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阅读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04-16李兆振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教学

李兆振

(长乐第三中学,福建长乐350182)

主题阅读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兆振

(长乐第三中学,福建长乐350182)

在农村初中开展主题阅读探索实践,是提升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从阅读素材、阅读环境、阅读的创设和实践方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应用探索和研究。

主题阅读;农村初中;阅读环境;阅读创设

阅读是语文的生命。笔者长期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深切体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开展“主题阅读”实践和探索,创造阅读环境,培养阅读习惯,消弭畏难心理,体验阅读的美好。针对农村初中生阅读现状,结合教学活动,对开展主题阅读的研究、实践,笔者谈几点体验和思考。

一、农村初中阅读现状及存在矛盾

其一是阅读客观环境制约。图书馆等设施管理,阅读环境制约学生的阅读需求。其二是陈旧理念影响。“讲”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分量重。其三是“教”与“悟”的矛盾。对文章过度的解读、程式化的分析,缺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品读和感悟。其四是“听”与“练”的矛盾,学生花大量精力聆听教师的精细分析,却在“练”上按模式化作答、机械应付。其五是“肢解式阅读”与“情感化阅读”的矛盾。分析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套用写作模式,弱化了阅读本身带来的情感体验。

二、主题阅读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开展主题阅读,是提升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围绕同一主题,定时定量,提供名家名篇,探讨感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沉浸式阅读,加深记忆,不断积累,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交流。从大量阅读信息中汲取正能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爱上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形成良性阅读小生态。弥补农村阅读环境的缺失和阅读材料的匮乏,避免零散空泛的阅读。

(一)主题阅读的素材——利用素材,挖掘资源

农村学校图书馆等可提供阅读的客观条件有限,缺乏阅读氛围。阅读能力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体验、记忆、积累、应用的训练过程,首先教师善用教材资源。立足课堂,深挖文本,精心备课,悉心解读。对经典篇目的阅读体验,要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其次是善用教辅材料,如“类文阅读”等部分强调文本资源的综合运用,实现讲练结合、以练促学的阅读实践。再次是课外素材,自编校本阅读教材,制定周计划,根据不同年级阅读目标,鼓励全体学生参与阅读。

(二)主题阅读的环境——丰富活动,创设环境

在农村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语文教师应把握课内外活动机会,拓宽孩子视野,培育阅读氛围。首先利用综合性语文活动,品味名篇,体验文学与生活共融。其次通过演讲摘抄,加强积累运用,让学生在阅读中修炼洒脱达观的心性。还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诵读脍炙人口的美文,展示学生朗诵才华和对文学的热爱,营造出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主题阅读的创设——整合思路,拓展领会

1.研究初中语文教材单元主题,研究初中三年不同单元的主题,思考主题安排的精巧:童真-师恩-四季-自然-动物-生命-民族-风俗-社会-亲情-理想……主题写人从纯真到成熟,写物从景物到生命,写世间从风俗到社会,写情理从亲情到理想,逐步深刻。因此笔者制定相应阅读计划,配套阅读材料七年级《阅读与欣赏》(以小品文和诗歌为主,练习为“赏析与摘抄”,目标是读懂文本,开拓视野)、八年级《阅读与写作》(以散文及记叙文为主,练习为“积累与体会”,目标是感悟心得,指导写作),紧扣学习认知领域的几个层面:识记(阅读)、领会(理解)到应用[2],配合单元主题,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做到对初中阶段的主题阅读有整体的思路、实践策略。

2.探索“单元主题式阅读教学”。即以一单元主题为中心组织教材,以相近的教学法,拓展主题阅读教学实践。可选定几个适合的单元,作为“单元主题式阅读教学”探索对象。

以七年级第三单元教学为案例。本单元计划安排12课时,以“单元主题式阅读”组织教学:以“绘四季美景,享自然情趣”为主题,让学生跟读和默读《春》《济南的冬天》两篇课文,再轻声朗读《风雨》《秋天》两篇课文。寻找让你产生“美好的情致”和感受“热爱大自然”的词句。围绕主题,以句段精析为内容,分享讨论4个课时。其方式大约如下:在预习基础上,以“春草图”“春花图”为例,引导分析句段中描绘的景致,抓住景物颜色、味道、感觉等典型特征;动静、上下、内外的写作顺序;变幻多姿的句式;正面精细叙述和侧面烘托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来表现“绘景抒情”主题。延伸讨论到本单元的“春雨图”“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狂风来临”“风雨夹击”“霜晨归渔”“少女思恋图”等章节。提纲挈领,串起每课结构,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情感,表现主题。

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学生自读教师提供的阅读素材《笑》(冰心)、《夏感》(梁衡)等4篇写景抒情文章,还是以“绘四季美景,享自然情趣”为主题,以上述教学方式,巩固积累提升,分享讨论2个课时。在6课时里,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从口语表达到书面检测,在教师问题引导下,互动交流。接着教师用2个课时,和学生赏析背诵教材中的《古诗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四首极具代表性的借景抒情诗作,赏析作者要表达的主题,精心选择典型景物,表达不同环境和身份下的不同情感,或雄奇,或苍凉,或愉悦,或惆怅。并延伸课外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及《过山农家》(顾况)阅读,融入到剩下2课时中,检测并评价教学效果。

把本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在吃透单元教学意图的基础上,以“绘四季、爱自然、抒真情”主题为“干”,以写作背景、篇章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为“枝”,以疏通字词、遣词造句、朗读成诵为“叶”,紧扣主题之“干”,根据课堂效果,分析的“枝”有粗有细、“叶”可大可小。教师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课内课外联动,进行整体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大语文观”,每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放在一个大的“主题”及“语境”中推进。把课外阅读融入课堂指导,在相同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翻倍,其学习效果更佳。

