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思考

2016-04-14刘红朱建强

考试周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对策高职院校

刘红++朱建强

摘 要: 面对用人单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根据实地调查,本文对高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现状进行分析,从教师和学校两个角度对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汉语教学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少数民族学生 汉语应用能力 现状 培养对策

随着国家对新疆的支持和投入逐年加大,少数民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不断增多,用人单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除了要求能够熟练地进行日常会话交流,有些岗位还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水平的汉语书面表达能力。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如何结合生源实际,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一直是新疆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高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现状

研究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尤其是写作能力较差”①。这一结论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证实,根据我们对所在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问卷,结合师生访谈和日常观察,我们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整体上汉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厚、动机不强烈,学习较为被动,汉语应用能力不足。本次调查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高职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态度、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共发放学生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教师问卷150份,回收145份。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为,汉字书写能力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语用水平不高,语言交流存在一定障碍,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较高水平的人际沟通和语言应用的能力相当有限。比如,在班级辩论会、演讲比赛、文艺演出中能够自如地运用汉语表情达意的学生寥寥无几;在助学贷款、申请书、求职应聘,甚至是请假条、留言条、报名表等应用中,汉字书写和语言表达方面的错误随处可见。这些都表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新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对当前高职教育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级实用型、应用型人才。调查显示,少数民族学生在课外时间主动使用汉语与人交流的较少,只有7.69%的学生表示会经常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这在调查中86.21%的学生表示“很少使用汉语写日记、做笔记”、仅有8.46%的学生表示“会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得到印证。汉字书写不规范不美观;与人沟通存在语言障碍,用词用语结构简单、连贯性弱,语用不当等问题比较普遍,这些不足无疑与日常学习中缺少运用汉语进行有效沟通的经验有直接关系。

近年来,除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农林、畜牧、纺织、电子、财会等领域人才需求之外,高职少数民族应届毕业生考上村官、参与“三支一扶”②计划的人数逐年增多。这些基层岗位对汉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普通的行政公文的书写到面向基层群众的政策宣传、文化教育等日常事务,没有一定程度的汉语水平是很难胜任工作岗位的。一方面,目前的教学存在不足,仍未彻底打破应试教育的套路,以知识的单向传递为主,考核评价多以知识的记忆、知识的再现进行,而缺乏对实际能力的考察和检验,考核评价的方式单一、实用性和应用型的内容不足,学习与需求脱节,用汉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另一方面,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时数方面存在问题,由于师资缺乏、办学经费紧张,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强化只能保证预科阶段(一学年,每周20-22学时),且大班授课(50人左右),无法保证教学效果,预科后的汉语教学以专业汉语为主,基础性、综合性的汉语教学不能很好地延续。而“汉语教育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掌握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仅凭一年的学习很难达到学习目标。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一年预科后在专业学习中必然会遇到更大困难和不适应。面对社会需求和生源现状的突出矛盾,高职汉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职汉语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以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为依据,结合实践中的一些有益尝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对改进当前高职汉语教学工作有所裨益。首先,在教师教学方面。

(一)实行分层教学和评价

教师要在深刻把握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节奏。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安排不同层次的训练任务,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力争每个人在每节课都有所得。在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中要结合日常学习和训练的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帮助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步树立起汉语学习的信心,同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取得更大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设定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任务,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夯实汉语基础、发展语言能力。

(二)采用小组学习

实践证明,相对于被动接受,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的巩固率高得多。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小组学习法的运用,打破原有班组的局限,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沟通协商,共同完成课堂和课后学习任务。比如,在应用文教学单元中,我们将学生分成每组6-7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昨天中午古丽在学生食堂丢了一个书包,里面有她刚刚写的论文和身份证,现在她又着急又伤心,你们小组来帮帮她,替她写一个寻物启事。要求内部角色分工如下:

任务一:分析写作要求

任务二:分析任务讨论分工

任务三:口述写作内容

任务四:书写写作内容

任务五:检查格式和语句

任务六:成果展示

任务七:汇报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

为了督促学生有效参与,我们加大了过程性考核力度,根据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情况。从学生评教和座谈会上我们了解到,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认为小组学习和自评互评激发了学习热情,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感觉收获很大。

