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问有道践之有为
——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2016-04-16陈兴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课堂

陈兴

(福清市宏路中学,福建福清350301)

提问有道践之有为
——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

陈兴

(福清市宏路中学,福建福清350301)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传授基本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技巧,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和有效性。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掌握提问技巧,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课堂问题设置应当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提问技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设计审美的教学方法,然后带领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美、去欣赏美、去品味美。[1]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激起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思想火花碰撞的场所,语文教师特别要在课堂上展现应有的课堂魅力,而实现课堂魅力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技巧,课堂提问能体现语文教学中教师高超的引导作用,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在充满热闹的课堂一问一答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为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课堂提问技巧呢?

一、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设问

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说:“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目的有关时,他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这种学习。”[2]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中设置恰当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思想火花碰撞的场所,这是个值得深思的话题。语文课程是国家课程,体现国家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目标要求。因此,在设置问题时首先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原则、围绕语文教学三维目标进行设置问题,才能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体现语文教师的课程把握和目标引领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教师在提问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使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就感,教师设计课堂提问的题目时,既要为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难度值较高的题目,给他们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而且精彩的答题还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与带动作用,能促进其他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又要为一些学习较薄弱的,设计一些难度值低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提升其学习动力。可先让学习不太理想的同学回答难度一般的问题,再让成绩较好的同学来补充,充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避免只提问成绩好的学生,否则会打击那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例如学习赏析必修二《囚绿记》一文时,从单元整体来看,本单元选的都是写景状物的名篇佳作散文,写景精妙、意蕴深厚、语言优美,笔者按照赏析写景抒情散文方法,设计如下四个有梯度的问题:

1.文章写了哪些景物?(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心中有文本,并养成勾画圈点的习惯,难度系数低)

2.景物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能够勾画出作者的评价词,或者根据内容进行概括,难度系数中等)

3.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筛选文中由情及景的文字,特别是议论的句子,在分析过程中可巧妙引入背景介绍,揣测作者心境,引导学生去感悟景中包含的人生哲理;难度系数偏高,学生经过充分讨论思考,在教师点拨下基本可答出要点)

4.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析作者的写景技巧、抒情技巧,让学生体会如何更好的运用修辞手法来描绘世间精彩万物,更让学生明白在作文运用各种写法,能够让自己的作文更富有感染力。难度系数中偏高,全体同学经过思考动笔,训练知识的迁移能力)。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层层递进的四问,既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语文思维训练的深度拓展。教师一定把握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规定性”和“方向性”,才能在课堂设计出有效而又巧妙的问题,来激起各个层次的学生兴趣,让他们主动融入课堂中,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二、根据学情和学生个性特征提问

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非常重视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他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很多精妙问题都是从学情而来。[3]在他看来,没有学情就没有“问题”。他每次课前都会通过各种卡片或者谈话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在预习课文中哪里不懂,哪里有疑问后,对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在教学中适时抛出问题。这些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问学生所问,解学生所惑,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启发碰撞,充满教学的智慧。

教师在关注学情的同时,也要注意到高中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高中生思维敏捷,但片面性较大,易偏激,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高低不同,教师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高中生特别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学、不爱思考同学,多对他们进行非语言性暗示,注意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鼓励学生间相互启发,让更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之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最好的提问应当是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处于思维高度紧张状态中,迫使他们的思维机器反复转动。当学生回答“卡壳”时,教师要视情况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启发诱导他们再思考,可以将此问题重新设计一下然后再提问,或者发动其他学生一起来分析。当他们依然“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教师要注意点拨,点拨的过程教师一定要讲解,讲方法,讲过程。要让学生突破此临界点,教师要适时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具体分析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找出他们的疑惑,以他们的疑惑为突破口,进行讲解或设问,让他们体验到拨开迷雾见青山的快乐。

