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美洲国家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的特点和今后发展趋势

2016-04-19王瑜

关键词:外语教育

【摘要】南美洲各国在倡导语言多样性,推动民族和谐和社会发展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各国的语言教育政策和语言发展风格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南美洲各国殖民统治时期,独立建国后时期以及20世纪后期三个时期的语言教育政策的特点,归纳了其语言教育政策的转变,总结了南美洲国家中汉语地位的提升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言教育政策 南美洲国家 外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38-02

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面积达1,784万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亿8千万,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共12个独立国家,均属发展中国家。本研究对南美洲各国的语言教育政策进行考察,分析其历程,总结其成就,概括其经验教训。

一、南美洲各国语言教育政策发展的特点

本研究考察了南美洲各个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分析总结了其四个发展历程,殖民统治前的南美洲的语言教育政策,殖民统治下的语言教育政策,独立建国后的语言教育政策和20世纪后期的语言教育政策。

1.殖民统治前的语言教育政策

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开拓者。安第斯山脉中段高原地带是南美洲古文明发祥地。早在公元10世纪前后,居住在这一带的印第安人部族──印加人,建立了以秘鲁南部库斯科为中心的印加帝国。到15世纪鼎盛时期,其疆域北起厄瓜多尔北部,南达智利的塔尔卡,人口约900~1200万。光辉的印加文化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哥伦比亚、智利南部和巴拉圭是印加帝国以外人口较集中的地区。当时的语言教育政策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父母将其语言传给孩子,少数富裕起来的印第安人组成了学社,传授当地的语言和文化。

2.殖民统治下的语言教育政策

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入侵。葡萄牙侵占了巴西,西班牙统治了除巴西以外的南美广大地区。16世纪末,英国、法国和荷兰殖民者经过激烈争夺,分割了圭亚那地区和近海一些岛屿。从此,全洲进入了长达 300年的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先后在南美洲建立了秘鲁(包括秘鲁和智利)、新格拉纳达(包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和拉普拉塔(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和乌拉圭)3个总督辖区,葡萄牙在巴西建立了总督区。由于殖民者千方百计强化殖民语言,使南美洲各个国家语言教育政策逐渐成为殖民国语言政策,呈现出独尊宗主国语言政策的重要特征。一是强化宗主国语言的法定地位,几乎南美洲国家都将宗主国的语言列为法定官方语言。二是在各中学,高校都大力开设宗主国的语言课程,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英语,法语,荷兰语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三是大力倡导宗主国文化,将欧洲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渗透到南美洲的各个国家。

3.独立建国后的语言教育政策

到18世纪后半期,宗主国所竭立维护的殖民制度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个主要矛盾的发展,推动着南美洲人民走上独立战争的道路。1810年,武装起义烈火燃遍整个南美洲。经过十多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西、葡殖民统治。到1826年,相继建立起10个民族独立国家,只有圭亚那等少数地区尚处于英、法、荷殖民统治之下。独立后,土生白人地主阶级掌握了多数国家的政权,实行独裁统治,维护大庄园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地主阶级重新倡导本民族语言,各个国家分别制定语言教育政策,强调印第安语的地位,重新将印第安语作为本国的语言,并且排斥其他国语言,作为巩固新政权的有力工具。

4.20世纪后期的语言教育政策

20世纪,南美洲经济发展迟缓,英、美等国乘虚而入,将各国变成他们的原料供应地,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的场所。特别是日渐崛起的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有利的地理位置,排挤其他国家的势力,成为南美洲的霸主。在与霸权主义斗争的过程中,英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南美洲各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单一的本民族的语言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迫使各国纷纷倡导多元化的语言教育政策。英语,法语占据主导地位,汉语也因中国的强大逐渐被政策制定者所关注,不断的推动汉语的学习和普及,很多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立了起来。