(四)主题阅读的实践方式——目标明确,方式多样

主题阅读的方式很多,根据不同文本主题、不同学情,可以有不同的实践方式。

1.比照式主题阅读。同一主题、不同文章比照阅读。从最熟悉的主题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深刻。如母爱主题,教材中的《金色花》《荷叶母亲》《我的母亲》,与《海棠》(席慕蓉)、《母亲》(莫言)、《母亲的羽衣》(张晓风)进行同主题比照阅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和不同环境成长下的作家,对母亲的共同感受。再如父爱主题,教材《爸爸的花儿落了》《台阶》《背影》,可以拓展《父亲的城》、苏童的《父爱》、外国作品《那天,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我爸爸叫焦尼》,比照阅读在不同身份、不同年纪和阅历下的作者,对父亲的别样的情感。

2.拓展式主题阅读。围绕同一文章,不同主题的解读,感受主题风格的多样性。如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中心文章,延伸阅读《孔乙己》《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社戏》《祝福》。孔乙己是典型封建教育牺牲品、阿长的封建迷信言行、《故乡》中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落败不堪、《祝福》中饱受封建礼教压迫的妇女形象,理解“三味书屋”中封建教育的保守和落后。还可从另一角度解读:长妈妈在童年作者眼里的“伟大神力”、《故乡》中少年闰土月下看瓜的如画情境、《社戏》中的淳朴乡土气息,可以感受到百草园中作者的童年生活,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3.发散式主题阅读。围绕中心文章,从主题、选材、语言等多角度延伸阅读。训练文本阅读的综合提炼归纳能力,提升他们的阅读与欣赏水平。如以《藤野先生》为中心文章,从主题角度,可以延伸阅读《中国人失去自信心了吗》《故乡》及《一件小事》,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以及个体思想的深切忧思;从写作手法、遣词造句角度,延伸阅读《老王》《范爱农》《歪儿》等文章,体会作者围绕中心精心选料、对人物的精妙刻画的手法;通过多角度发散阅读,让学生更深入理解主题,感受不同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带来的阅读新乐趣。

4.批注式主题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以圈点、标注、批言等方式,理解文本,提升阅读自学能力[3]。此法应始于课本教材训练,立足课堂,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课内批注式阅读,让其于课外阅读中得益。

批注式主题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思想、精神情感以及内涵、外延。由“文”引“道”,通过批注方式,理解、吸收、积累、表达,其过程体现阅读思维的再加工。例:学生在自读《信客》《老王》时,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在学生的圈圈点点、勾画批注中,感受底层人物的职业操守、草根人物的信守承诺,欣赏到普通人朴素的光华。指导阅读《一诺千金》(秦文君)、《杨绛散文》和《文化苦旅》。引导批注、展示分享:感受到杨绛先生“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之良善心愿,理解作者体恤弱者、平等互助的坚韧与慈爱。感受余秋雨先生在所表达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无私奉献精神,领会作者至察至胜的揽世情怀,理解诚信与“爱”的主题。

5.诵读式主题阅读。短篇精品反复吟咏,经典作品精读诵咏。疏通文字词语,理解句段结构,感知内容概要,探讨交流,把无声文字化为生动言辞,体会词句妙处。围绕主题,确定作品,集中诵读。其方式有三种。一是记忆性诵读。诵读内容浅显,主题明确,琅琅上口的经典作品,如古诗中的绝句,单阕词、小令。二是欣赏性诵读。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作品,咀嚼品味。如诵读“朦胧诗”,理解时代背景,一代青年忧闷、彷徨、渴望的复杂心态,围绕“理想”的主题,感悟如顾城、海子、北岛、舒婷等当代诗人的优秀诗句,用心欣赏,引发学生共鸣。三是评析性诵读。围绕某主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作品,进行“形散神聚”的个性化阅读。如“乡愁”主题,由课文中余光中的《乡愁》引发评析性阅读,学生们搜集同题作品,理解席慕蓉的同题诗作,对比余光中真切的物象,她饱含更多模糊的怅惘,因此要读出女性的深幽而绵长;《天净沙秋思》罗列的人、物、景都透露出游子在暮秋陌头的彷徨情境,要读出古人的悠远苍凉。散文《乡村的那头》读出将回乡时对故乡的期盼和温情。师生紧扣主题,认真诵读,欣赏评析,其乐融融。

适合三种不同文本的诵读式主题阅读,学生掌握方法,读出精彩,诵出真情,培养语感,品味语言魅力。农村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网络信息,搜索相应作品,摘抄诵读、理解交流。

只有扎下阅读兴趣的根,才能开出阅读能力的果。新一轮的中高考改革序幕拉开,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在语文考试命题中,积累、阅读和写作三大块,从基础到应用相辅相成,阅读就是“中场发动机”。农村语文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研究学情,认真探索适合的阅读方式,进行主题阅读活动实践。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影响阅读能力提升的客观因素固然存在,教师可以开展主题阅读探究和实践为突破口,为培养农村初中生阅读良好习惯、培育阅读环境、提升学生阅读信心和能力而不遗余力。在探索实际中,培育主题阅读的繁花,收获语文教学的硕果。

[1]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M].罗黎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吴明华.在多种阅读形式中体验和升华[J].人民教育,2013(3).

G633.3

A

1673-9884(2016)12-0023-03

2016-11-02

李兆振(1972-),男,福建长乐人,长乐第三中学中级教师。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教学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