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

2016-04-16刘玉森马保科张智荣赵展谊宋芝军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成人服装

刘玉森,马保科,张智荣,赵展谊,宋芝军

(西安工程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

刘玉森,马保科,张智荣,赵展谊,宋芝军

(西安工程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从陕西省服装行业专业人才的现状出发,分析西安工程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改革考核方式方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等多项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服装设计专业;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平台;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服装产业正在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提出以后,陕西省的区域优势更加凸显,陕西省的服装产业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遇。但是陕西省服装专业人才队伍存在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计算机、外语及营销管理水平相对差等问题,加之近年来省内服装行业在进行结构调整时造成的技术人才流失,使得省内现有的服装专业技术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行业的发展需求有很大差距,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同时,陕西省相关高校培养的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数量总体本就不多,其中的大部分又到长三角、珠三角等服装产业发达的地区就业,所以要实现陕西省服装产业的振兴,成人高等教育的任务显得更加突出和迫切。

一、 陕西省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近几年,陕西省逐步形成了以功能性职业装(特种安全防护服装)、羊毛防寒服、西服与男装、童装和学生装为代表的四大优势特色服装产业。但服装企业普遍缺乏服装品牌设计与企划人员、版型与工艺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服装企业对人才需求正从技术熟练的劳动型向技术技能的智力型转变。同时,服装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期望的综合素质有创新实践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及吃苦耐劳精神和所需的职业能力(主要指专业技能、经济社会常识和人文艺术素养)。这些大学毕业生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对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融通的能力,把创新创意设计转变为切实可行的生产方案的能力,同时具有符合设计和工程的科学思维、创新思维和人文思维,还要有责任和担当意识等。

二、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生源情况

近年来,我校(西安工程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生源(专升本层次)基本由普通高职(大专)毕业生、五年一贯制毕业生、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自考学生、成人大专毕业生组成。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来自服装企业的普通员工或者业务骨干,约占30%。他们已是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经营、管理等岗位的骨干,其特点是教育背景多样,学习认真,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极为丰富,求学目标主要是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拓宽专业视野,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新要求。第二类是近几年毕业的专科学生,他们目前没有稳定或者对口的工作,迫于就业创业压力,为了提升学历或为了兴趣,选择了成人教育,约占50%。他们的基础知识较好,专业技能一般或者缺乏,但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是这些学生中的骨干力量。第三类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或者为了混文凭,或者为了父母而学,学习没有主动性也没有积极性,约占20%。这类学生较难管理,学风最差,成绩也最差。很明显,这种“复合式”生源群体存在专业基础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主动性不同、工作经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年龄差距较大、工作流动性大、集中学习时间不易保证等非常复杂的问题,因此对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新挑战,也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三、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1)普教化严重。我校原有的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等基本沿用了普通本科教育,忽视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2)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忽视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3)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更新较慢,落后于社会发展实际。(4)实践教学环节偏少,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符。(5)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6)现代教学手段使用不足。(7)课程考核以考试为主,忽视成人学生的特点,缺乏灵活性。(8)学生自学动力不足,面授学时偏少,学习效果较差。

四、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以下三个要求:(1)适应服装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新要求,提升服装产业发展水平[1];(2)适应成人生源结构和特点变化的新要求,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3)适应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生源特点等,我们确定以“强化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作为指导思想,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人才培养原则,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突破口[2],结合专业特色,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学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我校本次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适应陕西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原则,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修订后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服装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服装行业相应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强的服装设计、生产加工、营销策划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创业和创新精神,能从事服装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策划、电子商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

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大多是生产一线的服装生产技术岗位,服装企业生产的特点是注重实际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教学中不必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从职业岗位的需求出发,此次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适应当前学生的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构建起以素质教育为载体、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高度融合,形成理论够用为度、专业面富有弹性、实践操作性强的教育平台。优化后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四部分组成。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更加合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衔接更加顺畅。

同时,新教学计划还充分考虑了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的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1) 拓展专业知识教育。从服装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出发,突出培养学生的服装产品研发、服装设计企划、营销、贸易等能力,增设了“服装电子商务”“服装品牌策划”“服装店面设计”等课程,力争达到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要求。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原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偏少,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与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不符。所以此次教学计划修订后,课内实践教学总学时增加至120学时,还增加了“服装市场调研” “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同时,合理地配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每学期均安排有设计、结构、成衣制作等实践课程教学。

(3) 突出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强了美学、艺术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重视市场调研与企业实际产品开发环节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在公共基础课中增加了计算机类课程的总学时和上机学时,开设了“服装专业外语”课程。

3. 利用网络平台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我校购置了Blackboard教育软件(简称BB平台),辅助传统的面授教学。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在四年前已开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为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改革借鉴。因此,此次教学改革仍使用和开发BB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建设了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包括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简介、学习指南、电子教案、作业习题、实物图片、参考文献、测试题等资料。

(2) 提供专业课程非实时教学。目前正在有计划、分批次地将专业课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放在学校BB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后反复观看。

(3) 共享网络平台的资源。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他们提高不同技能的需求,将学校本科教育网络平台上的校内外资源向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开放。

4.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1) 考核内容。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选派专业教师以多种形式进修,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融入个人科研成果以及企业生产的案例。鼓励学生带着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来上课,作为课堂讨论、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2) 考核方式。根据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推行大部分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考核形式采取多阶段(平时测试、期中测试、课程调查、期末考试等)与多种方式(课内外大作业、课堂讨论、调研报告、网络资源学习、专业资料检索与翻译、笔试等)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同时适当增大考查课的比例。

(3) 考核成绩构成。改革考核成绩的构成和比例。在成绩构成上,期末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四部分组成。在成绩比例上,更加重视过程考核,适当加大作业、课堂表现、平时测验、自学总结、撰写小论文等过程考核成绩的比例,降低期末成绩的比例[3]。平时成绩(教学过程中的考勤、测验、作业、课堂表现、课堂讨论、课程或章节论文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成绩)的比例由30%提高到50%,期末成绩比例则降到50%。

5.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模式的探索

为了进一步调动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在专业教学中适时引入专业技能比赛。我们已在2015年组织了服装专项技能比赛[4],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实际做法是,聘请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设置技能比赛项目和操作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将技能比赛的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使技能大赛与实践教学融合,实现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实践能力的整体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在指导技能比赛中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2016年下半年拟继续开展技能比赛,争取结合行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项目,通过企业项目驱动的方式开展技能训练。同时计划组织部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走出学校,参加更高层次的技能比赛,以期形成学院实践教学活动的新常态。

五、 结语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紧密围绕服装行业的现状及该专业成人学生的特点而进行,尝试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目标,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是我校作为特色专业和名牌专业进行专业改造、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和教师座谈研讨、教学督导专家检查等方式了解此次教学改革的效果,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教师均反映很好。该探索可为我校成人教育其他专业的改革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1] 王晓梅.高职服装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1):29-32.

[2] 罗德礼,史秋琼.关于服装产业转型期服装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的思考[J]. 纺织服装教育,2014,29(4):68-70.

[3] 尹翠玉,王宏.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成人教育,2004(2):75-76.

[4] 余真平.浅谈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民营科技,2012(11):182.

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J22)

刘玉森(1974—),男,河北吴桥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纺织服装专业教学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E-mail:fzlys@xpu.edu.cn

G724.4

A

2095-3860(2016)04-0293-03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成人服装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成人不自在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Un rite de passage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