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金银岛》三个中译本

2016-04-19刘雨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金银岛艺术风格

刘雨诗

摘 要 通过比较英文小说《金银岛》的三个中文译本,并对原作艺术风格进行处理,我们认为在翻译原文的风格时,既要考虑到忠实到原文,又要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思维,便于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

关键词 《金银岛》 中文译本 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金银岛》是19世纪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一本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书中描写一个叫吉姆的孩子,从一个海盗那里,偶尔得到一张埋藏巨额财富的荒岛地形图,这事引起了当地乡绅屈利劳尼先生的兴趣。为了找到这笔财富,他们驾驶了一艘三桅船去荒岛探险。不料船上混入了一伙海盗,他们在独腿西尔弗的策划下,妄图夺下三桅船,独吞这笔财富。吉姆在无意中得到这一消息,他配合屈利劳尼先生同海盗们展开了英勇机智的斗争,最后终于战胜。

在斯蒂文森巧妙的安排下,浩瀚的大海、荒凉的孤岛给读者创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笼罩着幻想纱幕的境域。

1原文赏析

1.1修辞美

例1、for though I was a good enough sailor when there was way on, this standing still and being rolled about like a bottle was a thing I never learned to stand without a qualm or so…。

虽然我是一个极好的水手,但是我这样老是如此立着,又是像瓶子一般的被荡来荡去,立着不呕吐真是一桩难忍的事情,并且几次我真要吐出来了…。

分析:这句描写的是主人公吉姆在海面上航行的情形,形象地表现了海面上的大风浪,摇晃的船只给主人公吉姆带来了不适感,尽管他是个非常不错的水手,但也觉得天旋地转。这里把颠簸的船只上的吉姆比作瓶子,非常形象生动,很传神地表现了吉姆当时的状态。

例2、Mutiny, it was pain,hang over us like a thunder-cloud。

很明显,哗变,像一块乌云般地悬在我们头顶。

分析:这里描述了船上的变乱,让所有人都人心惶惶,像一片乌云般地悬挂在我们头顶上。这里把这次的叛乱比作悬挂在头顶的乌云,表现了一种非常紧张惶恐的气氛。

1.2形象美

例1、“Well,”he said, with an oath,“its not for ever。”

“走着瞧吧,”他夹着一声诅咒说,“反正这活儿快干到头了。”

分析:这里描写的是水手们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满,然而指挥人员安德逊也在抱怨,表现在“Its not for ever。”,形象地表现出了他的不满和焦虑,还有“oath”一词,这个词也表现了人物形象的粗俗。

例2、The booms were tearing at the blocks, the rudder was banging to and fro, and the whole ship creaking, groaning, and jumping like a manufactory。

帆杆紧紧地系在滑车上,船尾左右摇摆,砰然发响。整个船只碾压着,呻吟着,颠簸着,好像一个工厂。

分析:这句中“like a manufactory…”说船像个工厂,非常形象地表达了船只左右摇摆,噪音很大的环境。

2译文对比分析

例1、原文:Treasure Island

欣译:宝岛

荣译:金银岛

分析:两个译文均以意译的角度翻译标题,准确生动,约定俗成。但我认为,欣译的“宝岛”不够恰当。虽然意思和金银岛意思相近,但金银岛更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更贴近小说的风格。

例2、原文:This even tint was indeed broken up by streaks of yellow sandbreak in the lower lands, and by many tall trees of the pine family,out-toping the others——some singly,some in clumps, but the general coloring was uniform and sad。

欣译:这道均匀的色调却又被低地上黄色沙滩的条纹以及学多松杉科的大树所打断了。这些大树高出了其它树木的顶端——有的是单株的,有的是一丛丛的;但总的颜色是,单调和阴郁的。

荣译:这种素净的色彩诚然也杂有一条条带状的黄沙低地,并有不少松柏科的参天大树或者昂然独立,或者三五成群的凌驾于其他树木之上,但整个色调还是单一,暗淡的。

分析:综合比较,荣的译文更加符合逻辑,忠实于原文,而且非常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欣译:色调被打断。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主谓语没有逻辑上的连贯性。

例3、原文The appearance of the island---was altogether changed。

欣译:那个岛的外貌完全变了。

荣译:那个岛完全变了样。

分析:这句中我认为荣的译文比较符合汉语习惯,而且简洁。

例4、原文:“Well,” he said, with an oath, “its not for ever。”

欣译:“哼,”他发出一声咒骂说,“长不了啦!”

