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层次的政策支持与研究生淘汰制的实现

2016-04-14朱志超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政策支持研究生必要性

【摘 要】 高校实施研究生淘汰制很有必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困难,没有国家层次的全面干预和政策支持,依靠大学单独自主实施淘汰制是非常不现实的。建议由国家层次出台相关成熟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的淘汰制及配套措施和善后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

【关键词】 研究生;淘汰制;必要性;主要困难;政策支持

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直接反映着国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文明昌盛、民族自立的首要保障。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竞争,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视作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为了保证并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施研究生教育淘汰制已经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通行做法。

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都具有“严出”的特点,研究生淘汰率很高,最后能够毕业并拿到学位的研究生人数将大大少于入学人数。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淘汰率平均占到30%左右。比如美国一般研究生院淘汰率在20%左右,著名大学可达30%—45%,并认为高淘汰率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英国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是宽进严出,英国各大学都设有不同比率的淘汰率,因此最后能够毕业并拿到学位的研究生人数要少于入学人数。在日本,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是分离的,研究生可以是硕士或博士课程毕业,但毕业不等于取得学位。日本的学位授予极其严格,尤其是博士学位的授予非常困难,必须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德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导师制”为核心,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要目标,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及考核,直至完成论文并通过答辩获得学位,平均淘汰率在27%左右。[1-3]

一、我国实施研究生淘汰制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迅速的迈入了研究生数量大国的行列,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加,而我国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某些高校实行的中期筛选、学位论文答辩,出现放松甚至走过场,无法有效保证学生的质量。硕士研究生教育宽进宽出的现状更让硕士学位含金量大打折扣。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超过9成投票者认为研究生学位已贬值,仅3.2%的人认为没有贬值。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发布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我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淘汰率不到5%,基本上在培养过程中是零淘汰。宽进宽出,零淘汰模式,加上培养过程中的一些放松,我国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模式弊端已显。为了从根本上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实行研究生淘汰制显得更加必要,势在必行。

打破零淘汰,在研究生培养中实行淘汰机制,是目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环,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关键措施。研究生淘汰制的实施还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改革的其他环节是否奏效,如果没有研究生淘汰制,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的其他措施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近些年,我国也开始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实施研究生教育淘汰制上做出了相应地探索和改革措施,中央和地方两级学位委员会以及各高校也渐渐实施淘汰制来监督与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4-5]2006 年南开大学就首突坚冰打破了硕士生“零淘汰率”,一些高校开始设立了“研究生中期筛选”制度,淘汰不合格以及达不到相应要求者,在培养过程中也实施课程学习和中期考核淘汰,在评价体系中严格论文选题、检查、答辩等一系列程序,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善后措施来保证学生淘汰后的出路。为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国内培养机制改革中的研究生淘汰制改革已逐步开展,必将在国内逐步扩大试点直至全国普遍推行。

二、我国高校不愿意实施研究生淘汰制的原因及对策

目前,除了个别学校,大部分高校实际上仍然没有建立研究生淘汰制。某些高校名为实施研究生淘汰制,但研究生淘汰比例仍然非常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淘汰制。虽然普遍要求进行研究生淘汰制改革的呼声很大,但大部分只停留在研究层次。很多高校虽然进行了与淘汰制相关的改革和探索,因为各种原因的阻碍,实施淘汰制仍然迟迟开展不开。可以说,目前研究生淘汰制在中国还没有形成气候,即使一些想实施研究生淘汰制的高校也因为各种困难在观望。

本文从研究生淘汰制所遇到的主要困难出发,找出要实现真正的研究生淘汰制,关键是要国家层次的政策推动,而不能仅仅依靠高校自主实行淘汰制。目前高校不愿意实施研究生淘汰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第一:高校和导师层面天然不愿意主动实行淘汰制。对高校来说,过高的研究生淘汰率, 是对自身声誉的一种不利影响, 会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 进而影响高校的招生和就业,从而损害高校利益。对导师来说,淘汰自己的学生,首先在情面上说不过去,中国的仁厚文化, 使得导师在处理学生时, 往往网开一面。另外,淘汰自己的学生,对导师来说,也会影响到研究生导师的学术声誉。从这一层次讲,除非有相关政策或法律推着高校或导师施行研究生淘汰制,否则研究生培养单位自主并积极实行淘汰制及导师主动淘汰自己的学生是不大可能的。

