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下现代纺织专业群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2016-04-16王前文

纺织服装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纺织办学校企

王前文,刘 华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下现代纺织专业群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王前文,刘华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专业群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区域产业集群的悦达纺织产业园,校企合作共建“双主体”悦达纺织学院。对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下现代纺织专业群建设的具体措施,以及它在推进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

双主体办学;现代纺织专业群;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首次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办学主体地位和作用,指出企业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可以通过企业自主办学和企业参与办学两个途径来实现[1]。针对我校(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所处区域的纺织产业集群特色,如何发挥地方大型纺织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开展校企双主体办学,以提高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是我校研究与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 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下现代纺织专业群建设的意义与概况

1. 现代纺织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依托区域产业集群的悦达纺织产业园,我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了双主体悦达纺织学院。建设现代纺织专业群,可解决高职院校间专业设置“同质化”的问题,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共享;发挥专业群中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引领与辐射作用,提升相关专业的建设水平,解决专业群建设整体效益不高的问题;为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灵活调整专业群课程模块,促进专业群与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匹配,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和职业迁移能力。

2. 现代纺织专业群建设情况

我校现代纺织专业群于2012年7月被江苏省教育厅列为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近四年来始终注重内涵与特色建设。依托我校牵头成立的盐城市纺织职教联盟,以纺织行业产业为纽带,在盐城市政府及纺织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与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成立悦达纺织学院,探索与实践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通过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校企优质资源,共建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的目标,形成了“双主体互动、校企互惠双赢”,以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龙头、其他专业各具特色的发展局面。

二、 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下现代纺织专业群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

1. 依托悦达纺织产业园,校企双主体共建悦达纺织学院

遵循专业链与产业链“双链对接”,我校与悦达纺织产业园合作,共建悦达纺织学院,实现了校企全方位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按照管理融合原则,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管理悦达纺织学院,公司技术负责人与我校专业负责人共同负责教学运行,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与我校学生工作负责人共同谋划人才规格定位,明确培养规模,形成了产学对接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按照产教融合原则,将教学现场放到企业生产现场,将企业生产项目搬进学院课堂,开展一体化项目教学。在教学中实施产学研育人,企业的研发项目成为学校的课程创新实践项目,学校的教学项目拓展为企业的产品创新项目。按照校企文化融合原则,将江苏悦达纺织集团“天人合一,经纬无穷”以人为本的文化与我校“五实”文化融合,让企业文化进课堂,让学校文化进车间。

2. 构建和实施“岗位引领、学做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双主体办学的悦达纺织学院,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典型职业岗位为引领、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校企联建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学做合一贯穿教学始终;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改革课程,赛证课融通,实施任务书或“学做案导学导做”,构建和实施“岗位引领、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如图1所示。

专业群每年调研盐城、苏州、无锡、常州、上海等服务区域内的大中型纺织企业,并召开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暨实践专家研讨会,研讨“岗位引领、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 重构“一平台、多方向”项目化菜单式现代纺织专业群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开展纺织企业岗位及其能力要求调查,确定以设计上机类、现场生产类、设备维护类工艺技术岗位群为主,兼顾服务营销类、管理发展类岗位,依据“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原则[3],校企合作重构了基于典型职业岗位群关键能力的“一平台、多方向”项目化菜单式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设置了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培养三个课程模块,根据不同的就业岗位群设置核心技能课程,互选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将“针纺织品检验工”“纺织面料设计师”“纺织外贸跟单员”“纺织设备保全工”等职业标准融入项目化菜单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双证融通”。基于典型职业岗位的“一平台、多方向”项目化菜单式现代纺织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4. 合作开发优质课程和项目化教材,共建共享立体化教学资源

围绕岗位能力要求,校企课程开发团队制定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建设方案。如“纺织电工电子”课程,遵循悦达纺织设备电工要求,设置照明电路制作项目,融入用电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设置简易张力仪制作项目,融入传感器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单项技能。又如“机织物设计”课程,聘请悦达家纺面料设计师共同建设该课程,融入纺织面料设计师标准,形成以产品分析、设计和试制为主线的项目化课程内容,实现了“课证融通”。再如“大提花织物设计与CAD”课程,借助悦达纺织研究院的资源优势,以创新项目作为内容构建该课程。

悦达纺织学院以项目、任务、案例为载体,坚持学做合一,完善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收集了行业资源信息以及纺织品检验方面国内外标准等,坚持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共建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实现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享。

