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建设模式探索

2016-04-14雷鸿雁

大众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科普广西基地

雷 蕾 雷鸿雁 饶 江

(1.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广西 南宁 530022;3.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建设模式探索

雷蕾1雷鸿雁2饶江3

(1.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广西 南宁 530022;3.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近年来,国家对科学普及工作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研发团队和个人关注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每年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科普作品。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建设对于保障科普作品创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探索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建设,希望对活跃科普作品创作有所帮助。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建设探索

近年来,国家对科学普及工作越来越重视。2002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将“科普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这一理念上升至国家法律的层面,明确要求“社会各界都应当组织参加各类科普活动”。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作品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作品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理解并借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最终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更高层次提升。2015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广西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2015-2020年)》中指出:“鼓励科普作品创作,引导科普服务机构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加强科普产品研发……”[1]笔者近年参与了一项科普图书创作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很有收获。在此,结合自己的实践及体会探索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建设及可开展的工作,以期为活跃科普作品创作、多出好作品尽绵薄之力。

1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的优势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是建立在一个单位或团队上有组织、具备利于创意孵化良好氛围、能提供一定的作品传播平台的科普作品创作机构。

现阶段,我国的科普作品创作主要有个人撰稿及集体创作。随着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个人和集体积极投入到科普作品的创作之中,每年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以笔者的个人和在科普作品创作基地的创作实践,认为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平台能让自己的思维更活跃、更有利于创作潜能的发挥,创作更有成效。科普作品创作基地优势在于:第一,有固定的场所,有专人组织;第二,聚集各领域爱好科普工作的作者,组成知识结构多元化的创作团队,团队作者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启发创意;第三,有围绕编写科普作品多立面、多主题的研讨会,请专家答疑解惑,让创作水平更进一步;第四,科普作品创作的视角更广,更多关注科普作品编写的技术层面,成果显著;第五,可以组织丰富的科普作品创作选题,分解创作任务,使科普作品创作常态化。

比如,“广西优秀科技成果普及丛书”一套4本,包括工业分册、农林业分册、畜牧水产业分册、海洋分册图书的研发,就是由广西南宁恒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织在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平台上创作且卓有成效的实例。近年来,广西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和科研水平正逐年提高,各领域每年都有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如何深入挖掘出一项项科技成果的知识性、创新性、实用性,将其编写为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科普图书,让科技创新成果在社会上推而广之,以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是摆在科普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科研课题”。编写出版“广西优秀科技成果普及丛书”(下称“丛书”)撰稿难度比较大,堪称一项成功而有益的“科研尝试”。“丛书”从2012年初确定课题并开始创作编写,到2014年11月正式出版,历时两年。课题负责人最初是把内容编写交给主编负责,主编每分册约一、二个作者撰稿,各分册的作者互不认识,各自完成,结果4册图书的初稿、二稿几乎写成资料图书,而不是有趣的科普读物。课题负责人不得不暂停编写,重新调整创作方式。经过深思熟虑,确定由课题负责人牵头建立一个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基地有固定的创作场所,有创作团队,团队吸纳一批成果获奖单位多学科的科研带头人和热爱科普工作的青年作者,由团队主创人员完成内容编写、编辑出版、宣传发行一系列工作;由成果获奖单位的专家指导撰稿。主要工作有:

(1)召开专题研讨会。主创人员研讨编写体例;举办科普作品写作培训讲座,邀请科普专职教师主讲国内外科普作品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及新动态。

(2)开展调研活动。分两个小组深入各地市部分主要成果获奖单位,采访获奖科技成果学科带头人,目的是让团队作者倾听科研人员讲述,亲身感受科技成果研发历程,为编写积累一些感性认识。

(3)内文创作。经过调研,团队对丛书编写体例形成共识:每项成果独立成篇,真实描写成果研发过程、获奖以及产生的经济价值,特别是注重成果研发背后的故事,突出介绍科研人员的科学精神、科研历程。因为虽然这些专家的研究领域不同,但他们同样都具有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埋首科研、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编写本套丛书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理解并借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最终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更高层次提升的目的。内文编写一个小组负责1本,一人主笔,其他同志配合。4本图书的初稿完成后送审就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大家又分头深入部分成果研发单位和学校征求相应科研团队专家和读者意见,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后顺利定稿。

(4)精心出版。一部好的科普作品,除了内容好之外,还需要活泼的版式、专业的编辑提升其品质,做到锦上添花。本套图书的装帧设计由专业图书设计工作室负责,力求图文并茂、凸显主题;精选科技类专业出版社编辑校对,保障高质量印刷。