第二:研究生淘汰机制不健全,全国联网的相关配套措施及善后制度不完善。实施研究生淘汰制,淘汰机制必须健全,淘汰标准必须客观、科学及公正,同时还必须有完善和成熟的相关配套措施及善后制度,才能为广大研究生和导师所接受。比如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已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淘汰制和完善的配套及善后措施,如从入学制度、培养过程和评价体系中都有环环相扣、贯穿始终的淘汰制,不同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和转换制度、司法保障制度和补偿救济制度等等,故研究生淘汰制在美国是行得通的。但目前我国的高校的淘汰制并不很成熟,且相关配套措施和善后制度并不完善,高校一旦实施淘汰制就可能矛盾重重。

从国内大气候来说,我国实施淘汰制的高校只占极少数,且这些高校都是名校,他们有一定的资源和能力,可以保证自己被淘汰的研究生可以安置至其他高校或是其他出路。但是,其他一般的大学也这样实施淘汰制,困难将太大。中国研究生淘汰制没有全面开展,淘汰制气候并没有形成,高校间没有学分互认制度和转换制度,学生淘汰后去路如何?美国的研究生淘汰后,根据学分互认和转换制度,还有其他学校接收,中国呢?被淘汰的学生会受歧视,或被社会鄙视抛弃。就凭这一点,哪个高校能轻易实施研究生淘汰制?

另一方面,全国范围来说,研究生淘汰后的司法保障制度和补偿救济制度也没有完善,哪个高校率先实行淘汰制,意味着将自己的学生推向深渊,高校也将付出沉重代价,或引发多种社会矛盾。这样的情况下,高校都不情愿主动实施淘汰制。

而全国联网的相关配套措施及善后制度如研究生淘汰后的司法保障制度和补偿救济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涉及到整个社会,不是一两个大学所能完成的了的,必须由国家层面出面,统筹规划。

第三:在目前的大气候条件下,即使某大学全力要推行研究生淘汰制度,也要孤军奋斗。首先牺牲自己的利益,其次要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健全相关制度,甚至成立专门的机构才能实现淘汰制。同时,还得应对因淘汰研究生过多引起学生、社会的异议及引发的各种矛盾,压力不可谓不大。而一旦该高校的上层推动不力,由于各种利益之争和种种困难,最终研究生淘汰制将不能在该高校实现。即使强力推行,也将费力不讨好。目前的国内研究生的淘汰率也就5%左右,且淘汰的都是那些很差的学生。一说淘汰率高,人们自然会认为该学校差生太多,这个观念在短时期内难以纠正。在目前中国的文化条件下,淘汰率高的学校还将被这个社会鄙视,尤其是非名校。这样,高淘汰率的学校声誉差,招生就业差,反而比不上那些不实施研究生淘汰的学校,长此以往,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将出现,该高校将面临各种危机。

总之,高校和导师的天然拒绝,以及当前研究生淘汰机制不健全,全国相关配套措施及善后制度不完善的大气候下,高校单独实施研究生淘汰制利益少,困难多甚至危害多。故此,大部分学校存着观望的态度,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主动实施淘汰制。这也是淘汰制多年来不能在中国遍地开花的原因。如果有国家层次如教育主管部门全面干预和政策支持和推动,同时建立完善的研究生淘汰制度和配套及善后制度,在全国形成气候,使社会认同研究生淘汰制,则高校实施研究生淘汰制将会非常顺利。

三、总结

目前,由于研究生淘汰机制不健全,相关配套措施及善后制度不完善,全国淘汰制的大气候并没有形成,高校单独实施淘汰制困难大,利益少,没有国家层次的政策支持和推动,在全国形成气候,依靠大学自主实施淘汰制是非常不现实的。本论文建议由国家层次出台相关成熟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的淘汰制及善后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以期解决研究生淘汰制长期以来议而不行的状态。

当然,在实施初期,由于淘汰制度不完善和社会不适应,建议政府可以采取温和的措施,以利于在全国形成淘汰制的气候,比如,初期的淘汰比例不能太高,最多10%左右,以后可以逐渐加大至合适比例;为了缓解矛盾,形成良好过渡,可以由国家层次出面,对淘汰后没有好的出路的学生,可以返还学费或给予补助。淘汰制成熟后再全面推展开来。

【参考文献】

[1] 张喜梅,薛焱华,冯丽娜.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经验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6.4.78-80.

[2] 王颖.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淘汰机制及启示—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09.9.31-34.

[3] 王真.美国研究生教育的淘汰机制及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4] 张超.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硕士研究生淘汰制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

[5] 戚蕊,马桂敏,曹贵平,姜尔林.高校研究生淘汰制改革之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4.2.90-92.

【作者简介】

朱志超(1981-)男,汉族,湖南湘潭人,助理研究员,博士学历,主要从事核物理研究.

猜你喜欢

政策支持研究生必要性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研究
新能源公交车辆发展的政策支持及使用管理
煤炭污染治理需要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