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时期南宁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综述

2016-04-14黄沛明

大众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十二五南宁市南宁

黄沛明 刘 雁

(南宁市统计局,广西 南宁 530002)

“十二五”时期南宁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综述

黄沛明刘雁

(南宁市统计局,广西 南宁 530002)

文章通过详实的数据和具体实例,阐述南宁市在十二五期间投资总量、投资增速和投资结构的基本情况,并重点介绍五个项目建设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

“十二五”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南宁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一路一带”战略的发展机遇,调结构、促发展,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积极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统筹推进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建设,重点推进“工业经济振兴、产业园区建设、五象新区开发、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打造‘中国水城’”五大攻坚战投资项目建设,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持续加大、结构日趋优化良性发展态势。

1 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总量不断扩大

“十二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直部门和各县、区、开发区通力协作下,南宁市固定资产投资迈上新台阶,创造新的历史辉煌,开创了一个投资强度最大、规模最大、重大项目最多的新时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私人建房,下同)从2011年的1966.1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366.89亿元,五年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69.9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34倍,“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24.71%。从投资结构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917.3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35倍,年均增长24.22%;更新改造投资3720.3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88倍,年均增长24.25%;房地产开发投资2379.2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2倍,年均增长14.83%。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64.2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6.46倍,年均增长50.1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937.0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4.08倍,年均增长26.2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868.7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04倍,年均增长23.47%。

2 打好有效投资组合拳,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

“十二五”时期,南宁市继续加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加大制造业和创新领域投资力度,提高公共服务产品的投资力度,通过打好有效投资组合拳,实现农业和工业补齐短腿目的。从产业结构看,随着中央提出一系列鼓励“三农”政策的扶持下,一产投资增速稳步提高。随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富士康、斐讯通信、中恒集团等大集团企业的纷纷进驻,二产投资占比增加了5.41个百分点。同时,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一系列规划的支持下,三产投资仍是三次产业投资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经过五年的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从“十一五”时期的1.43:24.48:74.09调整为“十二五”时期的2.77:29.89:67.34。一产激活力,二产补短板,三产强根基,五年来,南宁市通过不断引入项目建设,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

3 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拉动固投强劲增长

“十二五”期间,南宁市结合发展实际,统筹安排,科学谋划一批具有全局性和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发挥重点项目辐射带动作用。五年里,施工项目43179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6868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340个。

(1)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工业支撑作用增强。“十二五”以来,南宁市紧紧围绕“工业强市”这一战略,积极应对市场总体疲软,经济回暖迹象不明朗的大环境影响,坚定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动摇,围绕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积极谋划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以着力推进产业集聚、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抓手,深入实施六大重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强优企业培育行动计划、产业园区成长行动计划和推进技术创新及“两化”融合,加快项目进度,切实强化工业有效投入,工业投资取得显著成效,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2011-2015年,南宁市工业投资分别是524.04亿元、712.29亿元、728.13亿元、852.05亿元、961.41亿元,累计完成3777.9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4.06倍,平均年均增长22.84%。富士康南宁科技园、中恒(南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斐讯通信南宁产业基地(一期)、南宁广发重工整体搬迁技术改造项目、研祥科技装备业东南亚总部项目(一期)、南南铝加工、南宁电厂、海王生物南宁保健品产业园建设项目、康师傅系列食品生产项目、双汇食品年产3.3万吨西式低温肉制品生产线、纸箱包装生产线项目、百威啤酒年产30万吨啤酒项目、华润怡宝广西生产基地、禾田信息港、源正全铝车身新能源汽车、南车铝材精密加工扩建项目等一批工业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或建成投产,为加快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房地产投资总体保持平稳发展。虽然历经“新国八条”、“新国五条”等房地产调控政策,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博览会等给南宁市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房地产需求仍然旺盛。2011~2015年,南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是391.10亿元、362.73亿元、416.37亿元、551.82亿元、657.19亿元,累计完成2379.2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22倍。“十二五”期间,随着南宁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配套的不断完善,城市吸引力的提升,在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共同作用,全市商品房市场销售旺盛。房地产竣工面积累计2595.2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3846.6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累计2433.32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的1.19倍、1.3倍、2.01倍。五年间,全市累计销售各类商品房2150.88万平方米,是“十五”时期2.4倍。全市商品房销售均价在“十二五”期间经历了3000、4000、5000元/平米的台阶,在“十二五”末步入6000元的新平台。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趋完善。“十二五”期间,南宁市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等有利时机,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城市基础配套更加完善,城市基本功能更趋健全,南宁市先后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交通运输方面:南宁市以打造西南交通枢纽为目标,构造“海陆空”立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建设继续在快车道上行驶,创造了交通史上的新辉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累计完成投资1429.97亿元,年均增长11.63%。围绕邕江两岸综合整治及内河水质提升和环境治理,南宁市积极打造“水城”建设,使得邕江两岸景观焕然一新、南湖死水变活水、心圩江、可利江、相思湖水质明显改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完成投资1444.11亿元,年均增长16.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210.01亿元,年均增长8.28%。主要项目有:轨道交通1、2、3号线、南宁吴圩机场新航站楼、南宁火车站东站及周边路网、云桂高速铁路、南广高速铁路、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段增建二线、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南北高速改扩建、南宁外环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延长线、五象大桥、英华大桥、良庆大桥、玉洞大道延长线、南宁港一期工程、南宁港永凯码头、鹤岗作业区一期、老口水利枢纽、邕宁水利枢纽、南宁空港物流园、江南综合物流园、金桥综合物流园、牛湾临港物流园、黎塘高铁物流园、六景水铁联运物流园、中国移动GSM网络建设、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GSM和CDMA网络建设、中国电信网络建设。

