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2016-04-19董新芹

关键词:美育渗透中职生途径

董新芹

【摘要】审美素养是构成人的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生的审美修养却不容乐观,表现为行为上的举止粗俗、言语不雅,精神追求上的低级趣味、境界不高,审美缺失尤其严重。所以,培养中职生的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就已成为教育者亟需承担的任务。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在语文课堂的诗情画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重要而有效的美育途径。

【关键词】中职生 美育渗透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78-02

一、引言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报考普通高中落选的初中毕业生,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和思想道德素质偏差。在学习上,他们表现为厌学、畏学、缺乏探究知识的兴趣和动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行为上,他们举止粗俗、言语不雅、修养偏低;在精神追求上,部分中职生追求低级趣味、审美情趣、审美境界不高。加之受社会风尚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受低俗、庸俗、媚俗之风的严重冲击,直接影响了中职生的审美修养的提高。他们追求感性的、物质化的东西,他们有着强烈的追求美的愿望,但是缺乏相应的审美知识,这就进一步造成了中职生综合素质不高,难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其中美育的缺失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借助课堂平台进行的,因此,关注并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成为必然,并且语文课堂也必须成为渗透美育、提高中职生的各种能力的主要阵地。

1.上好第一课,引领中职生步入美的殿堂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作用,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称为“首因效应”;而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对其后的信息的理解、组织有较强的定向作用。【1】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人格美、仪态美、教学美等,因为这些美都会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传递给中职生并影响着他们。作为教师,对待学生要用充满激情与爱的言语,注重鼓励和赏识,致力于创设审美愉悦课堂氛围,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上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继而,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在美的殿堂里徜徉,即使是学习文言文学生也觉得很兴奋,很有趣、很愉快。

2.创设美境,唤醒中职生的审美意识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优秀的作品之所以流传下来,恰恰是因为作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乃至心血和生命寄托于作品中,从而让作品富有生命力,并且常读常新。“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中职生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语文教学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景,让中职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借助想象的翅膀,更好地去体验,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讲课的一开始精心设计导语或者是充分利用影视、录像、音乐等手段导入。

例如,以《过万重山漫想》为例,首先,播放一段有关三峡的视频来创设情境。那狂暴的江流,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面对这一奇景之美,借助音频、视频,中职生立刻沉浸在这种江水滔滔,一泻千里的情境中,在长江三峡绮丽险峻的自然风光中,情绪高昂。

3.加强诵读,激发中职生的审美情感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赞可夫也说:“审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而要想激发和调动中职生的审美情感,加强朗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根据不同的文体以及不同的语言风格,采用多种朗读方法调动、增强中职生的审美体验,才能更好地激发中职生的审美情感。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全班齐读、中职生领读、小组接力读、分角色朗读等。在朗读中,采用不同的朗读节奏和轻重音调,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这样指导学生朗读:一开始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一小节,三个“轻轻的”一定要轻读,通过读,我们方能领悟到诗人不愿惊扰康桥静谧温馨的一腔柔情,这种轻柔缠绵的基调,从而使诗人悄悄地走了,康桥却永在心头,挥之不去。教师通过声音节奏的处理,从而把文本内容准确、形象、灵活地讲解出来,从而使中职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并能达到审美的愉悦。特别是诗词歌赋,一定要注意加强朗读,当我们读到精彩尽兴之时,定会沉浸在这种舒缓和谐、洒脱自然般的音乐境界中而不能自拔。

4.体验文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中职语文教材,其内容丰富多彩,有民族文化中诚信守义的优良传统;有用一个生命支撑另一个生命的人性美;也有在逆境中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的精神;还有吃苦耐劳,热情好客,疼爱儿女的无私而又伟大的亲情美。所有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在陶冶着中职生的情操,丰富着中职生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正确引导中职生去体悟,去领会这些美好的人性美,品质美,从而帮助中职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以刘心武的《十首足矣》中选取的杜牧的《清明》为例,用心品读这首诗就会发现,此诗营造出的不仅是如画如乐、清新明丽的意境,而且更重要的是蕴涵着一种温馨的人性,在“行人”与“牧童”的亲合之中,体现出一种对人生乐趣的健康追求。教学时,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悟读从而更好地去感悟并内化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那就是人世间最朴素、最纯真、最美好的人性之美。通过一首一首唐诗的品、悟,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启发和熏陶,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也就充盈在内心之中。如此,培养中职生的人文情怀和正确的世界观、健康的审美观也就水到渠成了。

5.强化写作,鼓励中职生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理应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鼓励中职生进行写作。让中职生多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多读书、多看新闻报纸,从而多积累材料,继而养成随时写作的好习惯。哪怕是一句话,一个优美的句子,一段感触深刻的故事都可以。例如,在学习完《世间最美的坟墓》后,让学生尝试表达坟墓的美;学习完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可以让中职生续写贝尔门在凄风苦雨中画最后一片叶子的情景;也可以让中职生写读后感、观后感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且,渗透美育是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该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学习理论并付诸实践,深入挖掘审美因素和审美渠道,将美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从而使中职生得到全方位的审美熏陶,有效地提高中职生的审美能力,继而完善人格,美化人生。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美育渗透中职生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