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对当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2016-04-14

大众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关怀高校学生马克思

赵 宁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浅谈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对当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赵宁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党的十七大对思政工作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要求,是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指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思想,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启示教师在开展高校思想工作时要以人为本,解决好“现实的人”的现实问题,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深入理解并把握好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对当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高校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1 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来已久,人文主义思想属于哲学,考究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就要厘清西方哲学的发展史。马克思之前的西方哲学主要经历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经院哲学以及近代哲学等三个发展阶段,每个时期的哲学都涵盖并反映了一定的人文思想。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是在扬弃西方的人文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的开拓和革命的实践,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

1.1人文主义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

普遍意义上说,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兴起,但早在古希腊和中世纪,人们的视线就转向了人文。古希腊时期,人们的研究视线开始由原始的自然科学转向了人类自身,伴随着城邦制的瓦解,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和自由,期望能在恶俗的世界中找回纯净的自我,但罗马帝国黑暗的现实以及当时哲学的贫困,击碎了人们渴望真我的梦,宗教便应运而生。人们将自己的希望和内心的净土寄托在了宗教上,通过精神信仰来找到心灵世界的真我,中世纪经院哲学尊崇基督教义权威性,妄图用理性解释教义,使哲学成为纯粹抽象的逻辑推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反思自己、质疑教会,进而突破了中世纪教会的思想禁锢,开始在现实世界中找寻自我,“个人”概念由佛罗伦萨蔓延到了整个欧洲大陆,文艺复兴带给了人们对人文主义的追崇,以人为中心替代了过去的以神为中心,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才能拯救自己和社会,文艺复兴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形成。

1.2近代西方哲学孕育了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扬弃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将思想视线集聚在了“理性”。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者在继承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是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的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以此作为其所创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机械唯物主义把人归结为纯粹的物质,但这恰恰违背了本来尊崇的人文精神,马克思也正是在批判机械唯物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辩证唯物论,“唯物主义在它的第一个创始人培根那里,还在朴素的形式下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物质带着诗意的感性光辉对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但唯物主义在以后的发展中变得片面了,感性失去了它的鲜明的色彩而变成了几何学家的抽象的感性。物理运动成为机械运动或数学运动的牺牲品;几何学被宣布为主要的科学。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随后,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近代启蒙思想家们从哲学高度论证人的主体性,他们以“天赋人权”的角度来考究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自然本性”,强调人生来是平等、自由的,并且法律和道德是为了保障人享有天然的权利。启蒙思想家们用理性论证本性,认为人的理性就是自由、平等、博爱。

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文主义是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一大源泉。空想社会主义者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批判旧社会私有制所带来的对人的剥削和压制,关心劳动者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并且提出了关于未来的天才设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折射了深刻的人文思想,但由于其没能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无产阶级究竟用何方式走向未来社会,所以他们的设想仅仅是幻想,不可避免地被历史淘汰了。

德国古典哲学的人本主义起始于康德,他开创了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人本论,其实质就是人本主义,强调人自身的绝对价值,并据此提出了“人为自然界立法”。黑格尔在继承康德人本主义的基础上,推崇理性主义,认为宗教也只是绝对精神发展的产物,是理性的表现,但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将其人本主义导向了虚幻,他重视人却将人等同于“自我意识”,从而对宗教的批判也陷入了意识的怪圈。费尔巴哈扬弃了理性主义的人道主义,认为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感性欲望的,他从哲学上论证“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其哲学对象是自然和人,把人从以往抽象的理性主义带到了现实。

1.3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确立

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表现在他对以往旧社会制度下人遭受的压迫和人的异化的批判,以及他对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上。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树立了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奋斗的志向,在《莱茵报》和《德法年鉴》工作时期以及之后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中,形成了追求“人的真正解放”的思想,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中展望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人彻底解放并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另外,马克思通过揭露以往旧社会形态中人对自然的依赖、人对神的崇拜、人和人之间的依赖,以及人对物的依赖,来展望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摆脱对外界事物的依附,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每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思想。

2 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内涵

马克思一生对哲学的研究无非是致力于“改变世界”,其核心是关怀人的生存发展,通过理论的突破和具体机制的展望,以期全人类实现解放并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以唯物史观为核心,关注“现实的人”,立足于实践解决问题,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2.1以人为本—致力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一生的研究目的并非停留在经院哲学的争辩上,而是为谋求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这就体现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旨归。

马克思这一目标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现实的深刻批判,以及其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它充分体现出马克思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追求。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深刻批判了它所造成的现实人生存的“非人”状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异化状态,指明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人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即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终生的最高价值诉求,其内涵和目的无不体现马克思对人自身发展的思想,折射着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