荣译:“走着瞧吧,“他夹着一声诅咒说,”反正这活儿快干到头了。

分析:原文采用的是正面表达,但是荣的译文,采用的是根据具体的语境和增译和反译的方法,具有很强的上下文逻辑联系。

例5、原文:…we had made a great deal of way during the night and were now lying becalmed about half a mile to the south-east of the low eastern coast。

奚译:我们却在夜间走了好些路程,这个时候我们的船正很太平的躺在离东南约半里的地方。

荣译:我们的船夜里还是前进了一大段路,此时正停在地势比较低的东岸 东南约半英里外。

分析:原文中的“we had made a great deal of way during the night,”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在这里一定是乘船航行。但是奚译的版本是“我们却在夜间走了好些路程,”会让读者产生歧义,到底是步行还是乘船航行?而荣译的是“我们的船夜里还是航行了一大段路程,”意思就非常的明确。

此外,原文中“becalmed”是用于描述船在海上的状态。原文想要传达的是,船此刻没有摆动,很安静地停泊在海上。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我们可推断出是因为此刻海面上没有大风大浪,而呈现出平坦的景象。

奚译的版本完全是按照原文的句式,用“太平“这个形容词来修饰”横躺“这个动词,很不符合汉语句式和表达习惯,并且后文中出现“平坦”一词,重复啰嗦。而荣译就简洁流畅,更符合逻辑的表达。

例6、原文:All were strangely shaped and the SPY glass which was by three or four hundred feet the tallest in the island was likewise the strangest in configuration running up sheer from almost every side and then suddenly cut off at the top like a pedestal to put a statue on

奚译:一切的山顶,都很怪异的尖触着,至于那个望远镜山顶,比岛上别的山更高出三四百尺,它的形势最奇妙。四周差不多是当空壁立的,但是一到顶上却突然平坦了,像放石像的基台一样。

欣译:一切的形状都很奇特。而那座高达三百尺,成为全岛最高峰的望远镜山,外形也是最奇特的。它高高耸立,差不多每一面都很险峻,而到了顶峰却突然削平,好像一座放塑像的平台。

分析:原文中“which was by three or four hundred feet the tallest on the island,”,不是“高达三四百尺,成为全岛最高峰,”而是“比岛上其他山丘高出三四百英尺”因为这里是“which was by three or four hundred feet the tallest”而不是“which was three or four hundred feet the tallest。”。所以欣的译文出现了明显的误译。

3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金银岛》的三个中文译本,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欣译和荣译比奚译的版本要好。不管是从艺术语言用词上,还是整体语篇结构把握上,以及翻译中注重语境的结合都很好地再现了原文的艺术风格,而且逻辑上也比较一气呵成,便于读者的阅读和欣赏。而荣译要比欣译更为贴切。是三个译文中最贴切原文并且符合中文句式的译文。翻译产物与翻译过程紧密相连。从实践角度出发,翻译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具体而是在的,环环相扣而又相互作用的。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要想创造出优秀的文学翻译作品,即忠实原作,流畅自然且能够再现原作的艺术方法和风格的译本,就要严格落实翻译的每一个步骤,将理解—传达—校改,从而保证译文的质量。经过对《金银岛》译文的比较,三个译文各具特色,但在翻译质量上有一定的差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但要达到对原文语言符号的显性理解,而且要向读者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深层含义,从而臻于隐性理解的境界。如此一来,对原文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等的准确把握就至关重要。奚译本深受1930年代“欧化”影响,而在文本的理解方面与原著存在较大距离,译文中有多处错译,误译以及漏译之处,这就使得译本的质量以及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而欣、荣译本与奚译本相比较,在展现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方面较为准确,但仍然有所欠缺。在文本的传达方面,译者应该在保持原文风韵的同时,将文本运用流畅顺畅的语言表现出来,使得读者在理解原文真意的同时,享受到阅读的美感与乐趣。奚译本采用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作的结构和形式,但是有些表达方式不符合汉语的习惯,译文有些晦涩难懂。荣译本则是三个译本中最贴近翻译标准的,文中多采用意译手法,译文准确地传达出了原作意涵,有效地促进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在行文方面亦如行云流水,富有神韵,实现了翻译“信,达,雅”三者的较好结合。欣译本的翻译则介于两者之间,译文中不乏有“神妙”之笔,但在语言表达方面仍需推敲精炼。在对原文内容的进一步核查和对疑问的深入推敲方面,三个译本则都仍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总之,通过对《金银岛》三个中译本的比较,我们深入阐释了译者在文本翻译的理解,传达,校改等环节中的不同表现及其对读者施加的不同影响,希望能对推动我们翻译方法和翻译手段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 林煌天,等.中国翻译词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4] 廖七一.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 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翻译通讯,1984(1).

[6] 喻云根.英美名著翻译比较[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301-306.

猜你喜欢

金银岛艺术风格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金银岛(节选7)
金银岛(节选6)
金银岛(节选5)
金银岛(节选4)
金银岛(节选3)
金银岛(节选1)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