例如讨论《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死因,学生讨论归纳大致有以下三种意见:一他是被推下楼摔死的,二是被笑死的,三是自己郁闷死的。根据学生的结论,实际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学生认识问题的层次不同,深度不同,但笔者故意鼓励他们积极进行讨论,摆事实,讲道理,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辩驳,互相补充,推想大胆而又新颖,经过多番讨论,能够结合教材,结合写作背景,得出这篇小说的主题不完全是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还能看出在这夜幕重重中还透露出一丝朦胧的光亮,给人以些许希望,笔者继续鼓励他们思考名家名篇中有否相类似的人物,有的学生能联系到鲁迅写的《祥林嫂》《孔乙己》说祥林嫂、孔乙己他们及其身边的看客与别里科夫一样,都包裹着厚厚的封建礼教和科举的外壳,他们都是牺牲品,都是悲剧人物。最后学生们还兴趣盎然的对契诃夫与鲁迅的写作特点展开了分析。这是笔者课前预料不到的。这节课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有了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按张志公先生的说法是“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

三、抓住课堂生成时机追问

语文课堂是师生生命在场、彼此交流碰撞的课堂。因而常常有许多教学生成的时刻,包括一些偶发事件也能成为教学生成的重要时机。教师要果断抓住生成时机进行追问,在追问中启发学生思考,探索思维的奥秘。例如上《记叙文细节描写》作文写作课时,正上到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时候,有几个男生气喘吁吁地抱着篮球喊“报到”。笔者趁机以篮球为话题,问这几个迟到的男生,在篮球比赛中最惊险最刺激的场面是什么?一个说“盖帽”,一个说“超远三分球”,一个说“压哨球”。学生们听着都兴趣盎然,连那些不爱好篮球运动的同学热情也被激发起来。笔者接着追问说“压哨球”的男生,为什么压哨球最刺激?你有没有打过压哨球?把你见到的压哨球场景给我们大家描绘一下……在作文练习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哨响、球出,篮球凌空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直奔篮筐而去。此时,全场观众张大了嘴巴,停止了呼吸,仿佛整个地球停止了旋转,球在最后的0.01秒刷入筐中!球进了!球进了!整个篮球场沸腾了!……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是人们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取得劳动成果的必要条件。[4]一节课45分钟,若满堂灌下来,学生容易注意力飘忽,上课犯困,教师要通过不同时机设置问题,来集中学生注意力,维系大脑的一个兴奋点。根据课堂时间发展可分为课前、课中,这两个阶段学生注意力各不相同,上课前,学生还沉浸在下课的兴奋中,注意力还未完全集中过来,但学生精力最为旺盛,这时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设疑提问,可以迅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中适时提问还意味着应根据课文教学实际,选择学生自以为一望即知,一读就懂或者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发问。此时学生已产生心理疲倦,教师抛出的问题就能起到平地惊雷的效果,能让陷入思维飘忽和思维惰性的学生猛然惊醒,引发学生的思维的震撼,注意力就能瞬间集中,例如教《项脊轩志》时,课堂中间学生开始思维疲惫时,这样提问:你闭上眼睛想象下作者面对“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这种场景,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把握句子的内容和情感:作者面对兄弟异爨、家道中落衰败、亲情的隔膜越来越大的现实,心酸、怅恨、无奈,只能在客观的叙述中抒发无尽的慨叹。这个问题设计让学生明白普通场景、日常小事在文学大家手里也能处理得别有韵味,再引申到《孔雀东南飞》《氓》等文学作品中的各种亲情以及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感情处理问题,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笔者认为这样才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本质,教出语文味,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提问应切合教学和学生需要,不可盲目追求课堂所谓“热闹”而刻意去发问,也不可鸡零狗碎地问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的无效问题,更不可提问不留时间急不可耐地直接把预设的答案公之于众……这些误区是我们提问时要注意避开的。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此中亦有道,践之当有为。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5]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更要不懈地探索,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技巧,这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让教师享受到教学的乐趣。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美]罗杰斯.罗杰斯著作精粹[M].刘毅,钟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章志光.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德]第惠多斯.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G633.3

A

1673-9884(2016)12-0013-03

2016-12-08

陈兴(1974-),男,福建福清人,福清市宏路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