经过团队共同努力,2014年11月“广西优秀科技成果普及丛书”——《广西工业优秀科技成果》《广西农林业优秀科技成果》《广西畜牧水产业优秀科技成果》《广西海洋优秀科技成果》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呈现在读者面前。4本薄薄的科普图书,却集纳了广西2003~2013年工业等四个领域获奖优秀科技成果的精华,是众多科技工作者10年间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心血结晶与形象写照。细读各分册的描写都颇有文采、生动有趣,如农业分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广西,却在蔗糖、香蕉、蚕丝等农产品产量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这里面浸润着科研人员多少辛勤的汗水”;工业分册“一条绿色水泥生产线的研制成功,为美丽广西增添了多少亮丽的光彩”;畜牧水产业分册“奶中之王水牛奶,是怎样借由水牛XY精子分离性别控制技术源源不断输入千家万户的”;海洋分册“海上卫士红树林,又在哪些卫士的悉心保护下成长为北部湾一道壮美的风景线”……面对发生在广西的一个个奇妙的科技现象,读者可以在这套丛书中寻找到形象的解读。丛书通过参与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在恒云科普网、广西新闻网、广西科技信息网等网络平台及广西电视台宣传,在新华书店发行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初版很快销售一空。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活动还以该丛书编写制作了一期“广西优秀科技成果科普展览”,展览在广西科技馆展出,主办单位邀请部分成果研发专家到现场与观众见面,专家带来许多成果实物向观众介绍,回答观众提问,各界群众踊跃观展,争相阅读丛书并纷纷点赞。另外,“丛书”丰富的内容还是今后举办专题科普讲座很好的选题和资料。广西南宁恒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创作丛书组建的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在完成本课题后继续组织开展了《惠民科普常识读本》系列科普读物等科普作品的编写创作。

2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建设的基本模式

主要有实体和虚拟两种模式。

2.1实体基地模式

实体科普创作基地是以某单位组织设立的科普作品研发的创作机构。

(1)可建设的单位。可建设单位如学校、科技馆、科技协会、图书馆、文化馆、出版社、文化传播公司、社区等,其工作范围或任务包含科普教育和科普传播,都适合建设科普作品创作基地。

有意向的个人也可以组建科普作品创作团队,组织开展集体研发科普作品的相关工作。

(2)建设的条件。单位建设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单位领导重视科普教育和宣传,有建设基地的想法,能提供一定的创作经费;二是单位重视开启民智,具备利于创意孵化的良好氛围;三是交通便利,有相对固定的创作研讨、交流的场所,能集聚热爱科普工作的骨干;四是能提供可供传播发表作品的载体。

个人组建创作团队首先是其爱好科普作品创作,本人有意向、有创作目标,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管理;其次是能安排场地研讨、交流,能筹集一定的经费支持科普作品创作。

2.2虚拟基地模式

虚拟基地是建设在网站、微信或App等新媒体上的创作平台。

(1)可建设的对象。虚拟科普创作基地单位可以是网站、单位及个人。

(2)建设的条件。虚拟基地建设的条件,一是建设者热爱科普工作,有做科普的热情和追求;二是有专人管理的网上或网下的科普创作团队,且有一定的创作经费支持;三是有构建互联网传播载体和运营维护的经费和人员。

3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可开展的工作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可以尝试开展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3.1组建团队

要由科普作品创作基地的领导或指定专人负责组建创作团队并担任团队创作总监,全面负责基地科普作品研发。总监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有亲和力、责任心强。总监负责广纳贤才、组建创作团队,吸纳热爱科普工作的创作人才到团队中。创作人员最好有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老、中、青专业人士,有文字、摄影、摄像、绘画、动画制作等各项特长,思维活跃,善于观察生活,对科普作品创作充满热情,能带来多角度的创作建议,执行力强。通过科普作品不断创作的实践,团队会在科普作品创作基地这一平台上逐步培育为长期、动态发展的创作团队。

3.2建立选题

总监是创作团队的核心。总监首先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既能放眼世界,掌握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又能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目标,贴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研发出“接地气”的科普作品选题。第二,组织创作团队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来确定研发选题,包括组织专题科普观察活动,深入不同受众做专题采访,深入基层举办专题讲座,等等,通过深入调研后经创作团队论证,再确定科普作品创作的专业课题及科普作品选题并存入选题库,根据需要组织开展科普创作工作。调研工作分专题不间断开展,不断调整补充新的选题入库。

