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促进科技创新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2016-04-16陈志军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税收优惠财政政策科技创新

陈志军

(福州大学财金系,福建 福州 350001)



福建省促进科技创新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陈志军

(福州大学财金系,福建 福州 350001)

[摘 要]财政政策是驱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福建省财政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福建省2011-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力与高新技术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免税额均呈现正的相关关系,近几年来福建省实施的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财政政策;税收优惠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通过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关键因素。福建省经济社会也正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多依靠要素、投资驱动的局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就必须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和引领作用。但是新常态下,强化对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稳定支持的同时,财政科技投入不宜过度增长,如何突出绩效导向,通过引导机制、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技术创新领域,产生“四两拨千斤效应”是关键。福建省当前促进科技创新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如何、怎样构建区域创新的财政支撑体系以推动福建省企业科技创新,是一道彰显政府智慧的考题。

一、文献回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国内外学术界对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相关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从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创新产生的挤出效应、财政公共科技研发的溢出效应与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R&D的杠杆作用三个方面,研究财政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在研究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创新产生的挤出效应方面,不同文献分别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博弈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解释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的动因,并对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产生的挤出效应进行检验[1]。Feldmen 和Florida等(2010)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具有挤出效应,主要表现在财政资助会刺激要素需求,从而提升要素价格,使得企业的研发成本增加,最终导致企业研发支出的减少[2]。在研究财政公共科技研发的溢出效应方面,Salter AJ等人(2001)认为,财政资助的企业的研发可能会产生“技术外溢”,使其竞争对手获益[3]。Mamunesas(2009)等对财政研发资助和税收优惠两种激励政策工具效果进行比较,发现直接资助和税收优惠政策都促使企业增加R&D投入,而财政科技资助降低了产业生产成本,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4]。在研究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R&D的杠杆作用方面,自Domonique和Bruno(1999)系统地研究1981-1996年期间17个OECD国家的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的杠杆效应开始,众多文献对不同国家、不同行业进行了大范围的实证考察[5]。新近研究表明,财政对企业科技研发方面的各种政策优惠和直接资金拨付可以増强企业在科技研发投入上的力度。由企业直接执行、但研发资金来源于财政投入的资助项目对企业的刺激效用最明显,企业往往还会通过此项目追加资金,追求更高层次的科研成果,所以财政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杠杆效应(Vandemaele等,2005;Mohanmmad,2005;Blaise等,2008;Nazli等,2012)[6]。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围绕财政政策影响企业科技创新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在研究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科技创新产生的挤出效应方面,刘楠、杜跃平等(2005)认为,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的创新激励并不总是有效的,财政向高校提供研发资助可能会挤出企业的研发支出[7]。许治和师萍(2009)利用宏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共科技投入对企业投入的促进效应高于挤出效应[8]。在财政公共科技研发的溢出效应方面,程华、赵祥等(2007)基于广义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测度财政科研资助溢出效应的计量模型,并采用1997-2006年大中型企业的面板数据,对财政科技资助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9]。张玲、赵立雨等(2013)对基于知识存量的政府公共R&D投入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财政R&D投入的溢出效应比较明显[10]。在研究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R&D的杠杆作用方面,对于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科研投入的正效应性,国内学者基本持一致的态度,但在具体的数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朱平芳与徐伟民(2005)以上海市为例,研究财政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筹集资金投入及其对专利产出的影响[11]。杨洵和师萍(2006)的研究成果显示,在财政不同的研发支出方式下,企业的行为是存在差异的。刘凤朝、孙玉涛(2008)通过财政科技投入对企业投入的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投入对企业有明显的诱导作用,而企业对技术进步促进作用明显[12]。施定国、徐海洪和刘凤朝(2014)构建了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发现财政的科技资助与高校专利产出呈现显著正相关性[13]。

综上,已有文献为研究财政政策影响企业科技创新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分析视角与初步证据,但迄今鲜有文献实证分析福建省财政政策对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性问题。因此,基于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使用福建省近年来的发展数据,对促进科技创新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

二、福建省促进科技创新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1.因变量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灵魂。纵观国内外,财政政策是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最基本和有效的政策工具,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能力强则说明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效推动了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反之,则说明没有明显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因此,选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能力作为因变量(见表1)。高新产业总产值是企业科技产出效果的体现,能够体现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强度和力度,体现出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所以用“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来量化衡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能力。

2.自变量

财政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直接方式就是财政科技投入,体现在对企业的直接科技资金扶持和免税的优惠规定,选取“高新技术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免税额”两个指标作为自变量。为了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与两个自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论文分别取人均数,具体指标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上的中国科技统计年度数据、《福建省统计年鉴》(2012,2013,2014,2015年)数据整理获得,人口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获取,所有数据为4年的平均值。

(二)研究假设

科技活动经费的来源主要有政府、企业、国外资金投入和其他投入,我国政府为了激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制定了一揽子的财政科技投入政策,对于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D支出是科技发展的助推器,是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必不可少的要素,新产品、新技术的产生离不开研发投资的支出。R&D经费是评判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尺度,因此,形成论文的研究假设1和2。

假设1: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能力与高新技术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成正比例关系;

假设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与高新技术企业免税额成正相关关系。

(三)样本选取

论文研究样本数据的选择包括福建省2011-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GDP、高新技术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高新技术企业免税额。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GDP(Y)、高新技术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高新技术R&D人员(X1)、高新技术企业免税额/高新技术R&D人员(X2),根据变量定义计算得出。

(四)模型设定

本文主要讨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与高新技术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高新技术企业免税额之间的关系,因此 ,论文设定如下模型:

Y=β0+β1X1+β2X2+ε

(1)