(三)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除了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外,我们还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和实施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如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书信设计比赛、少数民族学生汉字书写比赛、广告设计大赛、演讲比赛、汉语小品大赛、人文知识竞赛,等等,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还可以联合相关学科的老师、专业课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进行征文比赛、校园消费状况调查、文明行为调查、人才需求调查,等等,锻炼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四)实施任务型教学

结合汉语教学的内容特点,我们积极实施任务型教学,给学生布置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将汉语的文字书写、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运用到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过程中,不断积累汉语使用的经验,为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比如,以“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新疆”为主题,要求学生通过文字、PPT结合口头表达,从不同侧面介绍新疆,展示新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人文特色、自然风光、日常生活、民族交往中的故事等。也可以结合应用语言的方方面面,将汉语学习和语言训练任务设计成一个个小项目,如“我的假期生活”、“我为家乡代言”、“校园生活掠影”、“我所了解的XX城市”、“这就是十年后的我”等,要求学生图文并茂、先笔头后口头,每学期完成3-5个具体项目,将语言综合运用于解决问题之中,进而提升汉语应用水平。

在学校教育和人才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一方面要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合理引入或聘用解决师资缺口,尽快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合作,扩大教师的学术视野,通过师资培训,让更多教师理解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动态和新要求,加强校级交流,引导教师潜心钻研,营造教学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量化标准

对于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的要求,应被允许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花费不同时间通过同一等级的考试,即中等以上的学生一年预科后要达标,基础薄弱的学生允许延长时间达标。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主动性得到保持。同时应采取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如参加社会实践形成高水平的调查报告、获得社会认可的语言运用方面的奖励(如少数民族学生双语能力大赛等)时,经相关部门专家及学分认定。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量化标准,必要时甚至可以联合相关学校从各个方面共同研究,合力解决。

(三)构建培养汉语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需要认真审视当前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和汉语课程体系,结合生源实际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现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立“1+3”(预科1年+3年专业)四年培养机制,从制度上确保汉语教学在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轨道上运行。要结合实际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优化,拓宽和延伸教学渠道,优化教学方法、改进考核评价方式,使之更加科学、规范、有针对性。我们建议,预科后开设《沟通写作》、《演讲与口才》等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选修课,在工科类专业增加计算机文字处理的教学内容,文科类专业增加公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提升汉语应用能力,为其日后专业学习和岗位适应打下基础。

(四)加大校园环境建设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小环境,要重视课外的实际运用。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完善图书馆、语音室、校园网建设、加大多媒体教室、学生活动中心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确保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各族学生搭建相互交往的平台。比如校园广播站、志愿者服务队、学生社团等都可以成为少数民族学生优化汉语学习、锻炼汉语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在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确保活动经费和场馆设施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高职院校还要结合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维活跃、不拘于常规的特点,依托学团组织,积极创建有利于汉语学习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定期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双语能力竞赛、经典诵读、民汉学生结对子活动、民汉班级联谊活动等,引导“快乐学习”,使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实际运用中提升汉语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汉语水平是少数民族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养成的基础,汉语应用能力是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与专业学习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师生双方长期不懈努力,汉语教学在高职各个阶段都要加强,才能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这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前途,而且关系到新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注释:

①董晔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后汉语应用能力及高校汉语教育现状调研[J].语言教学研究,2011(2).

②“三支一扶”,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根据国家人事部2006年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从2006年起,国家和地方以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每年安排2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参考文献:

[1]董晔等.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预科后汉语应用能力及高校汉语教育现状调研[J].语言教学研究,2011(2).

[2]丁文楼.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与实践[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杨淑萍.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培养探析[J].时代教育2015(5).

[4]王慧开.在应用写作课程中培养职业汉语能力的探索与研究[J].语文建设2014(10).

本文是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院级重点课题“高职预科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bykj2015s-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对策高职院校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