5. 落实“四项工程”,打造“三师型”省级教学和科技双优团队

(1) 实施“名优培养工程”,培养专业带头人。选派教师出国交流和进行校企联合项目攻关,提高了专业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2) 推进“师能拓展工程”,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和国培省培等项目,以主攻一个专业方向、联系一家企事业单位、担任一个社会兼职、主持一个项目(工作室)、参加或指导一项技能大赛、开发一项技能菜单的“六个一”工程为标准,推进“师能拓展工程”,进一步提升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水平。同时,聘请企业专家、生产第一线能工巧匠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过程,进行同教同研,形成优质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3) 实施“师德塑造工程”,培育“三师型”队伍。以“三育人标兵活动”为抓手,教师、导师用踏实工作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谦逊礼貌待人的品质影响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已成为教学团队的标志,建成融人生导师、专业教师和技能工程师于一体的“三师型”队伍。

(4) 实施“活力激发工程”,实现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名师结对和教研教改,构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实现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校企师徒结对进行岗位练兵,实施产学研结合,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打造了一支集省优秀教学团队和省科技创新团队于一体的双优团队。

6. 瞄准“训、鉴、研、创”要求,共建共享校内外实验实训平台

校企双主体共建了4个集技能训练、技能鉴定、项目研发和创新创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如与悦达纺织集团合作,增加自动生产设备,改造现有设备,引入企业生产项目,共建“悦达纺织生产中心”;改造剑杆织机生产线和纺纱实训工厂,建设“悦达纺织校中厂实训基地”;引进悦达家纺入驻创业园,校企联合投入设备设施,新建大提花设计工作室和色织设计工作室,共建“悦达家纺设计中心”,建成悦达家纺校中厂,主要用于产品开发与打样;与悦达家纺公司合作建成悦达家纺外贸跟单实训室,该实训室具有纺织外贸跟单、纺织品经营与贸易、纺织外贸函电、纺织商务英语等多项功能,主要用于培养现代纺织专业群中纺织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岗位专业人才;发挥双主体资源优势,建设“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进行纺织企业基层管理能力、纺织新技术、考证项目等培训,既为“双证融通”提供硬件支撑,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为企业、同类学校培训鉴定7 000多人次。还整合现有资源,围绕盐阜地区特色纺织服装资源,新建纺织服饰展览馆,用于专业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我校已与以悦达纺织集团为代表的36家企业联建了多功能校外实训和就业基地。

三、 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下现代纺织专业群人才培养机制的实施效果

(1) 校企双主体全方位合作育人,形成“岗位引领、学做合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职业岗位分析,重构“一平台、多方向”项目化菜单式现代纺织专业群课程体系得到了行业企业的普遍认可,为盐城及长三角地区培养了大批企业急需的工艺设计、产品检测、外贸跟单等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我校现代纺织专业群学生双证获取率为100%,已连续3年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99.5%以上,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就业质量全面提升,涌现了一批就业创业典型。相关成果在江苏教育、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等多家网站上进行了报道。现代纺织专业群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其中纺织专业为省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省特色专业、省品牌工程建设专业,纺织贸易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专业。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全校进行推广和示范。专业群教师近三年开展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达46项,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奖10项,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2014年荣获“全国纺织行业人才培养示范单位”称号,2015年荣获“全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2) 实施“赛证课”融合,学生职业能力国内领先。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学一体”,围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与职业资格融合,赛项与职业资格对接,实现学生考证率100%,高级工考核通过率99.8%,专业能力明显增强。专业群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上的成绩领先全国同类院校,带动了全校各专业技能大赛。专业群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纺织专业技能大赛获得4次团体一等奖,并获49项个人奖和2个技能标兵。南通大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近20所兄弟院校来校交流学习。

(3) 发挥校企双主体的资源优势,共同制定对接工作岗位的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和编写项目化特色教材。开发了15门工学结合专业课程,编写了9部工学结合教材(其中2部为省重点教材),建设了3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网络平台课程及教学资源库。获江苏省课程设计和微课竞赛奖6项,院级各类教学竞赛奖29项,开展全国纺织服装信息化教学课题研究8项。

(4) 双主体办学的悦达纺织学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通过项目驱动、人才拉动、平台带动,在开展项目研究、技术咨询、技术攻关与成果推广、员工培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校企联合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47项,获盐城市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项,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 500多万元,科技收入317万元;线上线下为100多家地方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攻关,其中江苏省科技厅各类科技项目2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计划项目29项,新产品开发56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57篇。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39件,团队教师研制的发明专利设备参加上海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2015年获批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成功举办“盐城纺织产业科技成果交易洽谈会”,协议转让国内知名纺织类院校52项科技成果,累计开展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7 013人次。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6-22)[2016-04-2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l.

[2] 王前文,瞿才新.“岗位引领、学做合一”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3):34-35.

[3] 王前文.高职教育中基于专业调研的现代纺织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5,44(5):72-75.

2015年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C254);2015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D/2015/03/018)

王前文(1980— ),女,江苏盐城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纺织新技术。E-mail:ycfywqw@126.com

G712

A

2095-3860(2016)04-0275-04

猜你喜欢

纺织办学校企
澳洋纺织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