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6-04-14谢利娟缪恒锋任洪艳赵明星黄振兴阮文权

大众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导师工程

谢利娟 缪恒锋 任洪艳 赵明星 黄振兴 阮文权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谢利娟缪恒锋任洪艳赵明星黄振兴阮文权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随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对高素质环保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尚有待提高。文章在分析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课程模式、教学体系和导师机制改革方面提出可行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环境工程;实践能力;教学体系;导师机制改革

随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问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良好的环境质量贡献自己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知。近年来,不断恶化的水体与大气环境及越来越严重的其他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对人们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环保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环保问题的解决需要公众参与但更需要专业的环境工程人才,同时要求我们的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有着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工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为用人单位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还可提高高校教学的专业性、加强校企科技合作等多个目标,符合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目标的要求。注重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良好的应用实践能力,可使学生就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将自身知识积累用于工作中,可快速走上企业关键的技术岗位或技术管理岗位,获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非常有利于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注重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重大。

1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分析

我国工程教育存在一些普遍问题,环境工程专业的教育也不例外。尽管环境工程人才的数量很多,但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较少。专业的教学内容仍多为课堂理论教学,工程实验、社会实践、工厂实习等相关教育环节很不系统、不够完善、甚至缺失。课堂教学多为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多通过实验课来完成。多数实验课设置较为简单,涉及实际应用的实习课往往不能开设。这些现象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只停留在实验操作技能上,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锻炼机会。这些问题导致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复杂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很大欠缺。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中的重点课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多数涉及工程工艺的设计、调试等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工程背景,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结合。但目前环境工程教师多数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年轻教师,理论基础知识深厚,但往往工程实践经验欠缺,在从事教学活动时,多向理论教学方面倾斜,导致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强化。因此,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是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大需求。

2 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2.1建立课程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完善教学体系

近年来,几大环境要素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是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环境工程教学内容中包括相应的课程,如水体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工程等。在传统课程教学中,多注重理论教学,在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常规工程问题解决、实际工程中运用的主流工艺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欠缺较多。如何使学生能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是目前教学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课堂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是重要的解决办法,建立校外教学实践是另一可行的解决方案。

2.1.1课堂教学

任课教师各有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进度,适当讲述目前该行业主要应用的技术和一些需解决的问题。比如,设计工程应用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性。以通过案例中问题解决的方式,将理论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如此,不仅可巩固理论知识的储备,又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创新意识有重大意义。如目前灰霾现象是我国亟待解决的大气污染问题,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是两大主要原因。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有相关的一些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处理方法及技术,可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可大大调动学习积极性。但在授课过程中,因为,缺少深厚的知识背景和相关的实践训练条件,该部分内容往往简要讲述,甚至一带而过。因此,任课老师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如何开展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如根据自身研究背景,以实例的形式讲解基础知识,或者邀请相关老师或专家给学生做一些专题讲座。

2.1.2实践基地建设

工程教育离不开实践和实习,高校教学体系中一般通过实验课程,或在毕业实习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课程设置在实验室内进行,内容是常规基础知识,教学目的往往侧重的是实验操作及实验原理。对于实际工程中会碰到的问题,不会出现在实验课程中,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复杂问题是不利的。在环境工程专业工程认证中明确提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因此,将工程实践纳入教学体系中是非常必要的。解决该问题的可行措施是根据重点课程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如水污染控制实习基地、大气污染控制实习基地及固体废弃物处置实习基地等。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可安排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就相关专业问题进行学习。该措施的推行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校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快速成长。

2.2建立双导师培养机制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老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校内课程老师往往理论基础知识功底深厚,但工程实践能力不足,这种现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安排学校年轻教师在工程现场或实践基地进修,是提高教师队伍实践能力非常重要的手段;建立校外导师机制也是能快速提高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科研院所、企业的知名学者、教授、专家或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等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若聘请相关专家担任学生的校外指导老师,负责学生工程实践及校外实习等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如此通过校内导师和校外实践指导老师的互补教学,可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另外,为保证双导师培养机制的顺利实施,学校应在管理政策上做相应的调整。

2.2.1提高校内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国目前高校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教学往往停留在课本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一旦毕业参加工作,学生往往面临理论知识充分,工程实践及动手能力不足的难题,难以满足工作需求,这意味着目前的高校教学模式亟需改革。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比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改进方向。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提高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扩充自身工程实践经验是重要教学前提。学校可着力安排年轻教师学习工程教育方面的知识,并派驻工程现场,通过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与调试,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建设需求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鼓励年轻教师参加环评工程师与环保工程师等的培训与考试,对环境污染控制的技术、工艺、流程等有更为充分细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丰富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内容,将一些典型的工程案例引入到课堂,使学生可结合工程案例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达到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目的。另外,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前查阅相关的工程项目的技术资料,在搜集文献资料方面给与学生一定的指导,对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方面有重大意义。

2.2.2建立校外导师机制

有着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可给与学生充分的实践方向的指导,是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校外导师参与教学活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到学校做专题讲座,主要讲述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工程知识和常见工程问题的解决。二是设置生产实习相关的必修课程,安排学生到工厂、企业或研究院,在校外导师的带领下,参与具体项目实施过程。校外导师的项目经验是随着技术研发而不断增长的,应用性和时效性都很强,非常适合指导学生,提高学生在该领域的实践能力。校外导师在此阶段具体负责学生的实习内容,监督学生实践内容的进展程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此时校内老师处于辅助角色。为保证校外导师机制的顺利实行,学校管理部门应给与相应的帮助,包括给校外导师发放聘书,规定校外导师在学生考核方面的职责,保证学生的校外实践时间和安全,细化学生考核细则等方面。

3 结论

为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需要从课程改革、实践基地建设和导师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原则,扩充课堂教学中实践相关内容,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聘请工程经验丰富的校外导师,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加强自身解决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如此,对于提高我国环境工程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毕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大有裨益。

[1] 张秋根,陶友青,陈素华.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特色化构建[J].江西化工,2011(1):49-51.

[2] 杜春慧,吴春金,吴礼光.创新教学思路,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J].高教论坛,2010(12):59-61.

[3] 朱泓,李志义,刘志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68-71.

[4] 余寿文.工程教育评估与认证及其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1-6.

Reflection on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long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vironment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our country. The requirements for high-quality talen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increasing. However, the ability for practice and to solve th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of student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remains to be improve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some solu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model, teaching system and tutorial system reform.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 teaching system; tutorial system reform

G64

A

1008-1151(2016)03-0088-02

2016-02-13

江苏省2015年度教改项目(JGZZ15_048, JGLX15_073)。

谢利娟(1985-),女,山东兖州人,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从事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导师工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V eraW an g
导师榜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子午工程
工程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