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交流与讨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2016-04-19陈娅明

关键词:教学功能功能

陈娅明

【摘要】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有关要求,着眼《必修1》、《必修2》“交流与讨论”这一栏目,对该栏目在教材中的功能;教师在具体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更好利用这一栏目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交流与讨论 功能 问题的描述 原因分析 教学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21-02

一、“交流与讨论”栏目在教材中的功能

“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按照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了“问题解决”、“信息提示”、“资料卡”、“科学史话”、“拓展视野”、“交流与讨论”等多种栏目,内容新、功能多,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凸现学科特点和时代要求。其中“交流与讨论”是突出的栏目之一,《必修1》中设置了14处该栏目,《必修2》中共设置了十八处该栏目,非常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并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实现学习方式多样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体现教材内容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不仅丰富和拓展学生知识面,而且为学生进一步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引导。

二、教师在应用该栏目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笔者在教研组内相互听课中发现,周围同行在使用“交流与讨论”这一栏目时,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1)有的教师只是流于表面,对该栏目稍加一提,粗粗带过,根本没有挖掘出教材在此处设立该栏目的真正用意,没能用好这一素材。(2)有更多的教师则偏重知识与技能目标,认为这些栏目可有可无,所以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完全剥夺了学生“交流与讨论”的时间。(3)还有个别教师还是老一套,不管栏目呈现何种形式,一律采取一讲到底、包办包揽,这就使该栏目无法发挥其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分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穿新鞋走老路”还相当普遍。新课程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合作学生、探究学习,于是教师将“交流与讨论”栏目进行分组讨论,大有上课必讨论之势。然而不难发现,很多讨论,根本就流于形式,教师和学生一样弄不清课堂这几分钟的讨论目的是什么,常常泛泛而谈,浅尝辄止,完全是为了讨论而讨论,最终使教学失去了中心,失去了方向,从而背离了教学新生成的目的,使目标无法落实。

2.教师专业知识不丰富,缺乏熟练驾驭课堂开放式问题的丰厚底蕴。在实施“交流与讨论”栏目活动时,有些教师无法也不愿接受处理学生在讨论时的另类发言,于是就产生了听而不闻,或有选择性地接受等现象,很大部分的原因就在于教师专业知识不宽广而无法正面正视它。信息社会,课堂已不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和场所,很多时候,有些学生的某些知识面已超过了教师,因而会提出与教师原先设计不同的答案。

3.受标准化考试的影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虽然新课改宣传得轰轰烈烈,但事实上,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始终停留于考试目标上,因为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卷面成绩。考试是笔试,试题类型和答题模式固定,标准答案也有一定规律可找。这导致了许多教师形成了“标准答案”情结,追求认识上的统一。哪怕是就栏目让学生谈认识,谈想法,但最终的答案往往不是学生的真实想法。故课堂上所谓的互动,其交流与讨论的不是思想、情感,而是标准化的答案。

4.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贫泛,只求平稳,不求创新。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但教师的惰性使很多教师囿于自己长期形成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问题设计只考虑自己如何教,而没有考虑学生怎样学,如何想。教学理念的落后,教学艺术的贫乏,难以捕捉课堂生成精彩瞬间,难以整合课堂有效的资源。

这样的教学不但不能使学生学会用化学眼光和思维去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相反还会冲淡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研究欲望。作为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利用好教材中的各种小栏目,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渗透其中。下面谈一下笔者对“交流与讨论”栏目在应用时的一些心得。

三、合理运用“交流与讨论”栏目内容,发挥该栏目的多种功能

(一)作为新课引入——课堂点睛

一个好的导入就是一个精彩的开场白,能马上吸引听众的注意。我们在费尽心思设计各种导入方案时,不如就地取材,利用“交流与讨论”栏目作为新授课的导入。

【案例1】必修1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引入,可以利用“交流与讨论”栏目中提到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课中学生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各种物质的分类,自然就引出了本课的内容——关于物质分类的各种方法。

新授课中两个知识点连接的是否紧凑合理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课堂效率。利用该栏目可以将一节课前后两个知识点很好地连接起来。

【案例2】必修2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中,“交流与讨论”中提出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上滴一大滴含酚酞的食盐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滴液周围逐渐呈现红色,并慢慢形成褐色的锈斑。试说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课中学生根据原电池的知识,轻松的解释了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并且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前后两个知识点连接地自然紧凑,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作为探究活动——激发兴趣

探究学习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增强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交流与讨论”栏目存在大量的可供探究的资源,作为教师,我们要好好的利用,积极引导,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讨论等多种方式,经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将此栏目真正作为一个研究型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案例3】必修1专题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该栏目提出根据要求设计分离与提纯的实验方案,并将方案与同学交流讨论。这里共提出两个设计方案:粗盐的提纯与KCl中提纯KNO3。课中,同学们经过方案的设计及相互间的交流,不仅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对科学过程的感受。

(三)作为课题讲评——减轻负担

这种情况,该栏目一般出现在教材的中间或后面。

【案例4】必修1专题1“交流与讨论”中提出,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微粒的集合体所含的微粒数目都相同,1mol微粒的质量往往不同,那么,1mol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计算1mol这些物质的体积,并将结果填入表。课中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固、液、气三态出现了不同现象,而且,学生经过相互间的讨论,概括出了影响物质体积的几种因素,既巩固了新知识,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作为课后阅读——渗透STS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学发展密切相关,并广泛和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利用“交流与讨论”栏目提供的特色素材,将化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案例5】必修1中“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防止钢铁腐蚀常用的方法”必修2中“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农药的演变史”,“应用化学原理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等等,都可以作为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STS教育。

总之,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合理地利用和开发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的素材,努力使“交流与讨论”栏目的教学过程与科学探究的实际操作过程实现相互的和谐统一,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锡凤,汪阳.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8):32—33

[2]张本灿.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7):28—29

[3]张新宇,王祖浩.上海教育科研,2008,(7):85—87

[4]江锡钧,沈理明.化学教育,2010,(1):32—33

猜你喜欢

教学功能功能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浅谈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