3.3研发作品

先由总监组织召开作品研发会议,团队成员集思广益,从选题库中挑选可以开始动手创作的选题,同时统筹论证、确定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再给团队作者细分任务,包括内文编写、绘画、图片采集,确定初稿提交时间。最后针对初稿开展团队内部以及目标读者的试读,在收集意见后进行修改、定稿。比如,在我国经典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的创作和编辑过程中,有的编辑“每个月都要往学校里跑几趟,和孩子们混在一起,了解他们的喜好和想法”,甚至印一万份问卷,发到中小学、少年宫、少年科技指导站,请孩子们说一说他们想知道的“为什么”,对书名、内容、表达风格经过斟酌和打磨,铸就了科普经典作品的诞生[2]。再比如,自引进中国以来热销800万册,美国国家图书馆推荐给全美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的课外自然科普读物——《神奇的校车》,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研究,还要请教各行各业的专家,再通过好玩的故事、神奇的想象、科学的阐释,成功创作出了深受小读者喜爱的科普作品[3]。

3.4编辑出版

科普作品创作完成进入到编辑出版,需要做好:一是作品的装帧设计,要从传播的对象入手,统筹思考图书、挂图、动画人物及场景的内容设计,既要符合表现的主题又要给受众美的视觉,要注意作品设计的艺术性与实用性、整体性和经济性,尽力做到设计的各要素能很好地体现作品风格和特色,这样才能吸引受众关注和阅读;二是编校,对内容的科学性进行重点把关,对文字进行精心的编辑和反复校对,按照经费投入、宣传效果和市场需求等选择合适载体印刷(制作),确保作品的高质量。

3.5传播发行

科普宣传具有公益性。科普作品的传播发行也应以公益传播为主,可以运用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拓宽图书、挂图、动画片、微电影、展板、宣传画册等科普作品的传播发行渠道。

(1)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传播。如新华书店发行、报刊发行、电视台专题栏目播放等方式进行传播。

(2)融入新媒体传播。运用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加强纸媒与网络媒体的有效互动,如建立科普创作基地的官方微信、微博和网页,定期发布科普作品创作基地有关的科普创作活动、调研活动、沙龙活动、介绍科普作品,还可将官方微信和微博的二维码印制在图书、挂图、展板、讲座的宣传页等醒目的位置,吸引受众关注,增加读者与创作基地团队的互动,带动优秀科普作品的传播和品牌的树立。

(3)公益活动传播。如充分利用政府举办的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公益活动以及有关单位的科普活动开展宣传;采取展览展示、科普讲座、赠送图书等方式服务群众,扩大科普作品传播的点和面,与其他传播方式形成互动,提高科普作品传播效果。

3.6成效测试

科普作品创作基地研发的科普作品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团队有专人负责跟踪受众对作品反应,以成效测试不断提高科普作品的质量来树立科普作品创作基地的品牌。测试要从研发开始到发行全程记录,重点放在了解科普作品与公众见面后的市场动态,注意收集公众及媒体的意见,做好反馈和改进。通过成效测试能为科普作品创作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路和帮助,或许能捕捉到更新颖、市场更需要的科普作品选题。

总之,有追求才会有创新。科普作品创作基地能让科普作品创作有团队、有平台,能让科普作品创作形成常态,能聚集更多来自具有多元知识结构、热爱科普工作的作者并让他们在科普创作基地创作出一批真正对百姓生产生活有帮助、受大众喜爱的优秀科普作品。科普作品创作基地不仅让创作优秀科普作品有了强有力的保证,而且会在传播中推进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广西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2015-2020年)[EB/OL].[2016-1-22].http:// www.gxsti.net.cn/zwgk/ghjh/713767.shtml.

[2] 唐兵.《十万个为什么》:经典是怎样炼成的[J].编辑学刊,2008(6):46-52.

[3] 却咏梅.“神奇校车”的魔力在哪里——从“神奇校车”系列反思儿童科普图书的创作与推广[N].中国教育报,2013-09-30(010).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patter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reation base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more and mo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ams or individuals focus on and take part in the cre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works, lots of excellent popular science works have sprung up every yea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 of popular science works creation is significant for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of the popular science works creation.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 of popular science works to improve the activation of science works creation.

Popular science works; creation base;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G322

A

1008-1151(2016)03-0115-03

2016-02-11

雷蕾(1989-),女,广西昭平人,广西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编辑,从事图书出版策划及编辑工作;雷鸿雁(1966-),男,湖南常宁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调研员,从事科技科普管理工作;饶江(1982-),男,安徽安庆人,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编辑,从事科普图书策划出版等工作。

猜你喜欢

科普广西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科普达人养成记
我的基地我的连
广西尼的呀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微科普
广西追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