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做中学”理念下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探索与实践

2016-04-19吴孝容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做中学中职教学

吴孝容

【摘要】本文从当前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以中职《电工实训》课程某一节知识点为例,通过科学地进行学习环境设计、学习工具设计、学习评价设计,反思教学案例中的亮点和创新点,旨在摸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 中职教学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45-01

当下,在创新中职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热潮的影响下,探究学习、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在我国中职教学中已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上了。可是在这些教学模式运用的背后,却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那就是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真正辅助学生展开学习,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为这些复杂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枯燥的课堂内容更直观、更生动。提高知识点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但从中职部分信息化教学现状来看,信息化教学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实践和认识上的误区,信息技术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片面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过程并没有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也有相当多的老师把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当作是不可或缺的加分元素,忽视了教学过程的设计;甚至有不少教师过度关注和夸大课件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这些课件中的素材吸引过去。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分析

本文以《电工实训》中的“二控一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排故”这节内容为例,开展中职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本教学单元在现有学校实训条件下可以创设的教学资源有:①极域电子教室V4版网络教室教学广播软件。②电工技能与实训项目式教学仿真软件。③网站及资源交流QQ群。④摄像头、Maye软件。⑤教师设计制作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1.学习环境设计

(1)活动组织设计:该学习共同体由教师、学生、网站组成。其中教师不是共同体的中心,而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监督者的角色;网站提供学生资源库信息;学生是该共同体的中心,依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理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每组四至六人,学校有网络而且家里有电脑,能上Internet网,以便能及时上网搜寻相关二控一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排故学习资料及求助资源。

(2)任务目标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划分学习任务,全班通过网络共同完成电路图设计,资料的搜集与提交,教师及时整理学生上传的资料,并做好实训电子文档,从而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运用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

(3)学习过程预设: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通过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如何来设计两地控制一盏灯的电路图。指导学生通过 Internet搜集相关资料;其次是设置协作式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伙伴关系。先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基本面,再通过组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最后通过组间交流分享到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次是设置虚拟仿真操作环境,通过引入电工技能与实训项目式软件,为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上的后顾之忧。

(4)资源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学生自己提供二控一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排故电路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由教师提供自主开发的网络学习平台,平台上有相关的知识拓展、微课视频、仿真软件等,弥补学生资源的局限性和准确性;

(5)策略设计:包括两个维度,第一维度是教学策略的设计,依据建构主义教学观,倡导学生借助学习工具,建立合作伙伴,协作探究,快乐体验做中学;第二维度是指导策略设计,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体间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提出学习问题(电路如何设计),引导学生借助相关二控一电路图设计主题资源展开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必要的咨询与帮助,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动性。通过查找、调查、推理、设计等实践活动,规划解决电路图的设计方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意识。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学习工具安排

(1)使用信息工具。如:网络、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收集相关二控一照明电路学习材料,并加以分析,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2)使用反馈工具。如:摄像头,让学生通过摄像头时刻拍摄每一步操作过程,教师适时记录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反馈,从而弥补实训课反馈不到位、不及时等问题。

(3)使用交流工具。如:使用极域教室V 4 版网络教室教学广播软件,便于老师适时记录、辅导学生的学习,同时便于学生的演示交流。建立师生QQ群,方便学习资料的提交与相关问题的咨询:网站同时也可作为组间分享工具,用于组间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沟通能力的提高。

3.学习评价设计

(1)学习效果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多维度评价、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作业评价。

(2)教学反思:依据教学效果,对教学活动做出有效反馈,以期螺旋式提高教学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反思

本文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通过技术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就显得自然而迫切,从资源的收集、提交、分析到协作学习与效果评价,无一不是靠信息技术来支撑的。

1.在资源的收集、提交阶段,突出的是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环境,学生上网条件不统一,笔者就寻求了任务分工,结合QQ交流群的办法来解决,甚至可以借助手机等工具。

2.在资源分析阶段。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突出考虑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它既可以整理个人学习情况,也可以描述团队学习过程情况,在此基础上再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3.在技能操作阶段。使用了自主开发的网络学习平台。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手脚,学生可以尽情地在在网站上根据教师提交的资源实践自己的操作而无需担心是否能完成电路的安装。总之,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学习平台的搭建,又要考虑技术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电化教育研究.2012,(2).

[2]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周玉芬,刘跃明.网络环境下基于资源利用的自主探究学行动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4]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5]荀莉.浅谈信息技术在职业学校教学和实训中的应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4).

猜你喜欢

信息化课堂做中学中职教学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类信息化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信息化课堂体验, 创新型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