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古籍探讨针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体会

2016-04-14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膝眼膝骨性古籍

潘 莉

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2

从中医古籍探讨针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体会

潘 莉

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2

中医古籍是前人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对临床医师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提前到来,慢性病和老年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多,尤其以膝关节病变尤为突出,由于膝骨性关节炎有“痛”、“拘”两大主症且贯穿整个疾病全过程,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减轻患者痛苦,减缓其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医古籍中的经典理论中的取穴探讨针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体会。

中医古籍;膝骨性关节炎;针刺;温针灸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膝关节慢性、进展性、退行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该病不仅损害关节软骨,还累及整个关节,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1-2]。中医治疗KOA具有简、便、廉、验等优点,所以寻找一种有效、廉价、方便、无创的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方法,成为医学界的共识。笔者在临床治疗期间,针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患者李某某,女,60岁,贵州安顺人。因双膝乏力、疼痛行走困难2年,于2016年4月就诊针灸科。两周前由于受寒出现双膝关节疼痛,按压疼痛加剧,入夜更甚;劳累或长时间活动、天气变化时明显加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关节无灼热,伴关节僵硬,以晨起及座位站起时明显,活动后可缓解。舌淡,苔白,脉沉细缓。X线摄片检查:示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查体:膝关节周围压痛(+),关节活动可闻及响声。西医诊断:双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断:骨痹(阳虚寒凝) 治疗:令患者仰卧位,在患侧膝关节腘窝处垫一软垫使膝关节屈曲,所选穴位常规消毒,选用规格0.30×40mm(1.5寸)针,鹤顶、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直刺1~1.2寸;内膝眼向外上方成45°角斜刺1~1.2寸,外膝眼向内上方成45°角斜刺1~1.2寸。诸穴均快速刺入皮肤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行针得气后,内外膝眼加温针灸(将艾条切成2cm的艾柱,置于针柄上,每穴3壮)。留针期间用 TDP 照射治疗仪照射局部。针刺1天1次,温针灸隔天1次,10天1疗程。经上述方法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双膝关节疼痛基本消失,上下楼梯无明显不适,晨僵现象消失,膝关节周围压痛(-),关节活动未闻及响声。随访2月患者自诉双膝关节无明显疼痛,活动正常,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

按:本病在中医中属于“骨痹”、“痛痹”、“筋痹”、 “鹤膝风”等范畴。《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了痹症的病名,《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骨痹。”《素问痹论》云:“痹在骨则重,在脉血凝而不流,在筋则屈不伸。”“骨痹”病在关节筋骨,其发病是诸多因素作用于关节所致,本虚标实是其基本的病理表现。肾虚为本,痰瘀互结、邪(风、寒、湿)滞经络为标。所以治疗应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除痹止痛为原则。关于治疗穴位的选择大多以病变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远道取穴,以达到舒筋通络,除痹止痛的作用。犊鼻又称外膝眼,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内膝眼属于经外奇穴,二穴均为治疗膝痛的常用穴。《针灸集成》谓膝眼主治膝冷痛不已;《针灸资生经》言治膝及膝下病、膝髌痈肿。梁丘,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输穴,胃经循行“抵伏兔,下入膝腆中”,取此二穴可通经活络、消肿止痛,善治膝部疼痛。《针灸大成》云:“梁丘丰膝脚腰痛,冷痹不仁,跪难屈伸”;且阳明经多气多血,足三里为阳明经合穴,为补虚保健要穴,可补益气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取之可疏肝止痛、健脾除湿、强肾键骨,正如《针灸甲乙经》云:“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阳陵泉属于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八会穴中的筋会,筋脉、筋气汇聚之处。《针灸甲乙经》曰:“筋急,阳陵泉主之。”《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曰:“阳陵居膝下,外廉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鹤顶穴为经外奇穴“屈膝,在膝上部,髌底的上方凹陷处”位于膝部,具有缓解膝部的疼痛,疏通局部的经络之功效。诸穴合用可以达到运行气血,舒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

小结

温针灸又名针上加灸、针柄灸、烧针尾、传热灸,是毫针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针灸聚英》温针条载:“王节斋曰,近有为针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针于穴,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蒸温之,多以取效。”所以温针灸既有针刺的通调作用,又有温散作用,充分发挥了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效能。现代研究[3]发现,艾灸时产生近远两种红外线辐射,分别作用于机体深层组织和表浅部位,产生深层消炎和温热效应。温针灸时通过针身、针柄将热量更好地传导入深层肌肉组织、筋骨等发挥良性调节作用。中医之理,博大精深,中医之术,随机圆法,如果能够研习和掌握中医古籍中治疗相关疾病的精髓将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1]Tsonga T.,Michalopoulou M.,Malliou P.,etc.Analyzing the history of fall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knee osteoarthritis [J].Clin Orthop Surg, 2015,7(04):449-56.

[2]Bijlsma JWJ,Berenbaum F,Lafeber FPJG.Osteoarthritis:an update with releva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Lancet.2011;377:2115-2126.

[3]姜劲峰,王玲玲,徐斌等.抗炎——艾灸温通的效应机制[J].中国针灸,2013,33(09):860-864.

潘莉(1987-),女,山东省临沂市人。硕士学位。现为贵阳中医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疗骨性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膝眼膝骨性古籍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膝骨性关节炎的自我康复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艾灸补阳气
我是古籍修复师
膝关节疼痛按这三个穴位
按三个穴位缓解膝关节痛
膝关节痛疼按这三个穴位
消痛散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