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祛湿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04-18赵新芳杨百京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功能

甘 霞 赵新芳 杨百京



活血祛湿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

甘 霞 赵新芳 杨百京

【摘要】目的 探讨活血祛湿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至2015年1月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试验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基本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活血祛湿方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水平。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ALT、AST、TG、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活血祛湿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肝功能。

【关键词】活血祛湿;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功能

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改变,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医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了较好疗效。本研究就活血祛湿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试验组(5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1~57岁,平均年龄(45±3)岁,病程2~20年,平均(10±4)年,体质肥胖38例(体重指数>24 kg/m2),2型糖尿病38例,高脂血症35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3例,女28岁,年龄33~56岁,平均(46±5)岁,病程3~20年,平均(11±4)年,体质肥胖37例(体重指数>24 kg/m2),2型糖尿病39例,高脂血症3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诊断标准拟订[1]:①无饮酒史或每周饮酒量/体重男性小于40 g/kg,女性小于20 g/kg;②排除其他肝炎;③有乏力、肝区隐痛、消化不良、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④可有过度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相关疾病;⑤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γ-谷氨酰转肽酶大于正常值上限1.5倍并持续4周以上;⑥肝脏B型超声或CT等符合弥漫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⑦病理诊断标准;第1~5项以及第6或第7项中任一项异常可确诊。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烟酸片(北京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31101,规格:0.1 g/片)0.1 g/次,3次/d,维生素C片(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造有限公司,批号:131224,规格:0.1 g/片)0.1 g/片,3次/d。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活血祛湿方剂,组成基础方:陈皮20 g、柴胡20g 、茯苓20 g、桃仁20 g、红花20 g、川芎15 g、香附15 g、枳壳15 g、芍药15 g、甘草10 g,并随症加减,1剂/d,分3次口服。如果患者右肋痛加延胡索10 g、川楝子10 g,黄疸重患者加茵陈15 g、金钱草30 g,转氨酶增高患者加五味子10 g,头身困重严重患者加泽泻10 g,食欲不振加山楂10 g、神曲10g ,失眠多梦加合欢10 g、夜交藤10 g。两组患者在试验期间均停服其他保肝和降脂药物,共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ALT、AST、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ALT、AST、TG、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致病原因为肝脏脂肪代谢障碍,当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脂肪组织占肝体积50%以上时,即可发生脂肪肝[2],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脘闷腹胀、食后腹胀、目发黄、口淡不欲饮、便溏、胁肋疼痛、头身困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3]。《景岳全书•胁痛》云:“以饮食劳倦而致胁痛者,此脾胃之所传也。”王孟英曰:“过逸则脾滞,脾气因滞而少健运,则饮停聚湿也。”《济生方•胁痛评治》中指出“夫胁痛之病多因疲极嗔怒,悲哀烦恼,谋略惊扰,致伤肝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多医家论述指出,湿邪困脾,肝郁(瘀)不达,主要致病因素为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不随,发病过程则主要是饮食不节,湿阻中焦、湿邪困脾或情志不随,肝郁不舒,横逆犯脾而脾的生理特点是喜燥恶湿祛湿,因此治疗上应该采取祛湿疗法。同时肝为藏血之脏,肝瘀则血不行,因此,治疗上应该活血与祛湿并行。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G、TC水平比较(±s)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G、TC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ALT (U/L) AST (U/L) TG (mmol/L) TC (mmol/L)对照组 50  87±11  33±19  2.7±0.7  7.1±0.8试验组 51  82±10  26±14  2.0±0.3  6.6±0.6 t值    2.304  1.991  2.287  2.102 P值    0.023  0.049  0.025  0.038

陈皮、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祛湿化浊理气之效,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使瘀滞得通为本方之君药,同时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柴胡可以参与脂肪代谢的不同环节,能有效降解肝脏内脂肪[3],陈皮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4]。茯苓趋势化浊,利气行水,为本方之臣药,可除湿浊健脾气,且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5]。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祛除血中之瘀滞[6]。川芎主入肝胆,可行气活血、祛瘀、止肋痛,香附助川芎理气共助陈皮、柴胡疏解肝气,气行则血行,为本方佐使之品。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以解肝郁带来的疼痛,白芍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微循环,增加人体内的血流量[7],且甘草有明显的保肝作用[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ALT、AST、TG、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活血祛湿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肝功能。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3-833.

[2] 郭宏,许传芬,郭冬,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损害程度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J].中国医药,2010,5(12):147-148.

[3] 赵彦.疏肝祛瘀通络降浊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D].辽宁: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13-14.

[4] 郑春风.疏肝健脾、利湿活血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45-45.

[5] 龚享文,杨钦河.疏肝健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随机对照的系统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7):3818-3819.

[6] 何勇.分期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J].中医文献杂志,2010, 25(4):36-37.

[7] 郭留芹,姜春萌,王朝晖,等.柴胡、丹参复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9,10(15):114-115.

[8] 徐勇,周铁中.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8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新创,2012,9(27):14-15.

【中图分类号】R575.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3.028

猜你喜欢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TLR4和MyD88 mRNA的表达
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葱白提取物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质水平的机制研究
水飞蓟宾联合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左旋卡尼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肝病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