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与对策

2016-04-14袁晓夏

大众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黄 莉 袁晓夏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与对策

黄莉袁晓夏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能够发挥相互利导作用,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故必须重视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针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概述入手进行分析,分别对于广西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现状、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作出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对策

由于每个地区的就业结构直接受到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制约,因此,当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时,必然引发就业结构的相应优化,否则必将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效果及进程。本文通过针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内容、广西的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阐述,最终作出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概述

1.1产业结构的概述

1.1.1产业结构的涵义

所谓“产业结构”,即是各产业在经济活动参与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关系,并呈现出一定的比例关系。其中,由于各产业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变化,使得“技术经济关系”从质的方面反映出各产业间的组合状态;而“比例关系”表现出各产业经济活动的外在现象,其从量的角度反映出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各产业的地位。

1.1.2产业结构的特点

1.1.2.1非均衡性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表现出非均衡性发展趋势。非均衡性即指在特定的总体收入水平上,各类产业的比重呈现非均衡发展状态,如存在部分产业比重过大,以及部分产业比重过小。若分别观察各类产业的内部发展趋势,这种非均衡状况愈加明显。运用钱纳里的“典型结构”进行分析可知,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状态尚处于低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状态,第一产业的物质经济基础薄弱,致使抗风险能力不足;但第二产业的收入比重较之一般低收入国家要高许多,甚至比部分高收入的发达国家的该比重还要高,然而,第二产业内部呈现出发展极不平衡现象,加工工业水平不足,基础工业较为薄弱,高新工业技术产业发展力度欠缺;而第三产业的收入比重较之一般低收入国家明显偏低。可见,我国的产业结构突显出非均衡性的特点。

1.1.2.2循环性

我国解放初期,农业生产总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约60%,而工业生产总值在社会总产值中仅占约26%,可见,当时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偏差。改革开放后,国家不断调整各类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注重农业科技化产业调整,重视工业技术化产业优化,关注第三产业开放化发展完善,积极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强力推进现代科技农业、轻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我国三次产业增长值都较为迅速,三次产业的结构也逐渐趋于协调稳定,可见,随着产业结构的偏差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现已进入良性循环。

1.1.2.3递进式

解放初期,我国的经济总产值主要依托农业产值,当时主要依靠传统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工业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基础尤为薄弱,行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第三产业发展处于低水平状况,商业所占比重较大,通信业、交通运输业以及金融业非常落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渐调整,产业结构趋于良性循环。现代农业产业的技术与生产能力逐渐提高,机械、汽车制造等加工产业发展迅速,通信、电子等新兴产业增长幅度巨大,保险、金融等第三产业进一步提升,可见,我国产业结构随着科技发展正不断由技术水平低的传统技术产业向现代技术产业以至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1.2就业结构的概述

1.2.1就业结构的涵义

就业结构即指在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所占比重以及数量与比重之间相互存在的关系。如果从不同角度分析特定就业总量的内部结构,将会产生各不相同的就业结构。

1.2.2就业结构的类型

1.2.2.1就业的部门结构

就业的部门结构重点考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我国就业人员的分布情况,国民经济部门划分种类较多。按照统计方式可划分为工业、农林水利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等部门;按照三次产业的划分法分为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我国在进行就业结构问题研究分析时,农业、工业以及非物质生产部门作为普遍适用的划分方法,从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看,就业人员在各生产部门呈现出的分布变化趋势与其在第三次产业中的分布变化趋势是大致相同的。

1.2.2.2就业的职业结构

就业的职业结构即指在就业人员在各不相同的职业之间形成的分布情况。随着我国社会分工的逐步加强,职业类别不断得以细化,职业结构愈发趋于复杂化,部分职业由于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面临淘汰,许多新兴职业应运而生。可见,职业结构的变化发展是社会经济水平的客观反映。特定时期的职业结构除了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还取决于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升,因此要通过职业培训等方式,逐渐提升劳动者的自身素质,从而实现完善职业结构的目标。

1.2.2.3就业的地区结构

就业的地区结构是指就业人员在各不相同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分布情况。该结构对于生产力布局的影响意义重大。就业的地区结构与自然地理条件、生产力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程度联系紧密。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依赖自然地理条件,因而沿海及江河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较为迅速。由于这些地区的就业人员数量较多,人口密度较大,随着生产力发展与资源的有效开发,使得就业人口分布较为均匀。

2 广西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现状

2.1广西产业结构现状

20世纪以来,广西的经济发展速度尤为迅猛,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突破性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0世纪以前的“三、二、一”格局转变为“二、三、一”格局。由此可见,广西产业结构发展现已不断进行完善。

2.1.1产业结构变化规律

广西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发展规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其灵活运用配第——克拉克定理,并取得巨大的调整效果。随着广西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得以下调,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逐步提升。20世纪以来,广西第一产业比重约由27%下降至16%,大约下降了11个百分点。广西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现已约达到54%,比19世纪末期约提高了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略有下降,由19世纪末的约38%下降至现在的约34%,下降了大约4个百分点。可见,广西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

2.1.2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20世纪以来,广西大力发展地区工业,相继出台并实施促进工业发展的战略政策,如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的决定以及广西重点工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使得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尤为迅速,从2000年至2015年,广西工业年平均增加速度已约达到17%,发展势头良好。

