业产业规模偏小,结构性优势有待加强。经济发展对消费性服务业的贡献率最高(100.72%),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背景下,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准,现实的较高层次消费需求促使第二类行业蓬勃发展。而第二类行业的稳定增长能有效扩大内需,且低耗能又能吸纳劳动力,进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分行业来看,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贡献率113.28%,说明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的提升,消费需求的升级和多样化,为该行业的增长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服务业结构的贡献率为-43.22%,说明行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较低,需要创新发展模式。

(四)社会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004-2012年第三类服务业的变化量为2373.12元/人,是长江三角洲服务业增长相对缓慢的行业,说明社会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政府资源开放度有待进一步释放。其中服务业结构、服务业发展强度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14.69%、21.55%和93.14%,表明社会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但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及经济增长促进社会性服务业的发展。从分类行业来看,服务业结构对科技及地质勘查等相关行业的贡献率为正值,相比较而言,该行业的结构较合理、水平略高。服务业发展强度和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贡献率均高于其它行业,说明国家政策与财政支持等因素是教育发展的驱动力,同时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贡献率最高,较好的教育环境、较多的教育资源及灵活的教育交流模式根源于经济发展,因此教育的蓬勃发展主要归功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主导因素。

结论与建议

经济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并且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呈增强趋势,说明经济的高速发展显著提升服务业技术支撑与创新发展能力,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从服务业结构来看,其促进第一类服务业的发展,阻碍第二类服务业和第三类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强度对服务业发展的贡献率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反映出2004-2012年政府的支持力度有所弱化,使得服务业的增速减缓。

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与占比保持快速增长与提升,其发展代表着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对长江三角洲服务业的贡献率最高,而且增长势头良好,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的比重和地位进一步提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就生产性服务内部行业的动态变化来看,服务业结构对金融业的贡献高达36.07%,但低于其它两个因素,因此金融服务要吸收引进好的政策和技术,推动商业模式手段创新,带动服务形式革新,拓宽多元化合作方式,提升服务模式现代化水平,进而优化金融业内部结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经济实力的增强能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推动技术手段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效率与质量,提升竞争优势。总之,着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增速提质,应着眼于行业自身发展与改善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促使生产性服务业快速有序发展。

消费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有效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服务业结构对各行业的贡献率均为负值,表明产业结构处于表层高度化,内部结构以传统行业为主,其内含的技术水平较低。从我国服务业发展背景来看,消费主导与服务业推动这一组合逐渐成为新的增长动力,因此消费性服务业要在服务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

社会性服务业是长江三角洲服务业增长相对缓慢的行业,环境、卫生以及社会福利业等社会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均等化,制约社会性服务业的发展。从内部行业动态来看,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贡献率为137.65%,远高于其它两个因素,经济增长能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培养优秀技术人才,推进服务业的发展。社会性服务业发展需要服务意识的强化、服务理念的创新,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化、多样化,逐渐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PaoloGuerrier,Valentina Meliciani.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5,16(4)

2.Daniel Bell.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 New York:Basic Books,1973

3.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1)

4.韩德超,张建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2008,21(6)

5.朱胜勇.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OECD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分析[J].城市问题,2009(7)

6.陈婷,苏秦,韩丹.基于结构分解技术的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1)

7.曾春水,王开泳,蔺雪芹,许玉玲,张蕾.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差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9)

8.邱瑾,戚振江.基于MESS模型的服务业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以浙江省69个市县为例[J].财经研究,2012,38(1)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