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黑龙江振兴发展的战略产业

2016-04-16祖伟

奋斗 2016年11期
关键词:畜产品畜牧发展

祖伟

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黑龙江振兴发展的战略产业

祖伟

畜牧产业是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黑龙江省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性产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黑龙江省发表的两次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省畜牧产业推进会议精神,就是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扬长避短,大力发展畜牧产业,尽快将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龙江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一、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振兴龙江经济提供支撑

发展畜牧产业是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任务。调整农业结构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发展畜牧产业,可以带动种植青贮玉米、紫花苜蓿,消减籽料玉米种植面积,有效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到2020年全省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50万亩。另外,发展畜牧产业也能转化玉米产能,生产高品质肉蛋奶,推动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发展畜牧产业是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畜牧产业是实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有效载体,既能拉长“食尾”,又能做大“工尾”。畜牧产业是中轴产业,具有“联头带尾、接二连三”的产业属性和链条长、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特点,能有效推动粮变肉、草变乳,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下游食品产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发展畜牧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畜牧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入门槛不高,就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十分突出。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地精准选择畜牧产业扶贫模式,可以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户早日脱贫摘帽。仅以玉米增值为例,按照过去十年平均养殖收益和消耗玉米折算,如果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转化300亿公斤粮食,仅此一项农民就可增收100亿元。

发展畜牧产业是转化粮食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当前,我省粮食库存1550亿公斤,其中玉米库存1000亿公斤,对黑龙江省来讲,玉米去库存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就是发展畜牧产业。2015年,通过发展畜牧产业,转化粮食250亿斤。如果实现出栏生猪5000万头、肉牛300万头、家禽3亿只,生产生鲜乳1000万吨、蛋120万吨,畜牧业每年可转化粮食300亿公斤,占目前全省粮食产量的44%。

发展畜牧产业是促进种养结合的重要措施。发展畜牧产业产生的大量排泄物,通过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可以变成生物作用明显的有机肥,通过还田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有机质含量,改良土体结构,保护黑土资源,促进土地“三减一增”,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全国可靠的绿色大粮仓。施用有机肥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唯一途径,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品质,使龙江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格。

发展畜牧产业是充分释放发展优势的战略选择。食品工业原料的2/3来自畜产品,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食品工业都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黑龙江省地处世界公认的黑土带、黄金玉米种植带和黄金奶牛养殖带,地域广阔、地力肥沃、雨热同季、水系发达、光照充足、气候冷凉、环境优良,发展畜牧产业区位环境优势得天独厚。有3100多万亩草原,居非牧区省份第一位;粮食产量和商品量全国第一;土地广袤,养殖用地富余,支撑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明显。黑龙江省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涉牧科研单位6家、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6所,年毕业涉牧专业学生5000人,发展畜牧产业智力支撑有力。黑龙江省发展畜牧产业最有潜力,完全可以做大做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全面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

二、打造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龙江畜牧产业发展仍任重道远

《关于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龙江发展战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畜牧全产业链生产主导地位基本确立,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力争达到50%,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5%以上,畜牧产业成为龙江振兴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以标准化规模发展为突破口,着力加快建设高品质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生产,通过财政补助等方式,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到2020年,全省畜禽养殖规模化比重达60%以上。加快优势畜禽品种引进、选育和驯化改良,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不断提高“产出来”的水平。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省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无疫。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整合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完善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强化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监管工作。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加大定向定位招商力度,吸引战略投资者到龙江发展畜牧产业和食品加工业。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联合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不断做大做强。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并不断向医药、服装产业延伸拓展,实现“吃干榨尽”。大力实施龙头企业牵动战略,鼓励龙头企业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引导养殖散户和规模养殖场联合建设专业合作社。推广“五统一、一稳定”的农企合作模式、“种养加销”一体经营的自成体系模式、“加工企业+牧场+农户”的龙头企业牵动模式,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突出抓好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森林猪、森林鸡、东北民猪等特色产品,扩大黑龙江省知名畜产品品牌影响力。充分利用在全国各地建立的绿色食品营销渠道,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旗舰店和连锁店。大力发展“互联网+畜产品”营销,推广全生产过程展示性营销、“点对点”营销和定制营销等方式,把高品质产品卖出好价格。大力发展冷链仓储物流,确保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满足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和保障消费安全。

以绿色发展为方向,打造生态循环畜牧产业。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推进退牧还草工程,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发展。扩大粮改饲试点,支持青贮玉米和紫花苜蓿等饲草饲料作物种植,支持青黄贮发展,缓解秸秆焚烧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粪污处理等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推广全年发酵、一次性还田,有机肥生产、沼气发电等方式,开发多途径的养殖排泄物肥料化、能源化利用模式。实施种养结合,推广“集中规模饲养+适度规模牧场+合理饲料用地”的模式,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加强黑土地保护。

三、强化新举措,为发展现代畜牧产业提供强大保障

着力强化金融保险支持,构建多层次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开展畜禽活体抵押、养殖场区确权登记抵押贷款,盘活畜牧生产领域存量资产。加快建设运行畜牧产业基金,形成畜牧产业基金引导、领投,其他产业基金跟投,银行提供资金匹配的多渠道融资体系。推动畜牧业保险改革创新,研究开展育肥猪政策性保险,开展政府支持的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完善畜牧业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到2020年,实现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应保尽保。

强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技术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推广、牧场托管、投入品供应、金融信贷等生产性服务,不断提高各级公益性畜牧服务机构的装备水平。鼓励企业运用股权期权等方式吸引优秀管理人才,培育引进一批具备国际市场经营水准的职业经理人。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把畜牧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全方位推进和保障产业发展。发展现代畜牧产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民是投资主体,要充分调动他们投资创业的积极性。省级财政将加大对现有专项资金统筹力度,支持畜牧业发展,各地各部门也将把畜牧产业作为龙江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投放主要精力谋划落实,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发展,推进纵横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对各类市场主体投资畜牧产业项目建设,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从根本上打造有利于畜牧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作者系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杜金莹dujinying@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畜产品畜牧发展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