2.2立足于“现实的人”—唯物史观为理论内核

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往往从自己的道义情怀即道德理念上出发,将人的某种抽象要求或属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他们认为人不是现实的人,而是某种“抽象的人”。马克思从社会关系和劳动中去认识人的本质,批判了以往人文主义的抽象性和空洞性,“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和把握,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上,紧抓人的社会性本质,将人文关怀落实到“现实的人”上,马克思强调“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反对以往唯心主义哲学家空谈经院哲学,将人剥离现实生活,放到遥无边际的理论层面去思考,而不去解决现实的问题,不去谋求人的发展,“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谋求人的切实发展而奋斗,体现了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现实性。

2.3关注“自由”—重视人的个性自由发展

马克思在立足于“现实的人”的基础上,强调人是个体存在的人,但是人的存在又不同于动物,不是简单的生物个体,而是社会关系的一个节点。但又由于每个人在其现实生活中都是以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因而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别。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阐述了关于社会成员自身素质的差异,指出这种个体差异的导向一方面是要获得平等的发展权,另一方面是要尊重个体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恩格斯举例“人在素质上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A果断而有毅力,B优柔、懒惰和萎靡不振;A伶俐,B愚笨”。

马克思认为,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就是要解放人,让人独立出来,摆脱物的依赖和制度的压制,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个性的发挥是人的潜能激发的前提,所以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前进的潜在动力。

3 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要求,这是我们党首次明确提出人文关怀,体现了党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高校是人才的集聚地,是社会栋梁的储备仓,而大学生处在身体、心理成长尚不成熟的阶段,极易受到不稳定或不良因素的影响,人文关怀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在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视阈下,探索当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人文关怀的新路径,全面关怀学生的生活、学习中的身心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潜力发掘、个性发展,同时也强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3.1以人为本是高校学生工作人文关怀的原则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人文关怀思想无不启示我们,在做高校学生工作时要以人为本,把学生的切身发展作为工作的中心和重心。过去的高校学生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不以学生的利益和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切实关怀学生,而是注重以外界的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比如被动执行上级指示、工作指标,或者为了评优评奖,甚至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评估;又比如部分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对象概念模糊,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和模式强加给学生,不用心去换位思考地解决学生问题,也即没有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关注。传统的高校思政工作总是把教育者看作教育活动的中心,以是不是顺利开展教育活动为评价标准,而不是看开展效果,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对人文关怀的新要求,蕴含了人文关怀必须回归到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这符合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核心,同时也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思想的继承。以人为本,即在高校学生工作人文关怀中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性化原则,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将学生的切实需要放在第一位,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去探求解决路径。

3.2关注“现实的人”是高校学生工作人文关怀的核心

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关于人的抽象化的定义,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现实”的人,是在社会关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的活生生的人。马克思这一思想就是要求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在进行学生关怀教育时,要坚持亲切化、形象化、生活化等原则,以学生的切实实际为出发点,以解决好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问题为目标,深入细致开展思想工作,缓解学生在经济、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做好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应对人生挑战的心理能力。人文关怀的基础不是空泛的理想人性或理想人格,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现实的人”。另外,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不能“假大空”地只是讲道理,而应在耐心聆听学生困难和需要之后,想出切实解决学生问题的点子,不以帮没帮过学生为目的,而是要看帮没帮学生解决问题。

3.3尊重个性是高校学生工作人文关怀的准则

马克思主义终极要义就是解放全人类,使人摆脱外界的束缚,每个人得以全面自由的发展,各尽所能,各从所好,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工作人员在开展思想工作的时候以学生的自由发展为目标,重视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尊重并鼓励学生施展个性,不但能敞开学生的心扉,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的身心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同时,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关于人自由发展的观点还启示学生工作人员要因材施教,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长短,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另外,自由不代表肆意妄为,引导学生自由发展的前提是要在正能量的轨道上,而非任由其“自生自灭”。

[1] 伏涤修.从批判人的异化到寻求人的自由与解放—论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J].人文杂志,2002(2):1-6.

[2] 于洋.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

[3] 王习胜.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的层面性与当前中国思想关怀的着力点[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5,37(4):17-23.

[4] 李春英.马克思人文关怀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24-26.

[5] 宋劲松,王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5):21-25.

[6] 韩华.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85-88.

[7] 刘顺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人文关怀[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33-37.

Enlightenment of Marx's humanistic care on the current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New requirements focus on humanistic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had been put forward on the Party Congress, and it's a new ind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 in the new period. Marxism is a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which contains a wealth of humanistic care thought, Marx's humanistic care revealed to us that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to solve the "real man" in reality, respect for each person'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Marx's ideology of humanistic care is important for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work.

Marx's ideology of humanistic care; college students 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641

A

1008-1151(2016)03-0095-03

2016-02-10

赵宁(1990-),男,河北衡水人,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关怀高校学生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