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情藏黑土 汗洒扶贫路

2016-04-16陈华

奋斗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靠山河村第一书记

陈华

深情藏黑土 汗洒扶贫路

陈华

从2006年走上扶贫这条路,我连续10年辛勤奔驰在饶河县兰桥村、东宁县东绥村、绥棱县靠山村、双河村等8个村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从带领扶贫工作队驻村到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十年间,我为8个贫困村协调各类扶贫资金项目共计2400余万元,贫困村的村容村貌、生产规模、农民收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精准扶贫要专啃“硬骨头”。宽敞的水泥路面、葱郁的绿树、设施齐全的文化活动广场,伴随着谈笑风生的老人和玩耍的孩子,构成了双河村和谐美丽的图景……但早些年的双河村却与这美景不着边,村里不少农田桥涵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我带领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对村干部说:“要让百姓富,必须先修路,帮扶就从老百姓的民生抓起,解困就从老百姓的难事干起。”我带头上工地干活,一袋50公斤重的水泥也跟着搬,一干就是二十多天,由于体力透支,我晕倒在工地上,被村民送往医院。经过努力,我先后帮助村里铺设了3公里砂石路,新建桥涵13座,修建水泥路1000多米,修建3400平方米村休闲文化广场和350平方米村委会和卫生所,安装太阳能路灯28盏,栽树6000多棵。饶河县西林子乡兰桥村是我帮扶的第一个贫困村,坐落于乌苏里江畔,由于地处山坡地低洼处,常受涝灾。2006年夏天那场大雨,由于排水不畅,村子里不到两天就成了“汪洋”,最深处积水达半米多,很多泥草房也让水泡成了危房。为了排查出堵塞点,我把雨衣脱掉,跳下齐腰深的水中进行摸排。最终,在一个村民家的排水管道里拽出了一块板障子和一堆蒿草。隐患终于排除了,我和工作组成员却累成一摊泥。之后,一项项民心工程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建村委会办公室、打深水井、建老年活动站和卫生所,安装固定电话、改厕、建砖房、修路……村民们自觉参与的热情被唤醒,小村的面貌一点一点发生变化。

当好致富的领路人。2015年9月,由黑龙江省中省直机关选拔的117名优秀干部分赴省内各贫困县,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的第一书记,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扶贫开发、建设美丽乡村等重点任务展开工作。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来到绥棱县靠山村,成了靠山村党总支的第一书记。我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调研,发现农民多年来一直种植玉米,但玉米价格连年下跌,调结构转方式就成了我的主攻方向。我先争取省农科院专家支持在靠山村试种高筋小麦,又研究在大棚里种草本花卉。今年春天,当满棚鲜花绽放,购买花卉的大小车辆成排进村时,村民们都说这是有“含金量”的好项目。与此同时,我针对那些家有老弱病残、无法外出打工这类贫困人群,采取“党支部+技能人才+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利用国家扶贫资金,购置了挖掘机、大马力拖拉机、铲车等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组建了村劳务施工队。产权归集体所有,以成本价提供给贫困户使用,既增加了本村的集体收入,又降低了贫困户生产成本,还可以把投入进去的扶贫资金逐年收回,让扶贫资金活起来,达到良性循环。考虑到贫困家庭妇女不能出远门的实际,我与哈尔滨呼兰苗木花卉基地建立合作关系,投入12万元资金,在村建起育苗大棚,培育出了50万株花卉,一次性解决了30人的务工问题,人均增收3000多元。

做好村民的“主心骨”。为加快贫困村脱贫的步伐,我始终把农民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农民当亲人,我一年中除了跑项目外,多半时间在村里吃住,几乎没有节假日,整天和乡亲们混在一起。通过扎实的工作,我真真正正成了村民的“主心骨”、脱贫的“领路人”,大家信任我、信服我,愿意跟随我一道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每当离开一个个帮扶的村子时,我和村民们都是双眼含着泪水,看着已经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每当我在公路边远眺巨变后的村庄里那一排排靓丽的新彩瓦房在阳光下闪光,一辆辆运输车顺畅地奔驰在村里宽敞的新路上,一张张老人和孩子的笑脸绽放在黄昏下新建的村文化活动广场上时,我就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作者系黑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会调研员;中共绥棱县靠山乡靠山村总支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靠山河村第一书记
我的第一书记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不“吃山”,才是“靠山”
靠山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靠山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
你们找个靠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