(五)实证检验

1.回归分析

在回归分析中,多元回归模型的成立需要假定ε的期望值为零、方差相等且服从正态分布,回归分析必须满足正态性假设,即ε必须满足服从正态分布这一条件。由(Xi,εi)构成的残差分析图上的点需要绝大部分落在(-2,2)的水平带状区间之间(见图1、图2),且无任何系统趋势,是完全随机的分布;同时,在正态概率图中各散点基本上要呈直线趋势。由图1和图2可知,残差都落在(-2,2)区间,且无明显的线性趋势走向;由图3可知散点基本呈直线分布。因此,可以认为正态分布假设成立,进行回归分析可行。

2.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Excel 2003得到回归方程的结果,如表2和表3。

方程回归结果显示:F值大于28,在5%的水平下显著,方程拟合度较好,P值小于0.05,模型(1)线性关系显著。由表2可知,X1的系数为0.594211,t检验值大于3,P值小于0.05,说明高新技术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与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在5%的显著水平下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假设1成立,说明财政R&D支出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具有促进作用,政府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越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力越好。X2的相关系数为0.255373,t检验值为3.587277,P值为0.007113,表明高新技术企业免税额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力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假设2成立,说明财政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

由回归结果可知,最后得到的模型为:

Y=0.5942X1+0.2554X2-0.2604

3.实证分析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研究假设得到证实,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力与高新技术企业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免税额呈正的相关关系,可以认为近几年来福建省实施的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在财政政策的推动下,2015年,福建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 13 位,其中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科技进步环境指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分居全国第9位和第11位,但与其他先进省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进一步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很有现实意义。

三、完善福建省促进科技创新财政政策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新常态下福建省政府可以依据各地现有科技创新程度的强弱,采用差异化的引导策略,构建有弹性有效率的科技创新财政支撑体系。

首先,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科技布局,从主导科技资源配置向注重消除体制障碍、加强市场监管和平台建设转变。(1)从制度层面解决地区割据局面。财政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要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需要对不利于区域交流合作的政策法规进行调整和修改,从制度层面解决地区割据局面。同时通过市场化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各地方政府之间加强交流合作,达成共赢格局。(2)建立区域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比如,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享财政补助支持的重大科研项目中的设备资源及相关数据库资源;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基础性研发平台建设与企业产业技术研究实现有效对接等,形成区域内“产学研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为本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完善区域科技创新的规划引导机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跟踪了解并及时披露国内外重大产业技术信息的变化,合理规划和引导区域内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同时要建立健全区域信用体系,制定相关信用标准,客观及时地记录企业信用,以加强对区域科技资源共享网络参与者的信用管理。

其次,强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间接税收优惠政策。当前福建省仍主要通过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征和优惠税率方式对企业的研发实行直接的税收优惠。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一般持续时间长,且研发成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只重视取得研发成果后进行税收优惠,不利于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所以,应强化对企业前期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在研发前期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可以考虑对机器设备、厂房等研发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投入采取加速折旧法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在增值税方面,由于高新技术产品的附加值要比一般产品高,因此要对高新企业增值税超过税负的部分加大返还的额度。通过税前扣除、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即征即退等间接优惠方式,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事前间接优惠,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促进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最后,政府财政要加快完善强化基础研究的投入体系。基础研究作为起始性的研究领域,对于科技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才能为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奠定基础,才能获取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创新。基础研究投入一方面依靠财政持续稳定地加大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机制、杠杆作用吸引企业社会资金与政府基金合作,形成全社会共担机制,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协作贯通,实现原始创新与再创新、集成创新融合迸发。

四、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探讨福建省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有效性问题不仅有利于对财政科技资金的空间分布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区域发展,而且可以避免传统意义上通过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来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片面做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内涵式优化增长,促使创新驱动成为一种常态,推动福建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Dorfmandeng ,Sapsed J.Ownership,government R&D,private R&D,and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industry[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0,(24): 53-135.

[2]Feldmen ,Florida Fujita M.Globaliz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upply chain:who gains and who lose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10,47(3):211-236.

[3]Salter AJ.Public R&D policies and cost behavior of the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1,(63): 83-102.

[4]Mamuneas TP,Griliches Z.Spillovers from publicly financed R&D capital in high-tech industr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9,(32): 53-62.

[5]Domonique,Guellec D,B Van Pottelsberghe.Does government support stimulate private R&D?[J].OECD Economic Studies 1999,(11):29.

[6]Vandemaele.Economic welfa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invention in Richard Nelson[M].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5.

[7]刘楠,杜跃平.政府补贴方式选择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18-19.

[8]许治,师萍.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3):21-25.

[9]程华,赵祥.政府科技资助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7(6):862-867.

[10]张玲,赵立雨.基于知识存量的政府公共R&D投入溢出效应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2(8):12-15.

[11]朱平芳,徐伟民.上海市大中型工业行业专利产出滞后机制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9):10-15.

[12]刘满凤.我国各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比较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5):17-21.

[13]施定国,徐海洪,刘凤朝.政府科技投入对高校科技支出及专利产出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26(23):5-8.

(责任编辑:杨成平)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Fujian

CHEN Zhi-jun

(Department of Finance,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001,China)

Key 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fiscal policy;tax incentives

Abstract:Fiscal polic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 recent years,Fujian province has continuously increased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pecially in high-tech enterprises,and offers tax incentives.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and collect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ata of enterprises in Fujian which is from 2011 to 2014.The result shows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 among the ability of high-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funds supporting and tax allowances,Fujian fiscal policy has greatly promote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s.

* 收稿日期:2016-05-10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福建省鼓励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有效性研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AS14049)。

作者简介:陈志军(1978-),女,福建莆田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财政税收理论。

[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40(2016)03-0001-06

猜你喜欢

税收优惠财政政策科技创新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美国鼓励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