二、南美洲各国语言教育政策的转变

南美洲的文化原以印第安人的文化为主,欧洲殖民者于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后引进黑奴以补充劳力,使本区血统复杂。因西班牙及葡萄牙带来的拉丁文化长期居主导地位,故南美洲常被称拉丁美洲,但印第安文化并未消失,且融入欧洲殖民者文化,非洲黑人文化,美国文化,他们之间彼此冲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教育政策,随着时间的发展其语言教育政策也不断的发生着转变。南美洲各国语言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语言政策的制定者在不同时期各有不同的侧重,但主要可以呈现出以下三个转变:

1.从本民族语言到殖民国语言的转变

南美地区原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南美洲大地上建立过不少王国。15世纪后,它们先后沦为西班牙等国的殖民地。殖民统治时期,原有的土著居民遭到侵入,人口逐渐减少,而欧洲白人移入数量又逐年增多,部分印第安人与白人混血。在这种融合过程中,语言政策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有本民族语言向殖民国语言发生着转变。所以现在的在南美洲国家中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法属圭亚那官方语言为法语,圭亚那官方语言为英语,苏里南官方语言为荷兰语,其它国家均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

2.从单一本民族语言到多元语言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一的民族语言不能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独立后的南美洲各国所奉行的单一语言政策并不符合实际国情,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的崛起,全球化趋势加剧,促使南美洲各国不得不转向倡导符合国家开放的多元化语言教育政策,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和谐的目的。独立后的南美洲各国意识到单一的语言政策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不利于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遂开始倡导多元的语言教育政策。除了巴西,哥伦比亚以外,其他南美洲各国纷纷效仿,倡导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汉语等多种教育的语言政策。 3.从语言的政治作用到语言的服务作用的转变

早期的南美洲语言政策有着强烈的政治化倾向,其中既有彰显宗主国的去本民族语言政策,也有排斥殖民国的说本族语的活动。这些政策的制定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随着对外开放的加大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南美洲的语言政策已经转变到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之间团结,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目的。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南美洲处于政治的目的,几乎没有人可以说汉语,但是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南美洲与中国合作交流的加大,孔子课堂和孔子学院逐渐兴起,很多的学校也把汉语作为高校的一门专业课或者选修的语言。这种转变反应了南美洲各国强调语言政策的发展性的功能,为发展经济恶化加强与华语地区的政治,文化合作而积极调整本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努力。

三、南美洲各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

1.民族语言的缺失

南美洲民族成分比较复杂,有印第安人、白人、黑人及各种不同的混血型,以印欧混血型最多。白人最多,其次是印欧混血型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在这种大融合中,统治者由原来的印第安人转变为白人或者混血人,语言教育政策大都讲英语,西班牙语,法语,荷兰语,所以在南美洲的各国中大力推进宗主国语言,而当地民族语言逐渐缺失。

2.英语的崛起和汉语地位的提升

19世纪末崛起的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有利的地理位置,排挤其他国家的势力,成为南美洲的霸主。在这种称霸的过程国,南美洲各国不得不学习和使用英语与美国进行着各个方面的斗争。在语言教育政策方面由于受到美国的影响,各国也推进了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在部分南美洲的高校中有很多的课程做到了全英授课。另一方面,中国领导人多次到南美洲各国的出访,增进了中国与南美洲各国的联系,加大了经济方面的合作,拓宽了文化层面的交流,不少国家也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孔子课堂和孔子学院受到当地人的好评,但是虽然汉语在南美洲的地位不断的得到提升,但是短期内仍然无法做到与英语和其他官方语言并驾齐驱的地位。

参考文献:

[1]Bertrand, Jacques. Language Policy and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Brown, Michael E. and Ganguly, Sumit Fighting Words: Language policy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Asi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 2003: 209

[2]Edwards, J. Language, Society and Identity[M].Oxford: Blackwell. 1995

[3]鲁子问,外语教育规划:提高外语教育效率的可能途径[J],《教育研究与实验》,(5):41-45

[4]李宇明,我国目前的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7-9-19

[5]王瑜,南美洲各国语言的特点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5

[6]陈鹏,南美洲语言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2:9

猜你喜欢

外语教育
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
论音乐社团活动运用于韩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国中小学外语教育政策综述
试论清末民初外语教育的教学模式
外语专业中文学课的地位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