(4)社会事业投资速度加快。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着力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落实中央“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争取大项目,大力推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市民生领域特别是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投资力度显著增大,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大亮点。“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完成投资382.9亿元,年均增长19.47%;卫生和社会工作完成投资154.68亿元,年均增长17.05%;文化体育娱乐业累计完成投资222.12亿元,年均增长21.35%。主要项目有:邕江大学新校区、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南宁市第三中学国际校区、邕宁高中新校区、阳光特殊教育学校、五象湖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干部病房楼、南宁同济医院住院部大楼、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分院精神心理康复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南宁孔庙、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广西体育中心、南宁市民族艺术基地、南宁博物馆、中国-东盟创意乐园(锦园)、南宁文化艺术创作基地、隆门水都。

(5)现代服务业得到初具雏形。突出打造具有壮乡首府、绿色生态、东盟元素等特色的“南宁服务”品牌,提高南宁市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将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和广西现代服务业核心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南宁市重点做大做强产业基础好、增加值总量大、近年发展态势良好的三大产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和提升能充分发挥南宁资源禀赋优势、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对未来服务业乃至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七大产业:商贸和会展业、旅游与运动休闲服务业、健康养老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教育培训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同时,着力打造和提升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成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一方面,传统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做大做强,五年间分别完成投资212.54亿元和271.68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106.5%和147.1%,实现了五年翻番。另一方面,在传统服务业投资注入活力的同时,新兴服务业成为南宁市“十二五”投资发展的亮点。金融业、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现代服务业在南宁这片投资热土上开花结果,五年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金融业分别完成投资27.96亿元、33.87亿元和17.36亿元。

4  展望“十三五”投资发展方向

未来5年,南宁市几大民生领域的投资值得期待。

(1)勾勒“大南宁”,勾勒南宁都市圈。武鸣区加快南宁教育园区、东盟经开区综合产业园区、休闲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设具有壮族人文特色的中国西部强区和城市副中心。三塘-五塘片区重点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信息产业、研发培训产业、休闲旅游业等核心产业,打造中心城市与周边重点镇协调发展的新典范。

(2)打通“大通道”,构建立体路网。积极推进泛亚铁路中东线、南宁至贵阳客运专线、南昆铁路南宁至百色增建二线等一批铁路项目建设,实现以南宁为中心的“12310”高铁经济圈。规划建设南宁五象站和北站,完善西站和南站,改造南宁站。加快柳南高速公路等改扩建、吴圩机场至大塘、贵港(经宾阳、隆安)至硕龙、柳州经合山至南宁等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建设五象客运站,建成东站综合客运枢纽,改造安吉等客运站,提升玉洞等货运站场。吴圩国际机场规划建设第二跑道和T3航站楼,实现东盟国家主要城市航线全覆盖。加快建设伶俐通用机场。规划建设连接横县、宾阳、上林、马山、隆安的都市圈高速公路环线。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成1至4号线骨干网络,开工建设2号线东延长线和5号线一期工程。

(3)合力补短板,打造工业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3个千亿元产业,扶持壮大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工业支柱产业。

(4)建设示范市,打造中国绿城升级版。将投资440亿元推进环保服务业发展,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城市。重点发展涉及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业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6大领域56个示范项目。

Review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in Nann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 12th Five-Year"

Based on detailed data and exampl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tuation of total investment, investment growth and investment structure in Nanning city during 12th Five-Year, great achievements of fiv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s got in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field.

12th Five-Year;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F127

A

1008-1151(2016)03-0145-03

2016-02-12

黄沛明(1986-),男,广西南宁人,供职于南宁市统计局,从事经济领域统计数据分析;刘雁(1981-),女,广西南宁人,南宁市统计局经济师,从事经济领域统计数据分析。

猜你喜欢

十二五南宁市南宁
数读南宁
Sam’s Family
眷恋南宁
关 公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今天写什么之『南宁的雪』
南宁市核心区旧桥景观改造
创新南宁市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