2.1.3产业结构得以逐步完善

20世纪以来,广西产业结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通信、电子等新兴产业增长速度迅猛,传统制造产业改革力度强劲,金融、保险以及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2015年,广西房地产业的比重约达到5%,金融业比重约达到4%,分别比19世纪末期约高3和2个百分点。目前,广西产业结构逐步由传统制约型产业结构转变为现代利导型产业结构。由此可见,广西的产业结构正在完善。

2.2广西就业结构现状

2.2.1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情况

随着广西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其就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过各个国家发展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表现为劳动力不断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向二在三次产业之间转移。20世纪以来,广西就业结构发展也遵循这个规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由19世纪末约61%逐渐下降至51%,下降幅度约为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平稳,大约由10%上升到21%,提高了11个百分点,可见,广西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二产业就业比重逐步呈现上升趋势。

2.2.2第二产业成为广西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

20世纪以来,广西新增就业人口数量逐渐庞大,目前较之19世纪末期已增加大约380万人,其中大部分分布于第二产业,其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达到大约78%,第三产业贡献率约占21%。由于第二产业发展快速,从而具备较高的就业人员需求,进而吸收了大量第一产业剩余出的劳动力资源,故第二产业成为广西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

2.2.3广西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合理性欠缺

目前,广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然较高,其约高达55%,比我国其他地区约高出17个百分点,高居全国前列。然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我国其他地区仍然较低,大约低出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也低于全国其他地区,约低8个百分点,位居全国中等水平。可见,广西目前的就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水平依然较为落后,需要不断完善提升。

3 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匹配性不足

目前,广西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的格局,第一产业比重较小,其作为我国传统产业,虽然集聚大量劳动力资源,但是发展势头较弱;第二产业比重明显过大,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作为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转移途径,随着其不断发展改革,部分劳动岗位正逐渐被高新的技术设备所取代,使得企业失业人员增幅过快。虽然第三产业中涉及的部分传统服务行业,其就业需求数量大,就业条件不高,为失业人员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由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使得就业结构发展无法有效地与产业结构发展相匹配。

3.2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实现有效转移

由于广西地区就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致使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的要求,进而引发严重的劳动人员失业情形。可见,劳动者的职业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发展。每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时,必然引发就业结构的变化,然而劳动力职业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的缺失,导致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受到制约,从而引发从业人员的失业现象,进而激发出就业结构矛盾。

如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型过程中,大批农民进入第二产业,此时需要进行职业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调整提升,部分不能适应企业需求的农民被淘汰。在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时,部分工人由于无法适应新兴的第三产业需求而被淘汰,导致广西地区失业现象愈发严重。

3.3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性欠缺

广西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从而直接影响就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性与积极性。由于广西三次产业分布于不同区域,第二、三产业多集中于较为发达的城市。众多的企业对于劳动力资源需求量较大,致使部分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迁移。此时,广西的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有效满足迁移农村劳动力的要求,如广西部分城市实行区域保护以及户籍限制等政策,使得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子女教育及住房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使得劳动力的迁移和流动受到地域限制,不但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闲置,而且造成第二、三产业无法解决劳动力资源大量需求的难题,进而引发第二、三产业需求劳动力资源的严重缺乏现象。可见,这种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造成劳动力资源合理迁移的障碍,影响到广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 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4.1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广西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带动就业结构同步调整。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关系着广西的经济命脉。因而广西必须大力促进就业增长,合理进行现有资源优化,推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第一产业要以现代科技农业作为发展契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效转移。第二产业作为广西的关键产业,其关系着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结构的优化,故需要积极提升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资源的能力。第三产业属于心爱就业的重要渠道,因而需要重视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向现代服务业集中,实现广西经济飞速发展及就业协调增长。

4.2积极有效地完善劳动力市场

由于广西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实现有效转移,故需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积极引导实现有效流动,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迁移,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有效优化。因此,完善劳动力市场现已迫在眉睫。在完善劳动力市场过程中,需要把握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建立可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以及劳动力转移预警方案,积极利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

4.3强力优化教育及社会保障政策

广西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故需要强力优化教育及社会保障政策。在优化教育政策方面,需要不断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针对劳动者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即技术培训,增强劳动者的适应及创新能力,促进劳动者素质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适应;在优化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权制度、社会福利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后顾之忧,是消除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就业的阻力,同时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农村劳动力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合理转移,从而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目的。

5 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互利导作用,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总而言之,就业作为国家居民生活的基础条件,不断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尤为重要意义。

[1] 黄莉.高职创业教育模拟环境建设的研究与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4(15): 244-246.

[2] 刘书芬.以构建“新型产业结构”为基点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3] 宋小芬.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性与多样性[D].广州:暨南大学, 2008.

[4] 陈勇.FDI路径下的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的产业承接[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5] 林建华,常云昆.区域经济和谐与区域经济宏观调控[J].当代经济管理,2007,29(1):64-68.

[6] 梁琦,钱学锋.外部性与集聚:一个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07(2):84-96.

[7] 黄莉.基于模拟环境的高职创业教育实践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165-168.

[8] 张亢亢,宋光兴.云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74.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Guangxi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gradually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on employment structur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posed new requirement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is able to play each other's role,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so it must be attention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According to an overview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by analyzing, respectively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uangxi'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Guangxi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and mak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Guangxi.

Industrial structure; employment structur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research; countermeasure

F260

A

1008-1151(2016)03-0118-03

2016-02-11

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改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的高职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研究”;2015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立项项目“广西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KY2015LX660)。

黄莉(1972-),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高校就与创业研究工作。

袁晓夏(1974-),女,广西平南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从事高校就业与创业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